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era

2015-07-07 05:51:43

形象vs自我


第一次看李安的《飲食男女》,是2008年在大四第一學期的公選課上,以混學分為目的,未曾想卻看了好幾部印象深刻的台灣電影。那門課的期末考查方式是寫一篇影評,我當時選作題目的電影就是《飲食男女》,那篇敷衍了事的影評現已消失在某個電腦硬里。當年的我還是一個小清新重度患者,這部敘事抒情都相當克制的電影,那時我遠遠沒有看懂,最多只能說看到了情節,以及空有一些浮於表面的感慨(比如對二女兒家倩和李凱的感情結局的遺憾)。也留下了些困惑(比如大女兒家珍為何風格突變,朱爸和錦榮的忘年戀是怎樣的心路歷程,甚至到整部電影的扣題問題),卻也沒有深究。這些年偶爾會把這部電影翻出來看看,但總之,我雖然喜歡這電影,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直到最近我再次想到它,具體來說,是想到了朱爸這個角色,才後知後覺地明白了點什麼。
      朱爸的形象,是一個父親的形象,一個妻子早逝後獨力拉扯大三個女兒的父親的形象。對這樣一個父親的刻板印象,是致力於把女兒培養成才,以她們為傲;再把她們嫁出去,完成使命;也許還會再找個老伴,但是跟愛情毫無關係。總而言之,一個父親為女兒付出一切,以女兒的成就為自身成就,以女兒之樂為自身之樂;一個父親沒有也不應該有隻屬於個人的享樂追求。十六年來,他的自我就消溶在這個形象中。
      不論是劇中大多數人,還是大多數觀眾,都樂意把他看成一個純粹的父親,無視他還會有「飲食男女」的人之大欲。那他自己呢,是否也樂意把自己看作一個純粹的父親,從中得到足夠的滿足感,以致於可以無視自己的人之大欲?
      或許我們可以從朱爸對十幾年摯友老溫的吐露心聲中得到一點端倪:「唉,這些孩子我一個個不了解,我也不想了解,養大了讓她隨著去吧,就像燒菜一樣,菜上桌子,一點胃口都沒有了!」之後他們醉走在長廊上,朱爸再次嘆道:「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唉,忙碌一輩子,就為這個……想了氣人,好滋味兒誰嘗過了?」
      當然,我們不能把這些感慨視為他對身為父親的不滿,當中必然是苦樂相伴的。但是他自己必然是體會到了一點,就是作為父親的快樂,並不能取代自身對其他快樂的追求。那些沒嘗過的好滋味,縱然不如父愛的偉大,卻是一個人自身能夠真切體驗並確信的快樂。他的自我從父親的形象中掙脫了出來,去追逐自己的意願,去開始一段和父親形象格格不入的忘年戀。
      劇中有一個情節,朱爸每天給錦榮的女兒姍姍做便當,而他自己吃掉錦榮做的那份。錦榮得知後說「不好意思,讓你這種大師級的大廚吃我做的便當。」而朱爸的回答是「我吃得很高興,反正我沒味覺,吃只是一種心理的感受。」吃得很高興,便是好滋味,沒有比這更真實的樂趣了。
      在老溫去世後,朱爸無比沉痛,他失去了唯一能夠傾吐所有心聲的摯友。同時,這可以看作是死神的一次招手。因為這次招手,周圍的人現在更加把他當作一個老人了。一個老人的形象,意味著他的人生已經走過了最後的一個山峰,未來不再有新的山峰,他即將逐漸變得透明直至消失。
      然而出人意表地,他反轉了這個形象,向家人公佈了和錦榮的戀情。「我這一輩子,怎麼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樣,把所有的材料集中在一起再下鍋。」自我的覺醒,掙脫了對父親和老人形象的委曲求全。他終於能夠理直氣壯追求屬於自己的好滋味了。「當然吃到嘴裡,是酸甜苦辣,各嘗各的味。」他的自我挑起了對自身快樂的責任,不再躲藏於一個父親形象的背後。
      所以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一個主題就是自我的覺醒,不再一味服從於形象的指揮,不再羞愧於自身的享樂追求。除了朱爸之外,大女兒家珍的經歷也是這一主題的展現,她的風格突變也可以視為自我的覺醒。
      當然,這部電影並不是極端享樂主義的鼓吹者。二女兒家倩的前男友雷蒙就是一個在情慾關係中自私享樂的人,這種沒有靈魂的享樂滿足於把自我僅僅當作一個沒有羞恥心的身體。家倩本來也認同這種沒有負擔的半情人關係是他們之間最好的形式,但最終在看清它本質的時候感到了一陣噁心。
      可以說,李安強調自我的覺醒,也尊重家庭價值。這部電影作為「家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可以用朱爸的一句台詞總結對自我和家庭關係的探討。「其實一家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從第一次看這部電影開始,這一句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台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