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虛偽

2015-07-09 03:49:52

念想這沉積的情緒


——唸唸不忘是鄉愁,鄉愁最深是親情。

與台東相距18海里(約33公里)的綠島,是海面上的一粟,那裡有淳樸的島民,遠離城市的喧囂。島上住著一家人,阿爸、阿媽、阿妹、阿男,本該平靜幸福的一家卻任然逃不過大風大浪的侵襲,外面世界的如此美麗卻也充滿危險。阿爸選擇駐守並留下阿男,阿媽帶上阿妹隨海潮飄向另一片世界,關於回根與尋覓的故事就此展開。

台灣文藝片多反映鄉愁氣息或純真,而張艾嘉這位頗具慈母情懷的女性導演,用她的實際行動證明,女性的感性能有多深邃,深邃到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慢慢品味,她,應該去代言靜心口服液。這是一部情緒漸漸積壓的電影,在前20多分鐘裡講述著幾個主人公孤獨的生活狀態與迷茫的人生方向,如大部份台灣文藝片一樣,讓人懶洋洋的昏昏欲睡。直到育美潑灑著鮮紅的顏料,阿翔在比賽中的血性妄為,還有身為導遊的育男帶領城市遊客嘻戲海邊······當這些衝擊力強烈的鏡頭出現,觀眾的情緒才真正的被帶著流動起來。影片中不斷出現母女兩條美人魚在海底孤獨潛游的畫面,讓大海與母親的懷抱從始至終孕育著整個故事的生長,讓這個簡單不過的故事在影片最後爆發出強烈的生命力。

影片也並不刻意燒腦,育美的幻覺、育男的夢境、阿翔的想像,無論現實事件還是內心世界,鏡頭都交代的很明白,至於時間線上的不斷插敘,看似會帶給觀眾凌亂與錯覺,卻都恰如其分的刻畫出角色在此刻因童年記憶與當下的碰撞所激起的強烈感情變化。

梁洛施本人的故事不用我們再去八卦,已成人母的她在這部戲中成功塑造了從迷茫的女孩成長為溫柔的母親的育美,這本身是她自己親生所經歷過的道路。育美的魅力也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之魅,兒時母親所帶來的快樂早以隨著美人魚的故事深入她的內心,只不過她自己把那段美好回憶關閉了。只因為生氣才能讓她記得父母的爭吵、與哥哥的分離而想起他們;只因為母親又要跟別人生一個孩子而害怕被徹底拋棄。於是長期在這種無窮迴圈中無法抽離,害怕生孩子原來是因為害怕自己也拋棄那個小生命,沒有與母親和解,就沒有勇氣成為母親。小魚被大海帶走,又被大海帶回,育美因母親而離開小島從此迷失,最後因為自己成為母親並且理解了母親的心願,於是又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

育男在小島上長大成人,不能習慣城市的生活,當初母親選擇了帶走妹妹而非自己,也帶走了去闖蕩世界的勇氣。考大學生、有能力,那是母親對自己的期待,還是自己因為世俗的價值觀而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在夢境的潛意識裡,他找到了答案。當他能夠堅持自我,也就成為了堅守家園的象徵,這一點比較像《星際穿越》中的那個哥哥。

其實母親對兩個孩子的愛從來就不偏心,母親是一個真實的人,追求自己真心喜歡的事物,而她的兩個孩子,需要一次歸去來的人生經歷,才能真正體會人生中的種種情感。而這次,輪到育男出去闖蕩世界,育美回歸心靈家園了。當他們徹底擺脫對母親的愛怨,他們此刻的重逢就成了必然,他們不再需要母親,而是早已擁有彼此的生活,讓回憶從哀怨變為幸福,繼續勾畫沒有結局的故事。

育美一家代表了母愛,阿翔的出現則是為了表現父愛情懷。母親影響孩子的安全感,父親則決定孩子的價值觀。原來打拳一直不過是為了贏得父親的讚許,從來不意味著適不適合自己。父親過世那麼多年,阿翔卻一直繼續在尋找父親的軌跡上,他沒有為自己活,也沒有為育美而活,當他面朝父親大半生飄蕩的海洋開始思考時,原來生活沒有Loser,你愛著什麼才是更重要的。讓老婆去養家,自己在家帶孩子又如何?至少不能讓她(女兒)和她(妻子)一樣失去父愛。

《小魚回家了》是育美的心理畫,是育男的成長路,童年、父母的影響會伴隨著人的一生,說出的話、做過的事,哪怕簡單的幾幅畫作,也都是心靈的一次表達。與親情和解,即便不踏歸故土,心靈也能找到了如家一般的歸宿。

畫已完成,這段旅途也就結束,電影完結,這份情緒得以表達。看完電影的我,得到了平靜,於是終於能夠又寫出一篇文章,寫完,我的情緒也表達完了。現在,輪到來讀文章的你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