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捉妖記--Monster Hunt

捉妖记/聊斋之宅妖/聊斋之捉妖记

6.1 / 5,724人    117分鐘

導演: 許誠毅
編劇: 袁錦麟
演員: 井柏然 白百何 鍾漢良 姜武 曾志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15-07-17 05:43:54

志怪奇幻血脈延續,CG技術全新飛躍


文/夢見烏鴉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無外乎故事有趣,角色生動,胡巴好萌等等。而且我從《捉妖記》中也感受到了誠意,電影雖難稱完美,但在這個渾濁的市場中,該片的出現猶如一股春風一般,給華語電影市場注入了活力。
 
   不過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於這部電影本身,贊也好彈也好,也都是老生常談的詞語,這裡就不再多說了,今天來的特別的,從兩個特殊的角度,來引出這篇文章,其一為華語奇幻的電影血脈傳承,其二為IMAX螢幕下對CG特效的分析。


第一部份 志怪奇幻類電影后繼有人


   提起魔(奇)幻電影,觀眾總會想到《哈利·波特》、《魔戒》等西方同類作品,然而這個類型的片種漂洋過海來到東方之後被打上了特殊的標籤,和武俠電影一樣,是中國電影一道獨特的印記,就像美國的西部片一般,因其自身的民族化特點已成為民族類型電影的標識之一。
 
   《捉妖記》是一部典型的華語奇幻類電影,前不久我在給某網站做了一篇專題策劃叫做《華語魔(奇)幻電影進化史》一篇文章中就簡述了這個外來片種在東方電影人手中的幻化過程,並將東方奇幻電影分為四大類:

東方奇幻四大類別

   其一為武俠奇幻,武俠片作為中國電影特殊的片種,被中國傳統文化包裹,上天入地的俠客,一不留神就會踏入奇幻的領域。如1960年代曹達華主演的《如來神掌》系列,以及新武俠時代中徐克的《新蜀山劍俠傳》、《蜀山傳》以及《風雲之雄霸天下》。大概是中國奇幻電影最早發展的奇幻類型。
 
   其二為仙神奇幻,大多指的是那些根據古典神話小說改編的奇幻電影,中國古典名著中的奇幻元素催生了這個類型,其中《西遊記》便佔據大半江山。無論是《大話西遊》還是《大鬧天宮》都屬於此類型,而且如今是華語奇幻電影中最為常見的一個類型。
 
   其三為妖魔奇幻,主要指的那些根據民間傳說和故事改編的奇幻電影,以徐克的老版《倩女幽魂》為代表,就包括《青蛇》、《白蛇傳說》,以及新世紀在審查制度下,將「鬼」變為「妖」的那些電影,《畫皮》、《鍾馗伏魔》、葉偉信的《新倩女幽魂》等等。以往不太多見,屬於新晉上位的奇幻類型。
 
   其四為志怪奇幻,幾乎是香港電影的專利,那些改編自《聊齋誌異》、《子不語》等志怪、靈異小說的電影,內容五花八門但脫離不開怪力亂神,而內涵卻是香港武俠片的風骨。而且思索再三,俺將80年代風靡一時的「靈幻功夫」電影也收納其中,以洪金寶《鬼打鬼》和林正英《殭屍先生》等融合功夫喜劇與鬼怪元素的電影。那些來自於中國民間傳說的殭屍與茅山術等元素經典永存。

  而香港志怪類奇幻電影在興盛了十年之久後,隨著林正英的逝去而正式偃旗息鼓。而新世紀後內地審查制度的左右之下,這類奇幻電影子乎斷了血脈。但這部《捉妖記》的出現,卻能讓這一血脈得以續命。

花非花、妖非妖

   《捉妖記》,片名中就帶了一個「妖」字,按理說應該被歸到妖魔類奇幻電影中,但這部電影卻與妖魔類奇幻片大不同,不僅僅是相對西方式的妖怪設定,而在於故事核心。
 
    中國神話故事積聚了相當多而強烈的情緒體驗,富有浪漫主義特色。《牛郎織女》、《天仙配》等愛情故事家喻戶曉,也就奠定了中國式奇幻電影的愛情路線。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中國奇幻文字作品中的人物並非向西方那樣「半獸人」與奇形怪狀的物品充斥其中。東方傳說的審美從根本上來說,無論是神仙還是妖魔,形象總是趨於人類。神他們一心想變成人類。一句「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畫皮2》中的女妖固然面目可憎,但人皮上身後自然美艷無雙。所以同人類「玩愛情」,這個可以有!愛情,這就是妖魔類奇幻電影的核心!葉偉信導演的《新倩女幽魂》採用了原版的設定,讓改編自《聊齋》的充滿浪漫元素,同樣《青蛇》《白蛇傳說》也是如此,而2015年賀歲片《鍾馗伏魔》則將民間故事中的捉鬼大師鍾馗換了一身龍套,與雪妖之間的迷情延續了中國妖魔類魔幻的核心,還是如此!
 
   愛情,是中國妖魔類奇幻電影的主題,中國民間故事的特色決定了這個類型走勢,而《捉妖記》的別看是妖,但從故事走勢和核心,與中國志怪類奇幻電影是完全一致的。該片以妖魔為外衣,功夫特效打鬥為賣點,其核心卻與當年「靈幻功夫片」一脈相承。用CG生成的妖怪並無半點人類之像,卻效仿西方卡通作品中擬人化處理手法,將妖怪變成了萌系的產物,《捉妖記》的出現延續了志怪類魔幻電影血脈,讓這個曾經風靡如今幾乎消失的華語魔幻重新回到觀眾的視線之中。

《捉妖記》重新靈幻功夫風采

   當年80年代如《鬼打鬼》《殭屍先生》這些作品,賣點就是與當時風潮相近的詼諧式情節+打鬥,以及民俗文化在西方獵奇元素與東方土法特效的包裝下呈現出來的嶄新魅力,尤其是《殭屍先生》其實就是西風東漸,用西方吸血鬼的模式放在了東方殭屍的概念下,林正英後期的作品更是讓東方殭屍與西方吸血鬼來了多次正面PK。這種風格的作品別看有著靈異的外殼,但片中多是以諧趣作為故事模式,甚至如《殭屍家族》的小殭屍,《殭屍福星仔》《殭屍叔叔》等更是有大量童趣元素,民俗+趣味正式這些電影的殺手鐧。
 

  《捉妖記》的故事輕鬆簡單,玄幻的打鬥與CG特效,別看表面上有點類似西方式的奇幻電影,但骨子裡面其實就是當年以「靈幻功夫片」為代表的志怪奇幻電影的延續,故事不大相同,但體系完全一致。電影別看演員陣容以內地為班底,但幕後卻是清一色的港產製作。導演許誠毅號稱「史萊克之父」多是宣傳噱頭,他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編劇袁錦麟是香港著名編劇,《寶貝計劃》《新警察故事》就是其作品,也導演過劉德華的《風暴》,攝影潘耀明、服裝設計奚仲文,老闆江志強就更不用說了。

   從編劇到導演都很年輕,當年靈幻功夫片盛行之刻也是親身經歷過,而《捉妖記》的諧趣路線與當年這類電影時非常相似的,雖然萌化的妖物不同於殭屍,但《捉妖記》真正有傳承的地方更多體現在情節方面,其中兩個橋段,白百何「誘惑」井柏然,井柏然生妖的情節,更完全港式風格。天師之間的門戶爭鬥,小胡已與人類的互動場面,天師捉妖時縛妖索、照妖鏡、定身符等來自於民俗文化的裝備與道具,都能從當年靈幻功夫電影中找到影子,乃是與時俱進的「舊瓶裝新酒」路線。而這個「新酒」新的地方就是摒棄了當年土法特效的拍攝方式,進而採用西式特效來呈現。


第二部份 真人+CG技術上的質變

   作為一部描述妖怪的電影,中國妖怪博大精深,《山海經》《搜神記》中包羅萬象,從古到今,一直延續著「萬物皆有靈」的妖怪特色,什麼東西都能成精。我國有《神怪大辭典》這樣的妖怪盤點類工具書,就連日本的插畫大師水木茂都出過一本《圖解中國妖怪大全》,都詳細的描述了中國妖怪的特色。
 
西方妖怪的外衣

    但在電影方面,話說華語電影還真的在這方面有些欠缺。中國的很多妖怪電影都讓妖怪變成了人形,或如《西遊記》那樣單純的呈現「動物成精」的半獸人形象,這一點就不如日本,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三池崇史的《妖怪大戰爭》都是用動畫或CG技術讓本土妖怪在大螢幕上活躍,而這些電影有屬於那種滲透到既定文化產物中的老少咸宜之作。很遺憾,華語電影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這樣的電影,年初《鍾馗伏魔》幾乎完全是西方式的妖怪,還是講愛情。而《捉妖記》也沒有讓中式妖怪呈現在大螢幕上,而是用CG原創出的妖怪百科,很西方化,但值得肯定的,《捉妖記》在志怪奇幻電影的諧趣模式下,用刻意的萌化妖怪,真正做出了一部奇幻閤家歡電影。

   《捉妖記》的技術究竟有多強,已經不僅僅能用「讓人眼前一亮」這種詞語來形容了,作為一部真人+CG合成的作品,電影在技術層面上的在國內電影中處於「飛躍」狀態的。

真人+CG的兩大難題

   儘管如今CG技術效果日新月異,但CG+真人電影的難度在特效電影中製作屬於最為苛刻的一種,細節更加繁瑣。因為這裡涉及到兩個技術層面上的問題。
 

   其一真人電影需要演員在綠幕和動作捕捉等技術下完成表演,還要考慮現實攝影機機位和軌道搖臂等技術限制,但CG動畫則可以省略即時拍攝的步驟,在電腦中通過CG建模進行全方位模擬,高速攝影、打鬥特效和環境變化,並完全無視物理空間的限制,二者需要尋找到一個完美契合的點。

   其二就是光影的運用,作為後期將CG與真人演員完全結合的情況下,光影效果必須在真人演員與CG角色身上得到完全一致的體現,比如有人真人角色呈現出陰影與色調,在CG角色上也必須做到一致,否則會難看。

  正是由於以上兩個原因,真人+CG作品或者電影作品中需要涉及到這方面的情節,後期製作真心複雜,比如《魔戒》中咕嚕,在電影的藍光花絮碟中,就見識到了CG咕嚕與真人演員一同出鏡是一遍又一遍的分層渲染。但《捉妖記》更複雜的地方在於,包括咕嚕在內的很多CG角色都是採用動作捕捉技術,可以有演員在現場表演,而《捉妖記》的CG角色完全是即時演算。不但製作難度大,且演員表演難度也大。
 
   還記得那部著名的動畫+真人電影《誰陷害了兔子羅傑》的花絮碟中,曝光了大量拍攝秘聞,其中有一段是演員抓取動畫兔子耳朵的鏡頭,這條拍了好幾次才通過,因為演員在對著空氣表演時,必須把「抓兔子耳朵」的手完全併攏,之間不能留縫隙,否則還要製作手指縫之間的CG,這部電影就要多花30萬美元。看見了吧,這就是CG+真人電影的苛刻之處,而《捉妖記》最終呈現的效果,不能說是完美,因為電影在光影效果上還是有些問題,比如大血妖在日光下的陰影就沒有做出來了(這個是真人+CG電影的通病,共性問題),但這部耗資3.5億電影的卻真讓我這個挑剔的影迷看出來精緻與誠意。

IMAX下的捉妖記PLUS

  尤其是在IMAX 3D大螢幕上看「捉妖記PLUS」的時候,更能體會到細節的精緻之處。

  本片在畫面上談不上登峰造極,因為電影的場面不大,但起碼就個人而言,看了很多國產特效電影,單論本片,截至目前在畫面營造上是水準最高的,這個「最高」也體現了兩個方面。


  其一萌妖CG形象的製作,儘管妖物身上沒有毛髮覆蓋,但他們頭上的各種「植物」,那些如三葉草般的頭飾,在IMAX大螢幕上看得真真切切,而且皮膚紋釐清晰可見,這是CG方面的細緻。
  
  其二在真人演員吊威壓特技和CG角色誇張的效果下結合的非常理想,而場景條件的束縛在電影細緻的製作層面下,反而變成了一種優勢,嫻熟的鏡頭技巧在這部電影中得到充分體現,血妖在森林中大戰砍斷樹木、腳踏地面揚起的塵土,慢快鏡的快速切換,在視覺上合成了我們所看到的華美逼真效果。

    綜上這些場面把本片打造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琉璃盒,視覺方面光彩奪目。比如電影開篇的場景發生在森林中,使得電影畫面的開始的感覺偏於暗色。後期山水田園用的是自然光,後期熱鬧的集市、茶樓和火紅的燈籠為整體灰暗的基調點綴著局部鮮艷的形象色彩搭配。隨著劇情的發展,該片的畫面在明亮之間切換,陽光明媚的山間小路、色彩斑斕的登仙樓大戰,該片在這些場面上對體積光的運用,這一點正是師承與新武俠電影的風格,在明亮光暈下切換。白百何在森林中與血妖的打鬥,結尾大混戰這些場面更是一覽無餘的將CG技術與真人演員相結合的細膩完全展示出來。


留洋歸來,經驗暴漲

  電影結束的時候專門留意了一下幕後字幕,原本覺得該片在如今精美的畫質下會有外國團隊的參與,結果沒有,清一色的、本土打造。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消息,因為熟知CG製作的朋友都知道。電影的CG在製作水準方面的高低取決建模,也就是對3D繪圖件的二次開發。比如夢工廠的動畫,經過了很多畫質細膩色彩斑斕的動畫片洗禮之後,夢工廠團隊已經建立起來了一套完整的製作件體系,當以後有了新的動畫,在手繪板上製圖之後,無需另起爐灶,可以利用現有的3D建模件或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升級,來完成新的作品,用句俗話來說,就是「套分身」。通過這部《捉妖記》,可以說該片的幕後團隊已經建立起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建模體系,在電影繁瑣的即時演算生成的CG畫面下,雖然一部電影不能說明什麼,但這樣細膩的CG證明中國特效電影在技術方面完全有能力打造出跟好萊塢作品叫板的可能。
 

   特別感謝一下導演許誠毅,作為留洋歸來的導演,他的出現為中國特效電影注入了活力。要知道,特效大片向來是好萊塢的長項,不僅有著過人的技術手段,還有一套成熟的製作體系。中國電影其實不缺技術,就是缺乏經驗,許誠毅帶著自己的團隊歸來,也將特效電影製作經驗帶來回來,在嶄新的特效支撐下,他告訴我們,真正特效電影該如何拍攝,從而打造出了這部《捉妖記》。
 
結語

  這就是俺對《捉妖記》這部電影的最大感受,有傳承的情懷,也有嶄新的技術,當然最吸引觀眾的還是充滿娛樂元素的故事和萌萌的胡巴,中式奇幻+西式特效,幾位大牌客串部份非常出彩,溫情與爆笑,CG與打鬥,一部誠意作品,在如今影市實為可貴。


彩蛋收集:
登仙樓密碼:四三八

井柏然胡牌:十三么

白百何的絕招:電影裡一共使用了四種方式捉妖:縛妖索、定身符、照妖鏡、剪紙傀儡

導演致敬:年畫小人是在致敬自己《怪物史萊克》中的薑餅人。

萌奶奶:扮演者金燕玲是上世紀當紅歌手和演員,憑藉《地下情》《人民英雄》蟬聯兩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四大天王:眾天師圍攻巨妖那場戲中,有四人組cos魔家四天王,武器是寶劍、寶傘、琵琶。

編劇:本片的編劇袁錦麟是劉德華爆破大片《風暴》的導演。

血妖:電影裡所有妖怪頭上都長有「植物」,只有血妖是禿子。

牛牛:電影裡那個老闆娘的熊孩子牛牛,也是胡巴的配音。

排山倒海:電影裡姚晨扮演的廚子天師耍刀的架勢就是《武林外傳》中郭芙蓉的排山倒海神功的架勢。

鍾漢良:鍾漢良在電影一共換過黑、白、紅三套衣服,閆妮有兩套。其他演員都是一套戲服

曾志偉&吳君如:兩人在片中飾演一對夫妻,變成妖怪之後二位體型完全顛倒,曾志偉是又高又瘦的竹高,吳君如是又矮又肥的胖瑩

吳君如的造型:吳君如飾演的胖瑩,人形那個「獨孤無名冷艷香」的造型來自於徐克《青蛇》中的王祖賢。

麻將妖怪:與湯唯打麻將的三胞胎,是不是三胞胎不確定,也許是一個人演的,反正不是陳佩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