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艾美懷絲--Amy

艾米/艾米怀丝(台)/Amy:TheGirlBehindtheName

7.8 / 41,465人    128分鐘

導演: 阿西夫卡帕迪亞
演員: Amy Winehouse Blake Fielder-Civil Mitch Winehouse Janis Winehouse Nick Shymansk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nny

2015-07-19 14:22:06

Amy Amy Amy - 她只是運氣不好


Amy Amy Amy

音樂圈有個27歲俱樂部,那是屬於音樂天才們的俱樂部,而它恐怕是所有搖滾嗑藥青年們的奧林匹亞山上的眾神殿。它坐擁著Jimi Hendrix, Janis Joplin, Jim Morrison, 還有被初入搖滾的青年拉去貼金比例最高的Kurt Cobain (好像聽過smell like teen spirit 就是我愛rock 』n』 roll, 醒醒吧,青年!)。
任何藝術形式都不會只是由天才來貢獻,但沒有天才的攪動,歷史仿若嚼蠟。恰好,每個十幾二十年,總會「下凡」一些奇才們,他們可能是單獨出現或是一批湧現,但就是這麼些看似瀛弱的個體,用匆匆數十載的人生,炸出了這他或她的「一騎紅塵」,之後,便絕塵而去,留於世人惋惜。而這中間最諷刺的莫過於,這世上根本沒有「天妒英才」這詞,有的不過是普通人的「虎視眈眈」。平凡人苦練聲樂數十載,不如人家老天賞飯吃,怎能不羨煞旁人,又怎能不讓庸才嫉妒入骨?

Amy Winehouse是二十一世紀裡的第一位新成員,而她的特別之處在於,她是天生的爵士樂歌者。不同於民謠,金屬,流行,搖滾;爵士不是一種僅僅可以靠吶喊或低吟,或別的方式即可完成的音樂載體。爵士更像是一種歌者自我發明的獨特語言,幾種簡單的,重複的律動,即可抓住聽者的耳朵,從此就有些東西刻入心田,再也無法忘卻。這是一種屬於一見鍾情的音樂。這是一種無法模仿的東西,可能有人可以在youtube上把Jim Morrison,Jimi Hendrix,Kurt Cobain ,模仿到神似,像Janis Joplin模仿到感覺對了,但如何模仿Amy Winehouse 的音色呢?更何況Amy每次演唱都是獨一無二的重新演繹。

有時候很難去討論,如果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他是如歷史裡呈現那般,按著既定的軌道,早早隕落;又或是,命遇貴人,續命成功,一生飽受名利之痛,苟延殘喘?

好事者,總是想從紀錄片裡,傳記里,採訪錄里,去揪出一個罪魁禍首。但是,每個人對他的人生都已是盡了自己畢生的勇氣與努力,沒有比那時那刻更好更對的選擇。而早隕的天才,如果要怪的話,只能怪運氣不好,在最該是低谷的青年時期,已然抖露了天賦,年少成名,錯過了本應學習「忍與隱」這混世本領的最佳時期。

世人都愛用「感同身受」來敷衍那些明明他們無法安慰的人或事。一個平凡人如何感受一開門,就壓上陣來的閃光大炮的日子?下意識一個隨意的動作就招來筆誅墨伐,這已算平凡招數,而那些基礎款配置,如人肉搜索,「掘人祖墳」,更是見諸媒體日常終端。這種資訊爆炸的年代,明星們跟通緝犯的精神狀況是何其相似。

Amy最可惜的一點在於,她始終堅持自己是一個爵士歌者,不是一位明星,她並不想要被公眾圍繞,而一直堅持的不過就是做做音樂,唱唱歌,安靜上街過普通人的生活。

作為同時代的Lady Gaga,則是她最好的反例。Gaga, 出道之初就嫻熟運用「借媒體之眼來撩撥公眾的情緒「的必殺招,進而推波自己的事業。這種「複雜」的應對,不能簡單進行否定,但有點是非常肯定的,即Gaga是明星,而不是音樂藝術家,但Amy是。

這個世界有一點很可笑,人人都追求」真善美」,但這三字,何在一起不過是一個「純」字,Pure嗎?
而,當真的有人帶著「純」去與世界相處,便會發現,她是那位最不受歡迎的人物,於是,嘗試的失敗,所帶來的焦躁,失望,進而便是跌入絕望。

於是,「城府」才能帶來賞賜的假像與短暫的美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