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捉妖記--Monster Hunt

捉妖记/聊斋之宅妖/聊斋之捉妖记

6.2 / 3,767人    117分鐘

導演: 許誠毅
編劇: 袁錦麟
演員: 井柏然 白百何 鍾漢良 姜武 曾志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三昧

2015-07-19 23:55:05

《捉妖記》——東方好萊塢的票房之路


       7月16日,導演許誠毅及製片人江志強攜「捉妖記」重磅登陸暑期檔。無論是首日的1.7億還是次日的1.3億的成績不斷刷新著國產電影的票房紀錄。並且伴隨著雙休日的爆發,捉妖記首周將破六億,並有望以14億的總票房成績刷新國產電影的票房紀錄。到底捉妖記為什麼能夠在不佔排片優勢的暑期混戰中取得如此高的成績?
       一、幕後團隊
       捉妖記從開始宣傳就以「怪物史萊克導演——許誠毅」作為金字招牌,讓影片的受眾從主觀上對本片的特效予以肯定。導演許誠毅也將好萊塢一些惡搞的元素代入到了電影《捉妖記》當中。片方一直宣傳的幕後團隊包囊了許多豐富的優秀港片人才。這一點與其說捉妖記的產生是國產電影的創舉,更不如說是港片元老最後一次的破釜沉舟。好萊塢導演的嘔心瀝血加上優秀港派電影人的保駕護航,電影《捉妖記》的質感和特效也將得到一定的保障。讓觀眾主觀上就對影片產生一定的期待心理。
       二、宣傳造勢
       從影片還沒有造勢開始,電影就已經歷經男主換演風波。所造成二次拍攝的資金也多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這種還沒上映就已經造成軒然大波的影片不可多見。其次,在部落格等自媒體中,無數娛樂圈的大牌明星、金牌導演對影片質量肯定以及對主人公「胡巴」的喜愛,讓數千萬粉絲們對捉妖記的期待提到了嶄新的高度。最後,無論是影院物料的發放還是綜藝節目的推廣,捉妖記主創們的身影永遠是忙個不停。值得一提的是,7月12日捉妖記的提前點映場,以近100%的上座率刷新了國產點映場的記錄,不得不讓觀眾對捉妖記抱以最高的期待。
       三、「閤家歡」劇情及檔期
       作為橫跨三月之長的暑期檔,它不似春節檔的擁擠混戰,反而能夠擁有可持續性的百花齊放。捉妖記作為暑期檔中耗資最大的一部影片,其本身所帶來的影響就是巨大的。暑期檔,由於各大電商的不斷補貼,一張並不奢華的電影票成為了當今最流行的消遣方式,一部閤家歡的電影已經成為家長帶領子女消磨時光的必要首選。如何找準受眾、選擇檔期,已經成為一部高票房電影產生的必要難題。
       四、演員定位精準
       兩主演與角色氣場正和,一眾配角選角堪稱完美,無論是吳君如、曾志偉的搭配,還是姚晨、湯唯的出現,總是可以惹得觀眾連連捧腹。特別是鍾漢良飾演的葛千戶,實在是顏值爆表邪氣十足,何以琛這張臉出現在大螢幕上簡直是少女殺,苦了影院的小姑娘們時不時尖叫連連。
      與其說捉妖記的成功是幕前幕後總體的心血,倒不如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最終體現。從7月9日進行的暑期檔廝殺中,青春電影《小時代》《梔子花開》的上映並不能吸引成熟觀眾的進場,反而造成動畫片《大聖歸來》的口碑取勝,票房一路昂首逆襲。此時的電影院難有一部個年齡階層都能接受的影片,這時電影《捉妖記》的上映就不得不造成觀影群眾強烈的報復性觀影。
     儘管捉妖記已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票房,但其票房的優勢也不能遮蓋住影片本身所帶來的小遺憾。比如劇情略顯簡單,比如人物形象過於臉譜化,但作為一部閤家歡電影,顯然它已經大大拉升了我對國產電影的期待值。
    《捉妖記》的成功對於國產電影有一定的啟示性作用。影片的生產方式和宣傳手段,完全可以成為接下來大片策劃的借鑑模式。國產電影已經不能夠侷限於小格局、小人物的敘述當中,反而作為全國第二大市場的我們,更應該有資金、有能力去做出讓人驚嘆不已電影。技術沒有我們可以學,資金沒有我們可以追加,但是我們不能沉浸於過去小成本電影中的沾沾自喜。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反思,在與國外聯合製作的大製作中,我們可以學會什麼?我們是否可以取長補短?我們不能因為票房迷失了做電影的本質,更不能因為票房讓自己那顆「愛電影」的心,幪上一層俗氣。
     成功不是偶然,它是西方好萊塢的東方化的必然結果,更是以後國產電影的一條借鑑之路。在口碑引領風潮的自媒體時代,任何一部電影的口碑都將影響著一部電影票房的重要走勢。請國產電影的創作者能夠沉下心來,細細打磨,讓影片以口碑取勝,而不是依靠宣傳、排片取勝,讓國產電影能夠回歸沉穩的創作環境。何時國產電影能夠不懼「好萊虎」的直面衝擊,才是國產電影市場真正走向繁榮的時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