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

雌雄大盗/我俩没有明天(台)/邦妮和克莱德

7.7 / 120,978人    111分鐘

導演: 亞瑟‧潘
編劇: 大衛紐曼 羅伯班頓
演員: 華倫比提 費唐娜薇 金哈克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aliant

2015-07-20 18:25:09

如果 在一起 是在劫難逃


  在劫難逃
        《邦妮與克萊德》在豆瓣電影「影史一百部愛情典藏」中排第四十五名。如果單純的把它當做愛情片來看,它的相遇過程以及結局都都是完美的。記得有一句歌詞是「如果知道結局我們還會相愛嗎?」,邦妮與克萊德在一開始便已知道結局,並且義無反顧愛下去。
        如果「劫」,我們一起。這便是我對整個電影的中心概括。
       「邦妮:「你何時想到這些的?
  克萊德:「在我見到你的那一刻。
邦妮:「為什麼?
   克萊德:「也許你是德州最棒的女孩。』』
           從相遇開始,從眼神開始,從語言開始,也許愛情便是這樣,不需要理由。
          「克萊德:「你就像我一樣,想要不同的東西,你不只是個服務生。我們一起旅行穿越這個州,還有堪薩斯、密蘇里和奧克拉荷馬州,而且讓大家知道。聽我說邦妮小姐,你想走進達拉斯的愛德華飯店,穿著美麗的絲裙,讓大家來服侍你嗎?你喜歡嗎?這要求過份嗎?這不過份,你有權利的。」
   命運便是這樣,不需要解釋。一起去天涯,即使是——亡命天涯。
                                                                        也許這樣更純粹
         關於性與愛的話題永遠討論不斷。《邦妮與克萊德》對此不迴避,並且巧妙的利用了它。於是很多人就把搶劫歸結於克萊德原始本能的表現,因為克萊德的不完整,所以他自卑的表現便是愈加的證明白己。
          當邦妮喝著汽水對克萊德說:你一定沒有槍吧。克萊德為了顯示自己男子漢的作派拿出了左輪槍。佛洛依德曾說槍是男人性器官的象徵。當克萊德這樣一個不完整的男人面對他人時,需要靠手槍來彌補原本的不足,以此在心理上達到一種平衡。在邦妮激克萊德說你不敢去打劫時,克萊德在街對面的商店開啟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搶劫。最耐人尋味的是,當克萊德來到一個倒閉了的銀行打劫時,銀行很恰巧的沒有錢,而他瘋狂地把店員按到在邦妮面前,讓他向邦妮解釋。克萊德瘋狂的憤怒也許只是不甘心在邦妮面前沒面子。這是克萊德用另一種方式去在乎邦妮,他的愛不能用性去體現,便表現為他生活的全部,都是為了邦妮,即便搶劫,也是為了邦妮。正是我的所有都是因為你。也正是因為克萊德在「那方面」有自己獨特的選擇,或者是癖好。使他屹立與眾多好萊塢英雄俊男之上,這使得他與那些依靠自己的英勇帥氣動不動就把女孩騙上床的所謂男主角劃清了界限。
       邦妮更是坦然的接受著克萊德這種特殊的愛。她愛克萊德,即使他在「那方面「的問題,更甚至不管他是誰,他有什麼曾經或者怎樣的未來…她就是敢愛。從影片的一開始就是,從她看到克萊德偷車的一瞬間可以說邦妮已經愛上了他,儘管他再偷車,儘管她一眼就看透了他的行徑,但她就是愛他。對她來說,過去已過去,未來他是她的。
       有時候,沒有了性的形式,愛的表達更具體,更純粹。因為沒有更多的慾望,愛只存在與兩人的存在。
                                                                                愛情之外
       「農夫: 我能說的是,他們利用我進行了正義——我只有帶上一些花出席他們的葬禮。」這句宿命般的話,在開始的時候出現,一語道破天機。不管我們怎麼淡化所謂的道德界限,它始終存在著。也就是說等待我們的一直都只能是一場葬禮。
       故事發生的時候,正是在美國經濟蕭條期,二十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喧鬧不安,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少數種族作為重要的政治力量在美國社會舞台上的崛起,面對內憂外患,激烈的社會動盪令得激進的青年人們產生和傳統對抗的情緒,對現有體制和生活狀態的疑慮,反抗主流神話成為他們運動的目標。故事在轟轟烈烈的愛情掩蓋下批判著現實社會,整個影片有著一種濃濃的黑色幽默。不管搶劫的理由多麼理所當然,不管民眾基礎多麼深刻,不管警察的角色多麼反面,可是就像一場夢,夢醒終究要回歸現實。社會秩序不容破壞。無從猜測編劇為什麼會大膽的讓克萊德這麼一個所謂英雄是的男主角是性無能,滅掉一種某種程度上徹頭徹尾男人氣。可是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空殼,不完全的英雄,不完全的強盜,所以註定結局悲慘。當時的社會也是這樣的空殼外強中乾所以無力支撐,就像克萊德不像傳統強盜般濫殺無辜,沒有兇狠殘酷的表情,有的只是在邦妮面前的軟弱。國家體制和國家機器也沒有讓社會秩序穩定人民生活美滿,有的只是經濟低潮,失業率急劇攀升,許多人生計無法維持。所以克萊德與社會之間不過是「以暴制暴」。
      最被電影史稱道的結局,就是邦妮和克萊德被亂槍打成蜂窩的那一幕,最後的宿命在於那一場讓觀眾已分不清孰是孰非的槍戰中結果,把還在做夢的人拉回現實,清楚的告訴你結局:在劫難逃。
         一場夢的旅程,經典的時裝,濃郁的懷舊色彩,末場的慢動作槍殺鏡頭,
         喜劇感和恐怖味熔合一爐,那種浪漫而詼謔化的犯罪過程十分逗趣,但漸漸地卻導入恐怖與血腥的死亡陰影里,如同一場悽美的死亡祭典。
                                                            2012.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