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模仿游戏/模拟游戏/解码游戏

8 / 824,355人    114分鐘

導演: 摩頓帝敦
編劇: 格雷厄姆摩爾
演員: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綺拉奈特莉 馬修古迪 馬克史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ydneyCarton

2015-07-21 18:19:13

圖靈是怎樣煉成的


對於艾倫•圖靈的研究者來說,《模仿遊戲》可能並不會令他們滿意:這部將布蘭切利莊園破譯德軍英格瑪密碼機作為主線的影片,只是放大了圖靈生涯的片段,而且對圖靈的大量事蹟甚至包括個人性格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不過,對觀眾而言,影片對史實的手術不僅必要而且整形異常成功——畢竟,你在電影院裡要看的是故事,而非歷史課教學PPT。

雖然破譯一節在整個二戰史以及圖靈的個人經歷中都是濃墨重彩,且傳奇性甚濃的篇章,不過,文字上誇張而豐富的表述並不困難,難的是影像化的實現。想像一下吧,一群數學家破譯密碼,說起來神乎其神,但你願意在大螢幕前看一幫宅男愁眉苦臉蹲在房間裡做兩個小時的奧數嗎?關鍵是,怎樣在其中提煉出一條清晰的線索。看看同樣題材的影片:2001年的《密碼攔截戰》直接虛構了一個懸疑加愛情的狗血故事;更早一年的《U-571》則直接忽略了破譯,將潛艇運送繳獲的德軍密碼機過程作為重頭戲,一下子成了動作戰爭片,據說當時還引起了英國方面的抱怨——功勞都被美國人拿去吹了。這樣一比,《模仿遊戲》的妙處就突顯出來了。因為,它的著眼點不是事,而是人,甚至並非那個歷史上的圖靈,而是它意圖讓你看到的藝術形象圖靈。

影片直接拉了三條線:1928年尚在中學的圖靈,二戰期間破譯密碼的圖靈以及戰後因同性戀遭受迫害潦倒的圖靈。迫害線以罪案開局,先用懸疑將觀眾的好奇心牽起,但很快將此線按下不表,只是不斷在推進中出現。辦案警察就像《公民凱恩》中的記者,與其說是戲中角色,不如講他代表了觀眾視角,他在每個調查節點處提出的疑問也恰是觀眾所想了解的,通過他的步步進逼,段落之間有效收緊。而在懸疑慢慢破解開之後,觀眾的興緻已經從追溯過去式的解謎,轉變成了追問未來的關注人物命運。在此時,警察適時地表態,又起到了觀眾評論音軌的作用,並且在最後力推一把,觸發悲劇高潮。

而圖靈的早年學院生涯,則是與迫害線相對應的解答線,它出現的時間最遲,某種意義上可將其看做傳記片編劇最愛的「童年陰影」。圖靈的性格成因與性傾向的萌芽大體可以在這條線中看出端倪,然而這條線與迫害線相比又不只是柯南動畫中的「謎題篇」與「解謎篇」。不用看情節設計,單看兩線色調,對比已足夠明確:迫害線一派的灰藍暗郁,而學院線哪怕也有圖靈被欺負的情節,但確實明黃偏橙的亮麗色彩,兩線交替出現,從灑滿陽光記憶的玫瑰色春夢,到陰冷潮濕的慘烈收場,主人公遭遇的不公呼之欲出。這條學院線在情節上並不關鍵,但拍得極為抒情,因為越是渲染出這一段的單純美好,越是能和情節飽滿的另兩支突顯出天才遭遇的人情冷暖。

最關鍵的一條解謎線,重點肯定不能老老實實地寫如何解謎。誰願意看解數學題啊?就連小學生作文里寫到做題都知道要塞無聊的心理活動甚至虛構一段如何克服心魔不去抄同桌的爛橋,何況電影——哪怕做題人是粉絲甚眾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所以,影片的落腳點是圖靈與周圍所有人的關係演變。這就是為什麼直女瓊•克拉克居然被拎出來在一位同性戀主角的影片裡成了女一號,這就是為什麼事實與圖靈關係甚佳的休•亞歷山大被拖出來唱了好一陣子白臉,這就是為什麼劍橋五傑的諜戰大片要從外交部和學院挪移到布蘭切利,這就是為什麼軍方人士要跟傷痕文學裡的軍代表一樣隔三差五跳出來噁心人,甚至還要把考文垂悲劇進一步強化到人物關係中,編出一場為大局而犧牲小我、獨自承受「必要之罪」的虐心大戲。至於真正的解謎,影片只是用一段精彩的蒙太奇,把情報對戰局的影響表現清晰,同時再以海陸空的戰爭鏡頭順帶拓展了一下影片格局便不再深入。而在這過程中,圖靈與周圍人物的互動與其說是講解謎故事,不如說是表現出周圍環境與他的格格不入,怎麼一步步將他推進災難的深淵——實際上除了確實倒霉的結局,圖靈遠沒有片中主人公那麼悲催。除了解謎不好表現,還有其他理由這樣做嗎?當然,對立面的設計。抗日劇為什麼火?因為有個「日」作為對立面可以讓你樂此不疲地一直「抗」著。但納粹再惡劣,也無法跟圖靈隔空比拚內力吧?所以,為了將精彩做到極致,勢必要給圖靈設計出一個對立面。於是,就設計出他與天地人纏鬥的悲劇英雄格局——對立面不再是具體的人與事,而是誤解。這下就把他與人的交流不暢跟解謎這種他與數字交流的如魚得水形成對比,一下子,天才的傲世孤獨便立起來了。但是,這還不夠,還得有個更為物化的落點,影片將這個點落在了同性戀迫害——剛好史實中也查詢有據。這樣一來,影片往上走是不為世人所容的孤獨英雄「我一生未做錯事,為何會這樣」的古典悲劇,往下走還觀照了同性歧視這個正在風口浪尖的現實。幾條路徑,總有一條能征服你。

這樣,三條線一拼接,圖靈的悲劇便極有邏輯地呈現在你面前。影片對史實素材的處理極其工整講究,情節推進的每一步輕重緩急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雖然最後免不了會有「循規蹈矩」與「標籤化」的責難,但能將這種類型片模板推到登峰造極,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手藝。客觀來講,因為主題先行,電影中的圖靈跟現實里那位天賦異稟但絕不討人嫌的天才差別還是挺大的,但這是電影啊!試圖通過電影來學習歷史,這本身就不是一種認真的學習態度。話又說回來了,我估計倒是會有不少守望卷福的妹子,看完本片後會暫忘卷福反去了解圖靈真實的經歷,像這樣以虛構激發對真實的探尋,恐怕才是電影的意義所在呢!

(原載於《虹膜》公眾號,轉載請註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