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捉妖記--Monster Hunt

捉妖记/聊斋之宅妖/聊斋之捉妖记

6.1 / 5,724人    117分鐘

導演: 許誠毅
編劇: 袁錦麟
演員: 井柏然 白百何 鍾漢良 姜武 曾志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郎啟波

2015-07-22 05:37:37

人與「妖」構築的東方奇觀空間


隨著「魔戒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好萊塢奇幻片風靡全球,華語電影人也積極依託於傳統的中國文學,試圖在影像中尋找到一條出路。從陳凱歌的奇幻大片《無極》,到以改編《西遊記》、《封神榜》、《聊齋誌異》等經典名著的電影,華語奇幻電影相對來說有了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

由「史瑞克之父」許誠毅執導,白百何、井柏然、曾志偉、吳君如、姜武、鍾漢良主演的古裝奇幻喜劇電影,以「妖」為戲劇扭點,將人與「妖」結合,講述了一場捉妖與護妖的大同有愛的故事。雖說影片取材於《山海經》,但導演許誠毅又繞開了傳統的青龍、麒麟等傳統的「妖」形象,而是創造出了兼具東西方美學形態的小妖胡巴。「妖」對於人們而言,就是一種「邪」,是趨而避之的,也是消滅的對象。在《捉妖記》中,延續了人類這一心理與文化認知,但又在內裡對其進行反叛。片中的「妖」,不再是令人膽顫心驚,不在令人作嘔,而是一種「萌」態,它承接著人與「物」的關係,又或者說,是人類的一面鏡子,反映出人類的醜惡行為。

《捉妖記》與其說是「妖」的敘事,不如說是一個披著「妖」的外衣,對於和諧世界的認同,對於生命的思考。《捉妖記》的困難在於,要從中國固有的志怪類奇幻電影中脫離出來,而故事又來自於民國故事。如此,「動畫」與「真人」結合變成了一個突破口。《捉妖記》中的「妖」是借鑑了西方卡通藝術手法後的東方形象,而人則成了這一形象的外在表現,也即,人物隨著「妖」而改變。導演許誠毅為了避免減少人與「妖」拼接的痕跡,並且為了緩和敘事的沉悶和表現故事的深度,採用了喜劇的方式。片中,無論是男性(井柏然飾演宋天蔭)生「孩子」,還是天天與森碟扮演的大舌頭小妖的俏皮,一手商界販妖,一手麻壇奮戰大押店老闆娘(湯唯飾)、情侶妖竹高(曾志偉飾)和胖瑩(吳君如飾)等,都具有一種喜劇感。這就使得在「妖」(胡巴)之外,又形成了一個類似於套層式的喜劇敘事,從而將「妖」塑造成具有溫度,具有情感的全新形象。

由霍小嵐(白百何飾)、宋天蔭與胡巴組合而成的人與「妖」的世界,實則是一個「符號」的世界,它由現實生活的困難衍生出生「妖」(胡巴),賣「妖」,維護自己生存的醜陋行為,逐漸形成一個愛「妖」,護「妖」的新使命。在這一過程,我們看到了以葛千戶(鍾漢良飾)為首的「捉妖產業鏈」群體下人性的貪婪與醜惡。當然,影片從深層次是對這種「惡」的一種討伐,對「善」,對「愛」,對「大同」世界的一種渲染。

雖說,《捉妖記》與「史詩奇幻」還有「一步之遙」,但我們從其故事的敘事方式和趨於完美的畫面,以及融合東西方元素,呈現出的東方內涵,具有視覺美感的「人與妖」的世界,還是看到了華語奇幻電影抗衡好萊塢奇幻類型電影的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