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捉妖記--Monster Hunt

捉妖记/聊斋之宅妖/聊斋之捉妖记

6.1 / 5,724人    117分鐘

導演: 許誠毅
編劇: 袁錦麟
演員: 井柏然 白百何 鍾漢良 姜武 曾志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飛揚

2015-07-24 06:45:41

萌妖出世 人間失格


「你是我生命中的精靈」,宋天蔭唯有如此對胡巴說,才是最恰當的。關於《捉妖記》的票房,大家統統都猜錯。《捉妖記》的故事,可以說是《山海經》、《聊齋誌異》和《西遊記》的綜合,也是好萊塢特技與東方風的嫁接。小朋友可以看到萌,功夫迷可以看動作,甚至我們可以想像第二、三、N部完成之後的整體世界觀,是要向《西遊記》、《封神演義》等致敬。從《大鬧天宮》到《捉妖記》、《大聖歸來》,從《泰囧》、《心花路放》到《西遊降魔篇》,中國電影的各類票房紀錄多數都是那隻最為著名的猴子及其變種創造的,《泰囧》中的王寶強和徐崢、《心花路放》裡的徐崢和黃渤,多多少少也依然還是有著西遊精神,《捉妖記》洋溢著一種興高采烈的娛樂倫理,無論是人還是妖,絕大多數都一副管他幾錢日子就要過下去的豪情,不過以錢計數的天師就相對悲催一些。《捉妖記》之後,徐克、周星馳、劉鎮偉、六小齡童、程小東、鄭保瑞、郭子健、王家衛、霍建起、烏爾善等等,也將製造西遊和妖怪的世界。
 
不管是道教的「天地人」三界,還是佛家的「欲、色、無色」的三界,對神仙、凡人、妖魔都有著嚴格的秩序統治。當然那樣天下生平、萬物大同一定是理想社會的形態,然而時間不如意十有八九,這一點我們從幾千年來的想像力可以窺見。而對這三重的想像中,要數蒲松林的《聊齋誌異》最為世俗又最為浪漫和奇幻,也屢屢被改編為影視劇,比如《倩女幽魂》、《畫皮》、《畫壁》等。這些作品中人和妖的界線分明、善惡有別、等級森嚴,而改編自《聊齋誌異之宅妖》的《捉妖記》有了些許變化,讓人看到另一種可愛的表述和人妖相處的可能性。
 
許誠毅導演的《捉妖記》,井柏然飾演的宋天蔭的的確確將妖精「生」了出來,而且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小妖王。小妖王的最主要也是最要命的特點就是「萌」,萌文化是一股勢不可擋的青年亞文化潮流。「萌」雖然是近年才出現的新詞語,不過因為日系ACGN的全球化的猛烈勢頭,不光遍佈日本的OTAKU們動輒「萌え」的大叫,國內「好萌好萌」的跟風,就連審美觀和黃種人有一定差距的歐美人也會對二次元美少女豎起拇指稱讚MOE。小妖王胡巴是2015年繼《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哆啦A夢》中的機器貓之後的新寵,後二者還都有一定的漫畫、動畫觀眾群基礎,胡巴卻橫空出世,像是在宋天蔭口中蹦出來時候一樣。
 
胡巴的造型靈感來源於白蘿蔔,頭頂子縷綠葉,卻有著三毛的幾分神韻;雖然不能言語,但面部表情極為豐富,它可以像大白一樣暖人,也有機器貓的惡作劇。當然這種設計和形象的塑造還貼合《聊齋誌異之宅妖》中的部份描述,譬如:「宅多妖異。嘗見廈有春凳,肉紅色,甚修潤。李以故無此物,近撫按之,隨手而曲,殆如肉耎,駭而卻走。旋迴視,則四足移動,漸入壁中。又見壁間倚白梃,潔澤修長。近扶之,膩然而倒,委蛇入壁,移時始沒。」然而觀眾被萌化了並沒有任何用處,在那個「人與妖不能共存」世界,天天張悅軒和Cindy田雨橙在片中特別出演一對「萌妖」,也遭到廚妖師姚晨的菜刀。萌,然並卵。
 
白百何飾演的二錢天師霍小嵐,要賣掉小妖王換取榮譽和錢財,宋天蔭作為胡巴的親生媽媽(父親?還是代孕工具更為本質)有心挽留但無力阻止,至於小妖王的追隨者曾志偉、吳君如飾演的妖群冒生死之危誓死保護。許誠毅的《捉妖記》中人不但能捉妖,捉來之後還要以各種方式享受「舌尖上的美味」,這真是前所未有,但也像是導演影射那些野生動物食用者的罪惡之行。《捉妖記》中,人還是人,妖卻不再是我們固定思維中的想像。他們只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種不同於人的生物,而並非敵對的。而且在故事的前傳中是存在那樣一段和平共處的時間的,宋天蔭的父親也庇佑過一批好妖。不過他們終究還要扮成人的樣子。《捉妖記》的核心思想,便是角色認同問題,人與妖、神與人、凡人與天師之間,往往有著根深蒂固的身份渴慕焦慮,穿著人皮的妖、混在帝都中的妖中敗類以及隱居在鄉野的妖群,無疑都在試圖通過轉換人類身份取得更為可能的成功之道。最令人唏噓的是,那些即將被饕餮吃掉的小妖似乎興高采烈的坦然勁兒。
 
妖妖修煉成人形的邏輯隱含著人比妖高一個等級的觀念,然而就像《怪物史萊克》中的邏輯一樣,妖可以不必關心人的眼光活得自由自在。直到「惹不起可以躲得起」,或者暗黑一點,推翻人類的統治。《捉妖記》中已經將妖「物化、商品化」,而且用萌萌噠的胡巴串聯起各種勢力,別開生面,「胡巴,胡巴」,也許是生生不息的意思,萌發的小妖可謂是對生命的自覺讚嘆。胡巴的存在,就是為了證明人間失格,故事中很多人並無承擔人類是萬物之靈的本題的內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