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平輪:驚濤摯愛--The Crossing 2

太平轮(下)·彼岸/太平轮(下):彼岸/太平轮II:惊涛挚爱(台)

6 / 541人    131分鐘

導演: 吳宇森
演員: 金城武 章子怡 黃曉明 宋慧喬 長澤雅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慶雲

2015-08-01 04:26:31

《太平輪•彼岸》:甲板上賣肉的章子怡演繹了民族史詩


《太平輪•彼岸》:甲板上賣肉的章子怡演繹了民族史詩
文/馬慶雲
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彼岸》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史詩級電影,我確信這一點。然而,我更應該向我的讀者增加這樣一件事情。我觀影的時候,順路叫了一位師兄的弟子,孩子是文藝理論方向的研究生畢業。他看到一半有餘的時候,說自己看不下去,離場了。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太平輪•彼岸》,從電影的敘事節奏方面來論,顯然是與好萊塢式的快節奏截然對立的。吳宇森的這部電影,甚至於可以說,每一個鏡頭,都透露著沉穩大氣。這種沉穩大氣,造成一種舒緩悠長的審美風格。看懂的人,能從每一處畫面中看到頓挫的史詩,而看不懂的人,則必然覺得,這片子拖沓臃腫,不會講故事。
當我們習慣於某些爆米花電影的小高潮夾擊推送大高潮的敘事節奏之後,很多影迷開始固執地認為,那才是正確的講述故事的方式。實際上,這些爆米花娛樂電影,把我們帶入了一種新興的浮躁當中。我們太滿足於技巧帶來的新奇刺激,太忽略了平淡無奇中蘊藏的美學價值。《太平輪•彼岸》,實際上就是在講一個後者風格的故事,它不重視小高潮與大高潮運用的節奏問題,因為它的每一個橋段,都自成詩性氣質。
2013年,德國導演愛德嘉•萊茲的電影《另一個故鄉》上映,在西歐引起極大關注。這部電影也是以慢節奏地方式,展現出一幅宏偉的民族史詩畫卷。這部電影,非常值得國內影迷注意。吳宇森的《太平輪》在敘事節奏與史詩畫面的把控上,與《另一個故鄉》很相似。我覺得,史詩電影往往不會按著慣常的商業節奏敘事,相反,它會在一種舒緩中尋找某種悠遠的意境美學。
我們當下,如果連文藝理論專業畢業的碩士生都安心不下,都無法看完這部《太平輪》的話,那我們這個時代,到底已經浮躁到了什麼程度了?這也是我心裡很不是滋味的根本原因。看不懂,看不進去,全民浮躁,這麼走下去,這個民族必然沒有任何希望了。
《太平輪》的時代價值也正在於,將歷史災難呈現出來,不為廉價煽情,而為民族不再重新走向覆滅服務。中國應該多一些災難電影,尤其是歷史災難電影,才能很好地給浮躁的影迷以醍醐灌頂之力。當一個民族沉穩大氣之時,才能深思自己的歷史教訓,才能全民一起走向光明的地方。而我們,不僅缺少這種思考的能力,甚至於缺少能讓我們思考的藝術作品。
反觀《太平輪》,真箇把所有橋段都拍出了史詩的感覺。即使是章子怡在甲板上被班頭兒後立式性侵犯,都能在殘缺的夾縫中,看到那張刻滿了民族苦難的面容,白鴿飛起,亂入其中,一個民族的滄桑,立現畫面當中。吳宇森自然懂得如何討好爆米花式的影迷,如何以快節奏挑逗這幫人的胃口,但他不屑於這麼做,他不願意丟棄自己在《太平輪》中的史詩追求。藉此,苛責該片節奏緩慢的影迷,早已將自己拉往LOW到腳面的程度上。
當然,《太平輪•彼岸》也有自己的一些問題。比如,對民族災難的講述方式,缺少自身的話語語境。《太平輪》有向《鐵達尼號》學習如何營造災難的地方,整個故事的依託點,也全然是學習《尼克號》的。每個民族,都應該有獨屬於自己的講故事的方式,《太平輪》在「獨屬於」方面失語了。
我的願望是,未來中國人能學會用自己的方式,陳述自己的民族苦難,而非拿著西方模板套搬出一個二號來。民族苦難,是巨大的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最講求原原本本,如果我們學會了原原本本地陳述,也便學會了如何用自己民族的方式講歷史苦難了。當然,講述苦難,只為不再苦難。不再苦難的根本,還在於民族苦難故事講述之後,有一顆顆可以真正進行思考苦難的頭顱。

更多觀點交流,歡迎添加筆者微信公眾號:馬慶雲【xuezhemaqingyun】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