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玄兒

2015-08-03 23:02:00

當綠巨人和卡魔拉相擁而泣——北美新片《永遠的北極熊》漫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綠巨人和卡魔拉相擁而泣

  
想像一下,那一刻,《復仇者聯盟》的綠巨人和《星際異攻隊》的卡魔拉相擁在一起,雙雙顫抖著,埋頭哭泣,將會是怎樣的情景。 而這部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展映的獨立電影《永遠的北極熊》,就是由綠巨人的飾演者:馬克·魯法洛和卡魔拉的飾演者:佐伊·索爾達娜,一起共同主演的溫馨家庭喜劇片。



首先讓我們拋開,兩位男女主角是否擦出花火,影片敘事手法是否戲劇化,等等干擾因素。從獨立電影的角度出發, 這部由從事編劇工作15年的女導演:Maya Forbes 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篇作品,在去年的美國聖丹斯電影得到關注,還是有充足理由的。

論敘事的平淡,這部以大女兒的回憶為主線的電影,絕對算不上之最。反而導演通過很多8mm膠片素材的穿插,讓整部電影的層次和觀感變得豐富。開篇,父母的相遇與結合,想必都是大女兒聽來的故事,均以閃動的8mm膠片素材呈現,也正符合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代背景。同時,影片中很多過場,與父親相處的時光,也都是通過泛黃的家庭錄影帶素材的方式展現。讓每個人心中對童年的回憶,與父母相處的歡樂時光,在零星微弱的畫面中隨之浮現。

影片導演在自述中提到,她這一次將自己童年相似的經歷搬上大螢幕,是想展現更真實生活情景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有關於堅強的愛與艱難的抉擇。當一位家庭成員被精神疾病患所困擾,對整個家庭生活所帶來的影響。當生活中充滿了感動與感傷,詼諧與尷尬,溫情是她最想要表達的主題,她想要捕捉並呈現的是家庭成員之間,尤其是孩子們,最自然真實的反應。



影片命名為《Infinitely Polar Bear》,中文譯名為《永遠的北極熊》,看過影片會發現,來源於大女兒對父親的一句評價,爸爸就是那隻永遠都待在那裡的玩具熊,總是傻呆呆的,但是,他一直都在,是童年裡永遠的陪伴。

而整部影片的敘事開始,也是先從爸爸的失控展開,患有狂躁抑鬱症的父親,無法從事正常的工作,無法維持婚姻的關係,最後被送進了療養院接受藥物治療,一段時間過後,才恢復出院觀察的日常生活。而工作中屢屢受挫的母親,也在這時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為了將來可以給孩子們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準備獨自前往紐約,完成自己的MBA學業。這個幾近崩盤的家庭,就這樣走到了命懸一線的岔路口。

於是,還在康復期的父親,有了更多的日常工作,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車伕,一日三餐的煮夫,放學後的陪玩,收拾房間的清潔工。十八個月的時光,大女兒Amalia和小女兒Faith,兩個人從抗拒,抱怨,害怕,到接受,感激,不捨。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因為父親的躁鬱症而被無限放大,也讓一個家庭的責任,父女之間的關係,變的更加沉重和曲折。



家庭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整理房間,收拾碗筷,鄰里相處,在這部電影中,都被另類的演繹。爸爸既是那個可以自己製作書架的能工巧匠,又是那個將舊物堆滿房間的邋遢鬼。收拾碗筷可以是件讓父親崩潰的家務,也可以是父女三人歡唱遊戲的娛樂項目。與鄰居的相處,可以是父親令人尷尬的熱心幫助,也可以是鄰里孩子對父親廚藝的稱讚。

在這部電影中,除了家庭關係中,孩子的本真表現,藉由精神疾病的父親,撒開了父愛表面的偉大和無私,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男人對父親角色的呈現。一個會跟孩子頂嘴,甚至對罵的父親。一個會為孩子縫補衣服,但是卻不愛刷碗收拾房間的父親。一個會忍受不了孩子任性,摔門而去的父親。在這樣的衝撞中,孩子們會看到父親真實的一面,即便是有些令人失望的,甚至有時是可怕的。但是這樣的父親,讓孩子們學會了如何體諒並照顧大人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索求。



在無數次的爭吵,抱怨和諒解中,讓我們體會到了那份永恆的親情聯繫。父親為了照顧兩個女兒,也是在拼命的完成自己的日常任務,雖然偶爾崩潰一下,偶爾任性的成為孩子們的拖累。而孩子們也學會了照顧父親,安慰父親的失落。當父親埋怨孩子們不帶他玩兒,只拿他當保姆的時候。當孩子們認為有這樣的父親,住在這樣的公寓裡,難以啟齒的時候。雙方里總會有一方妥協,這樣的道歉和讓步,正是親情中最可貴的地方。於是影片中,女兒們和鄰居孩子們的遊戲中,總是有爸爸的亂入。爸爸會毫不避諱的說出:「你們不可以因為我這樣的爸爸而交不到朋友,家裡的境遇和你們沒有任何關係。」



影片中,還特意交代了父親顯赫的家庭出身,富有的奶奶和良好的教育,都是這位父親本應擁有的炫耀標籤,而卻因為精神疾病的困擾,讓這一切付之東流。奶奶盡了最大限度的義務,幫助支付房屋租金,而父親也不會輕易的向母親要錢,只是會偶爾帶女兒們來看望奶奶,順便享受下短暫的奢侈生活。

這樣的故事中,每個家庭成員都在盡力的付出,只為了維繫一個家庭的完整,父親對母親的極力挽回,母親對孩子良好教育和更好未來的執著,孩子們對父母的體諒包容。這一切都是凝聚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因素,缺一不可。影片中將這些複雜的人物情感,通過父親夜裡給母親溫柔的捏腳,對於孩子必然延續母親血統的諂媚;母親被孩子們埋怨做飯難吃,面試工作的縷縷受挫,每一個決定前的艱難與憂鬱;大女兒敏銳的察覺父親的孤獨和傷感,並允許父親加入小夥伴遊戲的讓步。



這些現實生活中拼湊起來的細節,讓整部電影充滿了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受,對於父女之間的情誼,更是給出了最動情的一面,爭吵讓諒解變得更有份量,分離讓團聚變得更加珍貴。影片最後,母親雖然對父親感到失望,為自己找不到工作而氣餒,但是看著女兒們開心的過著每一天,感受到了這一切都是父親的付出和努力換來的,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的生活不由得開始懷疑。最終讓步,沒有做出獨自帶孩子們搬去紐約的決定,而是看著孩子們的天真爛漫,與身邊的丈夫相擁而泣,這裡面有感激也嫉妒,有氣憤也有不甘。

每一個微小的家庭,在時代背景和社會動盪的影響下,總躲不過疾病和生活的重壓,而能抵抗這一切外來衝擊的,只有堅固的親情和互相扶持的信念。外界的影響有多強烈,每個家庭成員,就需要用多堅強的內心去承受。導演用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述了一段,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戲劇故事,而是一段,真切平實,衝撞不斷,用溫情化解傷痛的家長里短。

影片結尾,停留在孩子們終於進入了私立學校,在父母的付出和努力下,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在最後,即將赴約新朋友的約會前,與父親告別的場景。父親依然是一副長官的腔調,好像孩子沒從未長大,從未厭倦他的遊戲一樣,他精心籌備了放學後的划船出遊,殷切的希望孩子們為他的安排歡呼雀躍,卻得知了孩子們各有安排,並且每一項活動中,都沒有安放他的位置。於是,他意識到,孩子們長大了,交到了新的朋友。所以他只好嘴硬的說著違心的話語:「祝你們玩的愉快,記得按時回家,不用擔心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後悔的。」,之後就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站在原地不動,讓孩子們反而心生愧疚。



這樣的父女角色顛倒,父親像孩子一樣渴望女兒們的陪伴,女兒們像大人一樣對父親的舉動充滿無奈和妥協,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這樣的家庭雖然因為有病的父親而看起來的不太正常,但是也正因為有著一位這樣的父親,而讓這份特殊的父女情,變得無比難得和彌足珍貴。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要比我們想像的多。


2015年8月3日 小玄兒記 ,Dreamers電影評論成員,
歡迎個人轉發,轉載情聯繫作者。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微信訂閱我的:小玄兒的電影推薦與漫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