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盞璃

2015-08-06 05:12:23

晝談吸血鬼



《夜訪吸血鬼》是兩部最經典的吸血鬼電影之一,也是我至今為止看過的最好的小說改編電影,它的價值甚至超越了原著(個人看法)。它誕生於1994年,即上帝和魔鬼同時親吻人類電影的那一年,顯然,這佳釀也沒有辜負這個年份。
介紹完畢。俗話說,天大地大,故事最大,下面請聽我講劇情:
1988年的紐奧良,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一位吸血鬼向一個年輕的記者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18世紀的路易斯安娜州,生活著一個正直善良的莊園主路易(布拉德·皮特飾),但不幸的是,他因喪妻失女,悲傷不已而自甘墮落,他渴望有人結束自己的生命,結果引來了吸血鬼萊斯特(湯姆·克魯斯飾)。萊斯特為他上演了魔鬼誘惑我主耶穌的翻版(魔鬼又領他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他看,對他說:「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你。——《聖經·路加福音》),路易想:除了誘惑,我什麼都能抗拒,再說我痛苦這麼久也想有個新開始啊。於是,在觀賞最後一次日出後,路易變成了吸血鬼。
變成吸血鬼後,萊斯特開始教導路易,奈何路易同學道德感過於強烈,堅決做只吃老鼠的「素食者」。萊斯特很憤怒很生氣(吸血鬼就是殺人犯,是食肉獸,是吸血蟲。他們具有看穿一切的目光,這種目光能賦予他們超然的境界,從而能夠看清人類生命的全貌。但不該帶有多愁善感的情緒,應該為能結束人類的生命,為能插手這項神聖的事業而感到令人激動的滿足。——萊斯特《夜訪吸血鬼》小說),兩人矛盾漸起,在一次爭執中,奴隸們發現了主人的真面目,於是路易燒了莊園,兩人移居紐奧良。在又一次關於吸妓女血的「討論」以不快收場後,路易出走街道,卻被一個瀕死的五歲小女孩(克爾斯滕·鄧斯特飾)誘惑吸了人血,萊斯特得知後表示異常欣慰。為了挽救人性未泯常常自責實在玻璃心且與自己有矛盾很可能離開的路易,萊斯特把那個小女孩變成了吸血鬼。克勞迪婭──他們的女兒,五歲的吸血鬼娃娃,是個天生的殺手,是個更好的學生。三人的生活嘛,白天一起睡棺材,晚上各自捕獵,嗯,和諧。
但,相愛常常相殺,無聊往往作死。幾十年過去,克勞迪亞心智早已成熟,想要更完美的身體,但固定在五歲的她連頭髮長度都無法改變(設定如此,路易在向記者講述時也是長髮),於是她開始怨恨剝奪自己人生的萊斯特。然後,叛逆少女的問題沒處理好,克勞迪亞設計殺了萊斯特然後和路易一起棄屍沼澤,但他們沒有經驗,萊斯特還活著並在兩人離開的前一天晚上出現,所以……他們又把房子燒了迅速跑路。
之後,克勞迪婭和路易週遊世界,過著既像父女、又像情人的生活,尋找同類和自己的意義。在巴黎,他們遇到了以年長的阿曼德(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為代表的(由萊斯特創建的)吸血鬼劇院的一群吸血鬼,路易被阿曼德吸引想和他一起生活遊歷,克勞迪婭無法接受,請求路易為她創造了一個像母親一樣的吸血鬼。(這個女人是失去女兒的玩偶店老闆,而且自願)
但在吸血鬼中有一條禁令──不可殺害同類,在吸血鬼桑地亞哥(史蒂芬·瑞飾)的組織下,犯法的克勞迪婭和「母親」一起被太陽燒死,而被關在棺材裡又為阿曼德所救的路易為復仇燒死了所有劇院裡的吸血鬼,並以志不同道不合為由拒絕了阿曼德,自己獨自遊歷世界。
很多年後,路易回到了紐奧良,在老房子裡找到了因失血風華不再的萊斯特,一起追憶往事後再次拒絕了他……
記者馬洛伊(克里斯汀·史萊特飾)聽完這個故事,出乎路易意料地要求將自己變為吸血鬼,路易痛苦地拒絕並給了他一點教訓。馬洛伊驚惶失措,獨自驅車馳騁,開了一段路後竟在車上發現了萊斯特,這時萊斯特吸了他的血,恢復了年輕美麗的面貌。又像多年前對路易那樣,給了他一個選擇……

我對這幾位主角的看法:
萊斯特:蒼白,精緻,纖細,美艷,初見時驚為天人。他任性,玩世不恭,強勢,帶點野性,魅惑到能讓世界拜倒在腳下;他坦率,不違背本性,敢打破規則;他身上帶點哀傷,但足夠積極。我最愛他。(其實,年輕的阿湯哥扮相把皮特完全比下去了,這是偏愛的一大理由)
路易:他軟弱,他痛苦,他被兩個世界拉扯,他令我敬佩。從某個角度,他像徵了我們的一種困境,但從感性方面,我不愛這樣糾結的人,他最後還是讓自己陷入了空虛,「我的熱情已隨她的金髮逝去」。再說,深刻的人總不算可愛,嚴肅的人讓我想不到笑容。而且,我愛撒旦,絕不因為他是個天使,哪怕是曾經。可他比劇院裡那些行動的活屍強太多,這也是阿曼德選擇他的原因。(你的善良最殘忍——克勞迪婭)
克勞迪婭:性感,殘忍,天真,兇狠,不幸,更加任性。她是個抗爭者。
阿曼德:這個最年長的吸血鬼渴望改變,也勇敢地、腹黑地行動了──路易滅群的行為是他默許的,但……

關於小說:
有「吸血鬼之母」之稱的安妮·賴斯,以令人稱羨的大氣魄寫出了包括《夜訪吸血鬼》、《吸血鬼萊斯特》、《吸血鬼女王》(有同名電影,但最好別看,因為相比之下品質實在是低到塵埃里還開出狗尾巴花來)、《肉體竊賊》、《惡魔邁諾克》、《潘朵拉》、《吸血鬼阿曼德》、《吸血鬼維多利奧》、《梅瑞克》、《血和黃金》、《布萊克伍德莊園》、《血頌》十二部的縱橫歷史,上至遠古,下至20世紀末的《吸血鬼編年史》。
她創造了一個有關埃及精靈阿曼報復女王,從而產生吸血鬼的驚天動地泣鬼哭神十分非主流的起源解釋,設定的吸血鬼形象介於住在古堡里,出門要帶棺材,不能離開家鄉泥土的德拉古拉與只吃素,可跟人類戀愛並產生後代的卡倫一家之間。我在讀完《吸血鬼女王》後堅決放棄再讀衝動,她竟然給萊斯特洗白,最後洗的不能看了!一個出身貴族勇敢無畏、努力自我改造、樂於尋找自我意義,還參與政變推翻殘暴女王,最後成了狂熱虔誠的基督徒,成了聖人的五講四美好青年!KILL ME !
小說與電影的不同:
1.路易未婚,失去的是弟弟,有母親和妹妹,後來他看著妹妹老死。
2.在去紐奧良前,路易也許愛過一個堅強的女子,巴貝特,他的鄰居。
3.萊斯特的父親出現在小說里,由路易和萊斯特供養直至老死。
4.萊斯特說要轉變的人是個音樂家,他因茫然無措在萊斯特「消失」後去找過路易兩人。
5.克勞迪婭殺死並藏屍的是他們的僕人,母女二人。
6.有一段克勞迪婭及路易尋找同類卻找到吸血殭屍的描寫。
7.審判克勞迪婭前,萊斯特曾來到巴黎,並在劇場燒燬前離去。
8.路易和阿曼德後來在一起遊歷了很長時間。
9.結局其實較開放,記者前去尋找老宅,然後就沒了下文。後來是阿曼德將其變為吸血鬼。
10.克勞迪婭可沒「路易,吾愛」這麼直白開放。

所謂選擇,都是虛幻。所有理由,皆是瞎編。我總結了我們(指中國年青一代)喜歡吸血鬼及我偏愛萊斯特的理由,如下,不喜勿噴:
一.當西方天主教大肆擴張爭取領土、十字軍東征、聖戰、宗教裁判的時候,我們的佛教在講經宣佛普度眾生,我們的道教在養生煉藥修仙求長生,斬妖除魔只是副業。況且少林武當兩大門派也沒啥糾紛(《長安亂》除外)更何況一朝天子一朝臣,南朝四百八十皆佛寺,轉眼間大唐道教大興禁吃鯉。再加上我國人民根深蒂固的其實是儒家學說實用主義中庸方法,所以,我們對吸血鬼的宗教沉重嚴肅感無甚領會。
二.我國從來都有荀子的「性惡論」,多如牛毛的歷史黑暗細節,以及白娘子故事中善良的白素貞和《聊齋》里各色令人感動的鬼狐。我想,中國人是不可能說出「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類話的。
三.吸血鬼這概念屬於舶來品,和影視文化聯繫在一起,我們當然不會太鄭重。
四.吸血鬼自身形象的魅力:
⑴不老:永恆是人類的永遠的夢,青春是亘古不變的追求。當這一願望實現的時候,是否象徵著一種對自然、對自身命運的戰勝?而面對命運,失敗都是光輝。
⑵王爾德有言:「邪惡是善良的人們編造的謊言,用來解釋其他人的特殊魅力/從藝術的觀點來看,壞人是非常吸引的研究對象。他們代表了色彩、變化與特異。好人會激怒人的理性,壞人則引發人的想像力」。
⑶力量:其實每個人都喜歡強者,所有人都願被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⑷註定的難熬得多的孤獨:奇怪,我們厭棄這不幸,卻又被它吸引,它給人增加別樣的吸引力。
⑸顏值:這個確實(在我配的劇照中會有體現),還有,請看這幾個新聞標題……
當電腦佔有了人體,人工智慧也要看臉(http://jandan.net/2015/07/29/people-possessed-computers.html)
看臉的世界,外貌決定人生(http://jandan.net/2015/07/27/faceism-spoiling-life.html)
看臉的世界:長得像反派而沒人要的貓(http://jandan.net/2015/07/15/cat-stuck.html)

最後的最後,我在白晝談吸血鬼,就是因為白天理智佔上風而夜晚負責情懷,我能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別打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