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ORI

2015-08-06 17:07:36

原著小說不知道又要再印多少!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非常好奇,這原著小說不知道又加印了多少,有多少人上網去找《少狼》來看,反正我是克制住了去買小說的衝動,幾年之前《暮光》和《飢餓遊戲》的帶來的那股子勁頭如今已然消磨,雖然這故事留給下集的懸念更加扣人心弦,但我還是決定等下去咯。把《少狼》拉入收藏夾那才是比較靠譜的事情。
這又是一部青少年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隨著「哈利波特」和「暮光」大把吸金,緊接著「飢餓遊戲」又再次刷新票房記錄,還順便製造了為年輕的奧斯卡影后出來,(雖然這位影后不是憑藉飢餓遊戲拿的獎)這已經足以讓越來越多的書商和片商將目標定位於青少年群體。畢竟在這個荷爾蒙分泌旺盛的年紀,大腦里充滿了各種玄魔幻景實屬正常。在強大的自身激素的刺激下,去看書、買票那也是非常自然的選擇。面對巨大的市場機遇,商家自然沒有不變之理。於是近年除上述作品外還湧現出了、《分歧者》、《波西傑克遜》、《安德的遊戲》、《美麗生靈》、《宿主》、《聖盃神器:骸骨之城》等等等等,其中還不乏推出續集的作品,呃…………目測大部份都是太監的命了。
開場只出現「老狐狸」探照燈,找來逐漸成長起來,並已在電視劇領域積攢了多年人氣的小鮮肉——迪倫•歐布萊恩擔當本片的主角,再輔以一眾青春無敵的小鮮肉,其中還包括在大火美劇《權利遊戲》中出場沒多久就宣告出局的小帥男:托馬斯•桑斯特,足以看出老謀深算的FOX對這部影片的重視。了解一下,本片的票房收益,就可以很放心的等待續集的到來了。
那到底是什麼讓原本極具「炮灰」相的《移動迷宮》沒有炮灰呢?這還得從「青少年暢銷」的定位開始說起,此類文學作品為了商業利潤,大多都會迎合這個年齡段讀者的需求——幻想,而幻想又可以分為兩個方向:顛覆現實的世界觀幻想和情感幻想。先來說後者,正如前文說述,處於荷爾蒙分泌旺盛的年紀時,誰沒有憧憬過浪漫愛情?於是乎無數作品開始打愛情牌,從大名鼎鼎的《暮光之城》到《真愛如血》的改編原著「南方吸血鬼」再到《宿主》、《美麗生靈》等等,《飢餓遊戲》 也將情感作為重要主線貫穿始終,在這樣思維的指引下,第一主人公往往被設置為女性,進而身邊環繞著數位或人類或不知什麼物種的完美男友。而第一主人公為男性的作品,除了開山鼻祖「哈利波特」從始至終外,《波西傑克遜》在第二部夭折,《安德的遊戲》一部見光死……
但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面,在幾乎所有青少年改編都賣弄情感的當下,《移動迷宮》開篇的絕大部份時間裡完全男性角色的配備可以說徹底放棄了感情這張牌(出現基情的情況估計也不會在這樣的作品中),感情線索被徹底抹掉,從而將更多的筆墨花費在主線劇情上。可以說對自身內功的苦修,帶來了可喜的成果。
末世危機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門題材,而這種題材的作品越來越多的向青少年陣地蔓延,「飢餓遊戲」、「分歧者」、等等盡皆如此,而本片更是在一個人造的末世實驗場中展開,這樣的故事無不反映出現代人在物質文明生活下的原始躁動。外加科技悲觀論大行其道,越來越多的悲世題材作品出現在電視電影領域。而本片在繼承了這種情感基調的同時,又開始回歸 「智商」考驗模式,一幫年輕人在智商、勇氣、團隊協作的冒險中一路前行,一關打通,再來一關。
一部應該是幾乎全部都在攝影棚中完成拍攝的影片,卻利用大量的廣角和深焦鏡頭,將迷宮的場面營造的異常宏大,時不時傳來的彷彿來自幽冥地獄深處的低沉的嘶吼與咆哮,每次關門之前門口襲來的一陣狂風,都將迷宮營造成無比恐懼的地府。然而當男主不惜一切的傳入,進而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之後,這塊3年以來的禁地,原來也不是那麼的恐怖。為了能讓更多的適齡青年進入影院,雖說在影片的最後階段,營地被摧毀時,不斷的有少年被迷宮守衛著襲擊的畫面,不時的傳來聲嘶力竭的慘呼,但是絕對沒有一個血腥的鏡頭,照好萊塢近年來越發重口的趨勢,出現這種情況,早已該是紅色糖水漫天噴灑,斷肢、內臟隨風飆濺的場面,而片中最為出格的也只有迷宮守衛怪獸被擠碎之後的些許噁心而已。
在一個佈局縝密,出了一環還有更大一環的陷阱之中,幾位主角飛向了下一關,卑鄙的老巫婆用一齣戲忽悠了這幫年輕人,他們將在謊言中繼續探索,未來的冒險將怎樣?等著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