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女神的秋褲

2015-08-08 22:31:30

八大疑問帶你讀懂全面啟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解析類影評,劇透有風險,閱讀須謹慎——————

聲明
此影評最終版完成於2010年12月5日,即《全面啟動》在大陸上映後的2個月,是本人8刷影片並和幾位友人討論3小時之後的成果。隨後借朋友在Mtime發表,但因朋友帳號的註銷此影評也消失。時至今日版權歸還秋褲,雖然早已錯過討論影片的熱度期,但還是希望能幫助一些朋友理解影片。

——————————正文——————————

    伴著熟悉的音樂,觀眾們在電影院中被喚醒。影片結束於2小時28分,但它帶給我們的震撼與思考,卻像那旋轉的陀螺一樣,永不停息。
    ·····背景
    諾蘭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只屬於他的夢境世界,在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中,我們要先認識和學習這裡的法則。Cobb的岳父首先發現了夢境法則,並將Cobb與Mal打造成頂級的造夢師。美國軍方發明了聯夢機與聯夢機制。原本用來幫助士兵訓練射擊、搏鬥等技術的聯夢機,後來卻造就了盜夢師們馳騁的空間。這是故事的大背景,而故事的小背景則是兩位頂級造夢師——Cobb(柯波)與Mal(茉兒)的過去。
    ·····Cobb與Mal
    Cobb與Mal是夢境研究的先驅,他們更是夢中夢(dream within dream)的先驅。他們首先研究夢中夢的可能,並不斷深入,直至主動進入limbo(迷失域;混沌域;潛意識邊緣)。從limbo迷失域中醒來時,Cobb和Mal發現這裡是一片未曾被開發過(unconstructed)的深層夢境世界,他們並開始利用自己的能力改造這裡,而一切都從他們的記憶開始(building dreams from your memory is the easiest way to lose your grasp on what’s real and what is a dream依靠記憶構造夢境最容易使你分不清夢境與現實)。他們在limbo迷失域中創造了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家,並在那裡度過了美好的50年。但limbo終歸是夢境,他們還是要找回現實,然而此時,Mal卻迷失了夢境與現實,陷入limbo的美好漩渦中不能自拔。為了讓Mal相信這一切是夢境,Cobb第一次想出植入觀念(inception)的辦法,但他卻不知道深層夢境的觀念植入會對一個人產生怎樣的影響。第一次做觀念植入(inception),Cobb成功了。夕陽下,一對年邁的老人躺在鐵軌上,蒼老的雙手緊緊相握,他們拿自己的生命作為尋找真實的籌碼,因為在limbo生活了那麼長時間,他們也已經無法確定死亡就能讓他們醒來。
「You are waiting for a train, a train that』ll take you far away. Youknow where you hope this train will take you, but you don』t know for sure, but itdoesn』t matter. Why? Because you』ll be together……你在等一趟火車,它會把你帶向遠方。你知道你希望這輛火車將你帶到哪,但你不能確定。但這並不重要,為什麼?因為你們會在一起……」再次睜開雙眼,他們發現自己又擁有了年輕的軀體(old souls thrown back into youth蒼老的靈魂再次裝入年輕的軀體)。


然而,Cobb先前植入的觀念開始對Mal發揮作用,那個陀螺仍舊在她的大腦中旋轉著。Mal認為這裡仍不是現實,他們必須再次自殺才能見到自己真正的孩子。無論Cobb怎樣勸說,一切都無濟於事。Mal太愛Cobb,她不會一個人回去,在他們結婚紀念日那天,她製造了Cobb威脅她的假像,讓Cobb無路可走。激動之下,Mal從高樓一躍而下,只留下後悔不已的Cobb和那個早已被拋棄的陀螺。因為被判定謀殺妻子有罪,Cobb不得不離開孩子出國漂泊,但臨走時,因為愧疚和自責,他連孩子們的最後一眼也沒能看到。Cobb同樣愛Mal太深,他用記憶建造了一個可以把他對Mal的投影(projection)困住的囚籠,同時也囚禁了自己,將自己囚禁在了無限的愧疚與自責當中。


這就是Cobb與Mal,夢中夢的先驅,用生命去尋找現實的人。

    ·····夢境法則與八大疑問
    聯夢機制•共享夢境(Sharing dream)

    聯夢機是由軍方發明的,可以將若干個人的夢境意識聯接到一起的設備。在共享夢境中,多個人可以共享某一個人的夢境,被別人共享夢境的人,叫做夢主(Host)。在聯夢時,人們可以做夢中夢,並且夢境可以嫁接,如第一層夢境夢主是A,在第二層夢境中,夢主可以是B。在Cobb與Arthur(亞瑟)對Saito(齊藤)進行第一次盜夢的行動中,日式建築夢境的夢主是Arthur,因為Arthur醒來後,這個夢境開始崩潰。這時引出疑問一。


    >>>>>疑問一:為什麼夢主醒來其夢境是逐漸崩潰而不是突然消 失?


    這是夢境緩存效應的結果。在共享夢境中,聯夢機只是將多個人的意識聯接在一起,而每個人的意識仍然存在於他們自己的大腦中,共享夢主夢境的人只是將夢主的夢境載入其大腦,夢主醒來後,不再有即時夢境傳輸入他人大腦,他人先前儲存的夢境即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失(消失速度還可能和個人記憶夢境的能力有關),其他人會接著因為夢境的崩潰而醒來。
    我們繼續接著說夢主。在對Fisher(費舍)的行動中,第一層開車的夢境的夢主是Yusef(尤瑟夫),第二層賓館的夢主是Arthur,第三層雪域的夢主是Eames(伊姆斯)。每層夢境的夢主都不能進入下一層夢境,一是因為他們要留在這層負責對他人進行Kick,二是因為他們一旦入夢,這層夢境會因為沒有做夢人而崩潰。以上三層夢境的造夢師都是Ariadne(艾麗埃德妮),每層的夢主又需要熟悉夢境的結構,以便他們能在特殊條件下對夢境加以改造和利用。在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Ariadne向Arthur等人介紹夢境構造的鏡頭。
    在共享夢境中,每個共享夢境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的潛意識帶入夢主夢境以完善夢境,沒有受過訓練的人會因此不知道自己是在別人的夢中,或察覺出自己是在做夢。在第一層夢境中,Cobb無意識地將自己潛意識中的火車帶入夢境。在第三層夢境中,他又將Mal帶入夢境使得Fisher意外死亡墜入limbo。說到Mal,我們不僅會問道:她是Cobb的妻子,為什麼她卻總要破壞Cobb的行動呢?


    >>>>>疑問二:為什麼Mal總是破壞Cobb的行動?


    Mal是Cobb產生的對原有的Mal的潛意識投影,她擁有現實中Mal的基本特徵和想法。Mal太愛Cobb,她一直想和Cobb永遠在一起,而在夢境中,Mal只有讓Cobb留在夢中才能永遠和她在一起,所以Mal一旦在夢境中出現,她的目的就只有一個——破壞Cobb的行動,讓他永遠留在夢中和自己白頭偕老。
    說到Mal我們總會想到Limbo,我們尚不能確定,隨著夢境的加深和潛意識的模糊,第四層夢境就是limbo。我們可以確定的是,limbo不是某個人的潛意識邊緣,而是永恆存在的獨立於我們的世界的意識邊緣世界,是一片未被開發的夢境,這裡只有進來過的人所留下的東西,而唯一進入過limbo的就是Cobb和Mal,他們用自己的記憶改造了limbo,所以limbo幾乎就是Cobb和Mal的世界。進入limbo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隨著夢境的加深而主動進入,二是在強力藥劑作用下,在夢境中死去便會墜入limbo。在limbo中,人們都會失去自己的記憶和意識,進而在永恆的limbo中孤獨的老去。我們認為,第四層夢境就是limbo,下面我們會逐漸給出這一觀點的論據。不過說到在limbo中人們都會失去記憶和意識,我們碰到了疑問三。


    >>>>>疑問三:為什麼進入limbo後,Saito會失去記憶和意識直至最後變老,而Cobb和Mal,還有Ariadne進入後都是清醒的,而且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這是因為他們進入limbo的方式不同。Saito進入limbo是在夢境中死去,死亡意味著意識的瓦解,此時人的大腦只有少部份僅存的活躍意識,已經失去基本的記憶和清醒的能力。Cobb和Mal還有Ariadne都是主動進入limbo,即隨著夢境的加深而進入的。這樣的話,他們在limbo中醒來時仍會有清醒的意識和記憶,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會逐漸失去記憶和意識而迷失在limbo。同樣,這也解釋了疑問四。


    >>>>>疑問四:Cobb說他和Mal在limbo中度過了50年,為什麼他們臥軌自殺時卻是年輕的呢?


    實際上,Cobb和Mal在limbo中的確生活了50年,他們在那裡白頭偕老。後來Cobb對Mal做了第一次inception,他們從limbo中自殺醒來,但因為在limbo中生活了那麼長時間,醒來後他們已經不能完全記得在limbo中的過去,他們同時忘記了在limbo中白頭偕老的事實,而錯誤的記得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就已臥軌自殺。影片最後,Cobb抱著中槍的Mal,對她說:我們已經白頭偕老過了,只是你不記得。此時Cobb終於想起了他們在limbo中真正的過去,他已經在limbo實現了自己的諾言,Cobb因此打開了自己的心結,捨得讓Mal真正離去。影片最後先前兩個人年輕時在limbo中牽手的畫面變成了一對老人牽手的畫面,我們也第一次看到那雙蒼老的手。

    Kick
    接下來我們說下Kick,將它翻譯成刺激會更好一些。Kick的意思是對夢境中的人進行浸水、電擊或失重等刺激讓他們從夢境中醒來。一般情況下,Kick只對最近一層夢境中的人有效果,隨著夢境的加深,kick所產生的效果會逐漸減弱,因而失去使人醒來的效果。如第一層夢境中汽車撞橋的kick在第三層夢境中產生的影響就是一場小雪崩。Synchronized kick,協同刺激,即每一層的負責人同時對下一層夢境中的人進行kick,使最深層夢境中的人依次從夢境中醒來。對limbo中的人進行kick同樣會使他們在上一層夢境中醒來。


    >>>>>疑問五:為什麼Cobb和Mal臥軌自殺後,以及最後的Cobb和Saito,他們從limbo中醒來後直接回到了現實,而不是回到上一層夢境呢?


    夢境的瓦解。Cobb和Mal進入limbo做研究時沒有人負責對他們進行Kick,所以他們從limbo中醒來只能靠藥劑失效或者自殺(影片中沒有交代,此處為個人猜測)。他們進入limbo時是靠夢境的深入,也就是說他們是同時聯機共同進入一層一層更深的夢境,當他們從limbo中醒來時,之前的夢境因為沒有夢主都已經崩潰,所以他們就直接從limbo中回到了現實。同樣,Cobb和Saito從limbo中醒來時,其他人已經醒來,之前的夢境也都已崩潰。解救完Fischer後,Ariadne在limbo中跳樓自殺,此時之前的夢境仍然存在,所以她回到了上一層的雪域。


    >>>>>疑問六:電影中到底有幾層夢境?


    這是最具爭議的問題。一部份人認為Fischer在雪域中中槍後並沒有死,他只是暫時的昏厥。極富天賦的Ariadne提議與Fischer聯機,把他強制聯入Cobb的夢境加以營救。他們認為救Fischer時的夢境是Cobb的。但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發現,Cobb和Ariadne為救Fischer進入下一層夢境時並沒有和Fischer聯機,這樣的話他們是不可能和Fischer進入同一夢境的,除非下一層夢境就是limbo。Fischer中槍後的確是死了,Ariadne在影片中說:Mal killed Fischer(茉兒殺死了費舍)。進入下一層夢境後,Saito隨即死去,在解救Fischer時,Cobb對Ariadne說:Saito has dead,he must be down here somewhere(齊藤已經死了,他一定在這裡的某個地方),這已足夠說明他們解救Fischer的地方就是limbo。


    >>>>>疑問七:既然第四層夢境是limbo,那Cobb應該比Saito先進入,為什麼最後Saito會比Cobb老那麼多呢?


    Cobb兩次進入limbo。第一次Cobb是和Ariadne主動進入limbo的,這次他從limbo中醒來時意識清醒。他和Ariadne將Fischer救出limbo後,Cobb抱著已經死去的Mal也閉上了雙眼,緊接著便是第一層夢境汽車墜入河中的鏡頭。Cobb知道其他人都會醒來,之前的夢境即將崩潰,而他會在夢境崩潰時死去,這樣他會被強制性的再次進入limbo,此時,Saito進入limbo已經有了一段時間。第二次進入limbo,Cobb在潛意識的海邊被日本人發現,因為他是在夢境中死去進入limbo的,此時的他已經失去了記憶和意識。見到變老的Saito後,Cobb仍未想起自己的使命,直到Saito拿起陀螺,Cobb才慢慢想起,「I came here to remind you of something, something you once knew, that this world is not real。我來這是為了提醒你一件事,一件你曾經知道的事實,那就是這個世界不是真實的」,他要帶Saito一起回去。


    >>>>>疑問八:最後的陀螺有沒有停下?影片結尾是不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這不是一個開放式結局的電影,陀螺停下了。整個故事中,陀螺並不能算是Cobb真正的圖騰,Cobb真正的圖騰是他的戒指。在夢境中,Cobb讓Mal永遠存活,因此在夢中他仍是已婚的,那顆戒指仍然在他的左手無名指上。而在現實中,Cobb不敢面對令自己愧疚不已的過去,他也不再帶著那顆總令他想起Mal的戒指。在影片最後,Cobb在機場登記時,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他的左手無名指上沒有戒指。有人認為Cobb沒能回到現實,他們說最後Cobb的孩子沒有長大,而且穿著同樣的衣服,這說明一切都是Cobb美好的夢。但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在最後的字幕中,詹姆士和Philippe的演員有兩組,年齡都相差2歲,這說明Cobb在外漂泊了兩年。如果你認真看的話會發現,最後Cobb的孩子真的長大了,只是由於年齡太小而不容易被發現而已。

    關於結局以及諾蘭
    第一次看完全面啟動,我感覺它並沒有媒體炒的那麼難懂,故事其實挺簡單,我甚至開始懷疑諾蘭的功力。第二次看完全面啟動,我卻迷惑了,故事並不是原來看起來的那麼簡單,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出現,讓我開始思考整部電影為我們呈現的世界的規則和邏輯。隨著第三遍第四遍的研究,我才發現這個諾蘭寫了10年的原創劇本真的沒那麼簡單,他為我們完完整整地創造了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夢境世界,並為我們呈現了新奇、邏輯而又十分嚴謹的夢境法則。整部影片計劃的嚴謹周密,劇情的前後呼應、暗示與鋪墊和相互制約為我們呈上了一頓豐盛的懸疑大餐。逐步閃回和步步深入的敘事方式,讓我們一步步了解這個夢境世界和主角的過去,隨著劇情的深入,先前的觀點被一個個推翻,直至最後主角攤牌,那個被遺忘了的破碎的過往在一片片拼圖中重新完整的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就是諾蘭的電影,步步深入,跌宕起伏,直到最後,我們才能將所有的劇情完整的拼湊在一起,然而這還不夠,影片亮出王牌時戛然而止,讓我們在驚嘆故事的強大之時給予我們思考和想像的空間。




認真回味諾蘭的電影,我們會發現諾蘭式結尾大大延長了影片的持續時間,也給予我們更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而當我們重溫他的故事時,我們會被其中的某些細節所震撼或感動。《黑暗騎士》的最後,受傷的蝙蝠俠為維護人民都相信的美好的形象而犧牲自己,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貢獻得到人民的歌頌或讚揚,蹣跚的腳步背後是警察的追捕和世人的唾罵,而他卻依然披著孤獨的蝙蝠衣,穿梭在沒人能夠看懂的黑暗中維護著社會的美好和正義;《致命魔術》中兩位頂級魔術師用生命為我們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的魔術,直到最後我們才明白一個魔術師生命的意義:沒有魔術,這個世界是現實而殘酷的,魔術帶給人們奇蹟和希望,也讓觀眾驚奇,而當觀眾們露出驚訝和驚嘆的表情時,魔術師的生命得以完整,哪怕這表情只有短暫的幾秒。直到這時,我們才逐漸明白了《全面啟動》中的許多問題,最後的陀螺真的並不重要。Cobb和他的孩子團聚後,他享受著和孩子們團聚的幸福與快樂,再也沒有回頭去看陀螺一眼。此時的陀螺對Cobb來說也已經不重要,他已經解開了自己的心結,終於敢面對沒有Mal的現實生活和與自己久別的孩子。在一層一層的夢境中,他重新學會了信任,他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也找回了被他遺忘的愛。真正的愛並不是永恆的廝守,而是一起患難,一起經歷,然後一起白頭,最後共同走向生命的終點。


拋開影片中強大的夢境背景,《全面啟動》仍是一部圍繞人們內心最重要的情感展開的普通的故事。一個因為失誤導致另一半死去的愧疚的父親,在漂泊的生活中不斷與內心無限的悔恨和自責抗爭,為見到自己的孩子不知疲倦的工作,最終在朋友和搭檔的幫助下,他終於面對了現實,找回了被遺忘的愛,並實現了自己愧疚的靈魂的救贖。同時他們一行人也解開了一直感覺沒有父愛的兒子的心結,讓他在父親死後得到渴望已久的父愛並找到了實現自我的信念。這就是諾蘭,強大的故事的支撐總是人們內心最重要的情感,用最脆弱的感情去譜寫宏偉的故事的人。然而《全面啟動》並不能算是一部好的作品,因為故事的複雜造成影片感情戲份略顯失衡,也許諾蘭高估了人們的智商,也許是他的編劇功力過於高深,以致於人們要燒掉很多腦細胞弄清楚故事的梗概,而此時已經沒有力氣去感受它的情感和靈魂。諾蘭的造夢功力仍舊是無與倫比的,依靠非線性敘事手法,諾蘭使故事更加刺激,更加引人入勝,拋棄這個手法後,諾蘭的故事依舊充滿新奇和驚喜,依舊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2015.8.8補充:

堅持膠片,堅持不解釋影片結局,堅持實景拍攝……這是諾蘭的執著,也是他的原則。在各種3D氾濫的年代,最終電影公司還是妥協,《TDK》黑暗騎士,《TDKR》黑暗騎士崛起以及《星際穿越》都以2D向觀眾呈現。實景混合迷你模型的拍攝手法讓他的電影有著厚重樸實的真實感,這是任何CG或特效都無法比擬的。以及他對影片真實內涵的保留才給電影留下最珍貴的價值空間。然而,當他第N次被問道《全面啟動》結局時,他顯得有些怒了,在普林斯頓大學演講時,他終於揭露了影片謎底(「就像《全面啟動》的結局,柯波回到自己孩子身邊,他已經不在乎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了。」),和本文的理解不謀而合。


諾蘭非常重視電影的觀點,他「不想以中立的態度拍電影」。所以,不像一些開放式的影片,我們在他的每部影片中都能體會到深刻的觀點:蝙蝠俠雖然凌駕於法律之上,也利用了許多令人驚愕的手段對付敵人,但他卻以殘缺的形象代表了正義和犧牲。哥譚市愚昧和帶有偏見的群眾尚無法接受這個英雄。TDKR中,最後留給囧瑟夫的,是蝙蝠俠精神的遺產,蝙蝠俠不能死,只有一代代面具下的犧牲和傳承,而囧瑟夫不會是羅賓,他只會是下一任蝙蝠俠。


諾蘭是非線性敘事的代表之一,有人說諾蘭總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同時卻又以高逼格的姿態噴一些片子簡陋的劇情。諾蘭並不是複雜化故事,而是將故事重構,讓觀眾以全新的姿態,得以看到隱藏在傳統線性敘事中的價值面,並將自己的觀點加入其中而左右觀眾的態度。這是對故事的把握和控制,而不是形式上的拼湊。比如《致命魔術》中抽絲剝繭式才穿插呈現,可以讓觀眾親身感受對一件事物的認知的曲折,而在TDK及星際穿越中,諾蘭僅僅將兩段或三段故事偶爾交叉剪輯來營造情感和劇情上的緊張和高潮,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劇情服務的。



喜歡諾蘭,是因為他對電影的原則,而「燒腦」只不過是媒體營銷策略的一個偽概念,和諾蘭沒有太大聯繫。縱觀他的作品,也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個人風格,以及在藝術和商業間的微妙平衡。但諾蘭不是學電影或攝影的,一直也不受藝術派待見,他也從未想過討好某個派別,這才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他不依賴技術,不屈身大電影公司,不討好任何派別,他只是一個扛著重重的imax膠片攝影機,專注於拍攝好下一部電影的導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