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心靈勇者--The Railway Man

铁路劳工/战俘(港)/心灵勇者(台)

7.1 / 37,387人    116分鐘

導演: 強納森泰普利斯基
編劇: 法蘭克卡崔爾波伊斯 安迪派特森
演員: 妮可基嫚 柯林佛斯 真田廣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angle

2015-08-14 17:04:50

Broaden Your Horizon


       最新一期《新週刊》的封面標題是「爛片的狂歡」,這個話題其實很有意思,也很符合目前國內的觀影環境。在這個命題之下,各位影評界大咖聯手撰文,從「爛片之王」艾德·伍德的《外太空第九號計劃》聊到胡金銓的《山中傳奇》,各抒己見,可謂百家爭鳴。看完確實漲了不少知識,也引發了很多思考。但我仍然覺得爛片的標準其實還是很難界定的,與其是費勁心思為爛片劃定標準,不如聊聊什麼是不爛的電影。
       據說好萊塢的編劇們有個不成文的編劇準則:讓每部電影都能讓觀眾學到一個知識。我不知道這是真是假,其實通俗點來講,就是一部合格的作品,應該視為你打開了一扇門,拓寬了你的視野,豐富了你的人生。按我寫雅思作文時最常用的一個短語來講,就是「Broaden your horizon and enrich your knowledge」。 它可能是對於一項你不了解的運動的認識(如最近的《破風》、前幾年的《極速風流》、《冰封168小時》等),可能是對於一段你不夠熟悉的歷史的補充(如《1942》、《逃離德黑蘭》、《鳴梁海戰》等),也可能是對於一個我們耳熟能詳但是缺乏細節了解人物的刻畫(如《模仿遊戲》、《國王的演講》、《萬物理論》等),還有可能,是一部可以引發我們對一件事情的思考並會換個角度來看一些問題,並會有所收穫,《鐵路勞工》就是這樣的電影。
       這片子在去年1月在英國上映的,我記得當時在英國很多公交車的外側,都能看到這部電影的海報。按理說,奧斯卡影帝與奧斯卡影后的搭配,應該能讓片子火一把的。但據我感覺,它並未在當時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與重視,也沒有引發大範圍的報導與討論。後來我從網上找到了這片子的資源,下了下來,甚至還是720p的mkv文件,但也就一直放在了硬里從未打開過。甚至在今天到電影資料館看片前,都不知道這片子到底是講什麼的。
      影片開始之後的英國元素讓我無比懷念,典型的英國火車站站台、車廂里座位的佈局、蘇格蘭高地的美景、Inverness、Bristol、Manchester這些地名、甚至連火車站牆上的way out都讓我倍感親切。但這並不是一部只用看景的旅遊風光片。
       按真實故事改編其實是把雙刃劍,好的地方在於它可以作為故事合理性的保證,而不會出現太多劇情上的硬傷。很多故事看著假就因為它是編的而不是真事,一些情節的設置往往是為了刻意推動劇情,而沒有讓故事自己往前流動。與此同時,真事改編的限制也在於它是真事,而影片的時長容量是無法滿足瑣碎生活的全部內容的。再精妙地取捨其實都難以平衡。科林費斯和妮可基德曼的感情線確實太快太突然,需要彼此走入內心的故事,從初遇開始講,難免兩人在感情線上虎頭蛇尾。
       影片節奏不是很快,攝影很贊。很多鏡頭的構圖對於男主有著很強的壓迫感,主角出現在景框中的那個位置你就會覺得不舒服,內心受煎熬。很多全景的使用更讓人感受到油然而生的蕭條與淒涼。
       最後一幕其實挺讓我感動的。感動的前提對於我來說,是在情感上被說服,覺得這裡是人物的真情流露,而非為了流淚而流淚。對於一個曾經玩命折磨你,想弄死你的人,最終可以在那一刻相擁泯恩仇並在之後成為一輩子的至交,這確實太不可思議了,但這個結果是否可信,就要看導演的本領。影片在這裡情緒的一步步堆砌,其實還是可以感受到的,那段同樣場景不同年代的角色互換,其實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也為很多衝突找到了理由。真田廣之的表演很到位,贖罪者的設定在這裡是可以說服觀眾的。而科林費斯態度的變化也是逐步累積的。當結尾出現那些歷史照片時,給予我的感動與震撼不亞於《逃離德黑蘭》片尾那些真實存在的照片,這也為影片的主題的昇華以及情緒的合理性再一次增添了砝碼。
       一個角色由兩個人演必然要承擔風險,戲份的分配不均與時間的縱橫交錯必然會影響到觀眾的接受力。我能想到的,兩部影片這方面做的比較好,一個是《無間道》,另一個是《美國往事》。但是《無間道》第二部是為兩個主角單獨立傳的,所以也不會覺得第一部中的陳冠希與余文樂短暫的出現有些尷尬。而《美國往事》將近四個小時的片長,角色時長五五分,其實問題也不大,並且小演員們都很出彩。但是本片在不到120分鐘的時長下採用兩個演員飾演主角,未免就會不流暢,畢竟當科林費斯出現時,誰還想看別的男人?
       回到影片的主題,它其實不是一開始就談寬恕的。以致於在影片的前半部份我都以為這片子講得是「戰爭後遺症」,在戰爭中的某個點讓他無法釋懷,而主角的人設弧線在於他如何最終克服了它,類似於《集結號》。但當最後寬恕的主題出現後,反而有種新鮮的好感。
       比內涵比思考比場面比演員,也許有更多更好的戰爭片排在在它之前。但以這樣一種角度來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你就會覺得broaden your horizon,在這點上,《硫磺島的家書》與《父輩的旗幟》的成功也在於此,當真田廣之流淚下跪,抱著科林·費斯心懷愧疚的時候,你既覺得他很可憐卻也覺得他很可敬,從而會思考他是不是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戰爭所帶給他的創傷是不是也需要用一生來彌補?否則他也就不會留在那片土地了。戰爭中那些魔鬼的嘴臉為什麼在今天你可以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來看待來同情?即使他們犯下的罪行十惡不赦你都願意嘗試去換位思考?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可以通過這部電來引發思考的。
        這個時代,可以帶來思辨的電影都該是合格的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