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单/舒特拉的名单(港)/辛德勒名单

9 / 1,449,224人    195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演員: 連恩尼遜 班金斯利 雷夫范恩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祥瑞御兔

2015-08-16 12:11:31

第三遍看重新發現的細節,想到多少記多少


1.影片在猶太人祭奠的開場後第一個場景是集中鄉村猶太人並將其運送至城市的火車站。第一個出現的人物——攜帶便攜桌椅、文牘表格和文具,對猶太人進行登記的德意志官吏。影片後來的段落中他們還多次出現,細細體會才發覺他們才像徵著全片中最為恐怖的力量——一絲不苟地按規章制度完成滅絕計劃的國家機器。
2.辛德勒本來完全是空手套白狼。一開始酒會出場是跟黨衛軍拉關係。找伊薩克·斯特恩負責具體的記帳、管理。開始的啟動資金是猶太人區裡的老金融家出的。純粹借亂世撈一筆。
3.斯特恩想盡辦法救了一個文科老教師。戰爭時期為活命搞工科是必須的,但為了民族的未來不能捨棄文科。
4.辛德勒救斯特恩那一段公關功力非凡,但我想說的是後面文員和軍官跟辛德勒一起喊斯特恩尋找他的那一段。這幾秒鐘是本片唯一具有史匹柏式幽默的地方。
5.哥德清除猶太人區之前的那一段演講,非常、非常、非常恐怖:
「今天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今天將長留青史。許多年後,年青人將以敬佩的心情談起今天的事。今天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六百年前,歐洲大瘟疫,死人無數,猶太人被指為禍端,當時的波蘭國王,允許猶太人前來克拉科夫市,他們來了,源源而至,一車車行李,落地生根,發展起來,在企業、科學、教育、藝術等各方面…他們來時赤手空拳,一無所有,然後昌盛繁榮。六個世紀以來,猶太人,盤據著克拉科夫,你們不妨想想,由今晚開始,這六個世紀的事蹟,將成為流言,可視為從未發生過。今天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而他所暗示的已經很明顯:「……而你們,將創造這個歷史。」
德意志從各行各業被徵召為黨衛軍的人民群眾將成為歷史的創造者。
歷史唯物主義。把「猶太人」換個詞想想。
憑這一段,哥德不用再做什麼,他就活該被吊死。
6.直接跳到最後,想解釋的是,最後辛德勒的哭泣絕對不是做作或過頭。因為辛德勒猶太人把用金牙澆鑄的金戒指送給了他。任誰都知道,反猶主義者一向以猶太人貪財、貪得無厭為理由剝奪、屠殺猶太人;而當辛德勒猶太人真的把最後的一點納粹想剝奪而剝奪不走的財富自願獻給為保護他們而傾家蕩產的「納粹黨員」義人的時候,誰又能不動容?只有到這一刻,辛德勒才真正意識到他已經完成了自我救贖,之前他的救人,是從機緣巧合(猶太勞工便宜)——工具理性(有能幹的人)——良心發現(開始儘可能收容相關家屬),到最後的肩負重任(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救出所有能救的猶太人)。
「救人一命等於救全世界」的箴言,是辛德勒最後哭泣的原因。(影片中的)辛德勒通過這句話,從整個人類歷史的角度徹底理解了他的經歷的意義。和前面帶領猶太人單純為死者默哀不同,辛德勒的哭泣是為數百萬被納粹毀滅的世界而哭泣,為人類的文明、理性、財富和人之為人的基本價值在這場絕無僅有的浩劫中被肆意踐踏而哭泣。當他說「這個車可以換十個人……這個頂針可以換兩個人」的時候,他指的不是單純的幾個人的問題,而是拯救世界,拯救人類的記憶和良知的問題。辛德勒在這一刻意識到了拯救猶太人這個行為是在重建被納粹摧毀的人類的價值和尊嚴,因此即使他已經做的足夠多足夠好,身為一個「納粹黨員」,他是仍然不會滿足,仍然要為過去沒有更早覺醒而哭泣和懺悔的。
7.最後蘇聯單騎的「解放」略黑了一下紅軍。然而紅軍的「不能往東……我要是你也不去西方」的告誡,實際上是對今日以色列國家的肯定:猶太人必須擁有自己的土地和保衛自己的能力。
8.絞死哥德時凳子沒有立即踹掉,隱喻納粹陰魂不會即刻消散。很多人提過了,但有必要再提一遍。
9.最最後演員們攙扶著原型們為辛德勒逐一獻石祭奠。連姆·尼森最後的獻花和最後的身影是代表辛德勒本人嗎?我想他是代表著全人類都應該認可的這樣一種價值觀——拯救無辜的人,永遠值得肯定,永遠問心無愧。

p.s.辛德勒是蘇台德德意志人。
p.p.s.辛德勒的經歷當然也給納粹德國的所謂「反腐」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