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情慾三重奏--Third Person

出轨幻想/情欲三重奏(台)/悬疑第三者(港)

6.4 / 24,049人    137分鐘

導演: 保羅海吉斯
編劇: 保羅海吉斯
演員: 蜜拉庫妮絲 詹姆斯法蘭科 連恩尼遜 安卓亞布洛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yren

2015-08-16 21:51:31

記錄一下自己的劇情分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了豆瓣和IMDB上的各種分析,有的同意有的不太同意,不過大家已經分析得比較清楚了。大致記錄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Third Person當然是指「第三人稱」,什麼小三出軌之類的都一邊去。這個題目是整個片子的基調,居然能給翻成這樣。
還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是男主角妻子電話裡那句You love love. It's people you don't have time for. 妻子這個角色是不是真實的可以再議……
然後我想明確一個問題:在現實世界裡,這個電影的層次是編劇(導演)寫了一個故事A,這個故事的內容是有一個作家基於自己的經歷寫了一個故事B,B包含三個故事CDE,其中C故事就是「作家基於自己的經歷寫了一個故事B」。看到循環引證的魔力了吧?那麼在電影裡面我們看到的一些不連貫,到底是作家在寫作中的bug,作家有意留下的線索,還是導演為了提示觀眾給出的線索呢?換句話說,這些是屬於故事A還是故事B呢?這是有區別的。如果屬於故事B,那麼就是我們需要分析的內容;進一步說,C跟D和E又不一樣,因為C實際上等於A!
而如果屬於故事A,那僅僅是導演的表現手法,類似於「上帝視角」的存在。
所以一切真正的謎團都在C裡面。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Liam叔在黑暗的小房間裡寫作,聽到一個孩子的聲音watch me。這部份毫無疑問是真實的。甚至有人認為是電影唯一真實的部份。我大體上同意,但是有一些保留意見。watch me表示孩子溺水的事件是真實發生過的,作家的兒子為了給他一個驚喜而學習游泳,想告訴他「你看!」但是在無人看護的那30秒里溺水身亡了。這也是作家沒有watch him的代價和他永遠的心結。作家接電話的30秒,電話那邊是誰,其實是有爭議的。一種可能是那確實就是一個工作電話,有兩個理由支持:一就是那句You love love. It's people you don't have time for. 作家的工作(書寫浪漫)很可能就是他的情人,他並沒有一個實體的情人。二是在Adrein Brody的故事裡,完全複製了這個溺水事故,而那個故事裡的AB確實接的是一個工作電話。第二種可能是那個電話來自他當時的情人,也就是Liam叔和Olivia的故事裡Olivia角色的原型。從戲劇角度上說,這種可能性更有張力,而且和更多細小的線索更相符。我個人是傾向於這個實體情人是存在過的,但是她實際的故事和寫出來(演出來)的有出入。
三個故事分別發生在巴黎,羅馬和紐約。這裡面的所謂bug,比如紐約飯店的服務生去打掃了巴黎飯店的房間,我覺得是我一開始說的那種屬於故事A的部份,是導演給的提示。非要說成是作家寫錯了好像有點兒太貶低作家的智商,當然也有人說在一開始的場景里作家就在服藥,可能腦子是不太清醒……無論如何,這是在提示這些故事並非真實發生的。另一個時空錯亂是最後十分鐘作家打給妻子的電話,他說自己在羅馬。理論上講他應該是在巴黎寫作的。我理解是,他正在重讀,或者編輯修改羅馬的那個故事,所以他精神上在羅馬。他真正的地點可能既不在巴黎也不在羅馬也不在紐約。
這個電話是特別有意思的部份。最大的爭議在於這個電話是不是真的?這究竟是作家給妻子打的電話,還是作家筆下的作家給作家筆下的作家的妻子打的電話?要嘛其實半真半假,是作家給作家筆下的作家的妻子打的電話?作家筆下的作家給作家的妻子打的電話?【暴漫臉.jpg】
我的理解,這個電話要把畫面和對話內容分開來看。它確實是作家本人給妻子在打電話,但因為作家此刻的精神世界在小說里,所以畫面上呈現出來的部份都是作家的精神世界,而對話本身發生在現實世界。他可能還是坐在開頭那個小黑屋裡,而他妻子剛讀完他寄過去的書稿。所以我認為情人是真的有過,因為妻子提到了她。
作家說情人離開他的理由是讀了他的日記。同時畫面上呈現的是Olivia的角色在書店拿起一本皮面的日記翻開。我覺得這裡說明了情人讀的並不是日記而是他的書,那本「大膽、真實」「會讓她(作家的情人)成為整個圈子的笑談」的傑出作品。一開始作家的故事裡情人就問他「你的日記為什麼是用第三人稱寫的」,其實是在側面說明作家所有的作品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他的日記,他只有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上才能真實發掘自己的內心。
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畫面里給Olivia推薦書的書店老闆是一個乾瘦的白髮老頭,有那麼一點神似故事裡和Olivia有不倫關係的爸爸。這引發了另一個疑問:這段不倫故事是不是真實的?所謂爸爸是不是一個虛構角色?我們無法忽視一個問題,就是Olivia和Liam的年齡差基本上就是父女的年齡差,同時他們的相處模式也是邊相愛邊互相傷害,所以Olivia到底是有點兒daddy issue還是真的和她的daddy有什麼issue呢?這段故事是否僅僅是作家的精神分裂,把情人和自己的關係誇張化了?在他的潛意識裡有一種負罪感?注意Olivia離開時也對他說了一句watch me,是不是說明在他的潛意識裡也有把Olivia作為自己孩子看待的部份?似乎是一種很有可能的解釋。
如果這樣梳理的話,真實發生的事情就是:
作家接情人的電話
作家兒子溺水
作家陷入抑鬱症,通過寫小說來抒發情緒
作家的第一本小說以自己和情人的故事為主要內容
情人看過小說以後離開了他
作家接下來的小說越來越不受歡迎
作家關小黑屋寫一部新的小說
作家的新小說得到了編輯(妻子)的肯定
然後我就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問題——作家的「第一本小說」是電影裡的「第一個故事」嗎?
一方面,電影裡的「編輯」說過一段暗示得很明顯的話:你的第一本小說很好,第二本也還行,第三本就……現在這個我根本沒法讀。這似乎正對應里電影裡的三個故事,第一個最personal,第二個換了主人公保留了溺水故事,第三個全換了,只保留請求寬恕的部份。
另一方面,時間線對不上。作家最後寄給妻子(編輯)的書稿,不應該是第三個故事(最差的故事),而應該和電影一樣是三個故事的交錯合體。那麼作家和情人的故事(第一個故事)就發生在情人離開後了,不可能成為情人離開的原因。
綜合考慮之後,我認為可能是這樣的。故事裡的「編輯」——指那個黑人編輯——是不存在的,作家唯一的編輯只有他的妻子。證據是電話裡作家說「除了你我找不到別人來試讀」。那麼那個黑人編輯是誰呢?應該是作家自己的精分。他告訴自己,我的第一個故事很好,後面的都缺乏感情,我需要重寫。按照這個思路梳理的話,真實發生的事情則是:
作家接情人的電話
作家兒子溺水
作家陷入抑鬱症,通過寫小說來抒發情緒
作家構思了一個由三個故事交叉構成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由於太真實,情人讀到書稿後被激怒,離開了他
作家意識到另外兩個故事都缺乏這種力量,開始重寫
作家完成了故事,得到了編輯(妻子)的肯定
在作家的世界裡,他評判作品是否傑出的標準是要有足夠的感情,要真實,要能體會到切膚之痛。這個標準被他用來評判情人的短篇小說,也被他的「編輯」(他自己)用來評判他,最後由外界(妻子)給予了正面的肯定。在他重寫之後(被編輯批評的情節發生之後),電影裡的三個故事確實陸續迎來了高潮,尤其是一開始被評為最差的第三個故事。(這裡表揚一下Mila Kunis的表演)三個故事其實都是一個故事,所以在作家的精神世界裡他追著的情人變成吉普賽女郎變成失去監護權的媽媽,最後還是變成了水池邊的小男孩,他死去的兒子。
作家最後並沒有走出失去兒子的悲傷。還是同樣的道理,因為他始終只能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對待自己的感情,他所有「真摯」的感情都是抽象後再加工的,他要的是感情而不是人,就算他很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還是改變不了自己。唯一能接受他這種人的只有他的妻子和他的編輯,而且她們是同一個人,這正是劇本設置的巧妙之處。
第二個故事和第三個故事各自代表的含義大家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我就不再寫了。
最後忍不住開個玩笑,綁架Liam叔的女兒他會要你的命,neng死Liam叔的兒子他可會燒你的腦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