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簡凝
2015-08-17 23:39:14
世界上所有的生活方式
看電影《小森林》的時候,我想起以前在旅途路上認識的一位姑娘,畢業後沒有進入過單位上班,而是開始旅行。旅費的解決也很簡單,靠在路上販賣一些特色紀念品或者打短工,攢夠旅費又出發,遇到自己喜歡的地方,就會在那裡待上很長的時間。當然這並不是什麼奇事,只是見過太多用旅行來標榜自己的人,而這位姑娘並沒有賦予這種生活方式太多額外的意義,沒有沾沾自喜,沒有拔高自己貶低別人,而是平和淡然。她只是覺得喜歡,這種生活方式好似渾然天成,生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大概她是天生的行吟詩人,不是用語言,而是用行動。我那幾個月的旅程已經結束三年了,她還在路上。
認識她,讓我窺見了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有人安家立業,有人到處流浪。有人朝九晚五,有人隨心而動。這世上有各種各式的生活方式,沒有什麼高低之分,都是生活方式的一種。
《小森林》也是如此,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姑娘獨自在鄉下生活的故事,情節淡到似有若無,以春夏秋冬為時間背景,大多數的場景是種田種菜打工,而出現最多的畫面是用各種應季的食材做出各種美食,然後很享受地把它吃掉的美麗畫面。這不是一種世外桃源、田園牧歌式的空泛展現,而是一種腳踏實地的美,親自勞作,動手做吃。
影片的開始是「空翠濕人衣」的夏天,那盈盈的綠意和佛過衣角的風,讓人生心涼意。可這綠意是水滋養出來的,美是美,也帶來很多煩惱,濕氣大,食物發霉,衣物不幹,大熱天還得燒爐火除濕,稻田裡的野草瘋長,怎麼撥也除不光,每天在田裡勞作得大汗淋漓,腰酸背痛。而這些辛苦在食物面前都算不什麼,自製幾瓶酸米酒,冰鎮過後,一氣喝完,身心都得到了慰藉和安頓。
秋天收割,揀拾板栗、核桃,做柿餅,做核桃飯。冬天烤紅薯,做薯干,做凍蘿蔔,掃雪。春天上山采野菜,春種。每一個季節都有要做的事情,每一件事,每一頓飯,都是自己動手。沒有隔著距離的遠觀式的讚美。一年的時間就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流逝,可是這種流逝不會讓人心慌和嘆息,反倒讓人覺得踏實。
夏天的綠意,秋天的斑斕,冬天映在雪上的樹影,還有春日雪融的聲音,造物主創造的一切都是那麼美。人與人的關係也簡單,友愛,互助,卻又節制,不氾濫,給人獨立的空間。不會逼得你無處可逃。大概在我國很難有這種生活,且不論操持農事是否有這種工具上的優勢和生活上的便利性,單是人際關係,就讓人覺隱於城更可靠些。
電影是在網上看到的,不時看到螢幕上有人追問,一個人生活不覺得獨孤嗎?對於這樣一個晚上有熊到她家屋簷下偷吃柿餅而衝破了籬笆,她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熊有沒有受傷的姑娘來說,對於一個一個人勞作從不抱怨、從不依靠的姑娘來說,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我從來沒有在她臉上讀到「厭煩」這兩個字。有人害怕孤獨,有人怡然自得。
於自身而言,有時候不免覺得人生過於辛苦,既要解決形而下的問題,又要解決形而上的問題。既要解決生存的問題,還要追問活著的意義。自己的問題都已經一大堆了,還要顧及別人。在自己的困境裡掙扎的時候,看到這樣一部電影,得以窺見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知道世上有人過著這樣一種生活,就覺得是一種美好,得到了一些慰藉。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