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巨人1--Attack On Titan 1

进击的巨人真人版前篇

5 / 12,613人    98分鐘

導演: 樋口真嗣
編劇: 渡邊雄介 町山智浩
演員: 三浦春馬 水原希子 本鄉奏多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xxhhcc

2015-08-18 00:32:57

巨人其實很可愛!


現象:巨人襲來,淹沒在暑期票房炮灰中

2015年最受矚目的日本映畫《進擊的巨人》終於在8月1日開映了。原作漫畫銷量已經突破5000萬冊,作為新一代國民漫畫的《進擊的巨人》不僅在日本國內,在整個亞洲地區都擁有著超高的人氣。此次的真人版電影自從2011年放出製作消息以來,一直不停地製造話題。雖然由於更換導演的緣故,導致作品的公映時間比原先推遲了兩年,但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到媒體以及觀眾們對於本片的關注熱度。從去年公佈演員陣容開始,真人版《進擊的巨人》一直是日本國內最受關注的作品。而4D版,D-BOX,3D,2D四種公映方式更是日本電影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在影片公映前的一個月時間內,儘管日本國內的電影市場競爭極其激烈:《終結者5》,《復仇者聯盟2》,《劇場版 HERO2》,《怪物之子》,《頭腦總動員》等作品接連公映,但《進擊的巨人》依然佔據著各大媒體的顯眼板塊,似乎一切都朝著「票房井噴」的勢頭前進著。

但事實並沒有製作方想像的那麼順利,今年暑期檔日本迎來了不可思議的「大片扎堆狂映」。除了上述的作品在7月開映之外,8月起,《小黃人》(7月31日),《侏羅紀世界》(8月5日),《不可能的任務5》(8月7日),《劇場版 火影忍者》(8月7日)一同襲來,加之日本市場向來擁有著「電影賣長線」的傳統,近10部大作的同時公映換來的肯定只有一場慘烈的「票房大戰」。原本《進擊的巨人》的製片方有著很好的打算,8月1日公映《進擊的巨人 前篇》正好藉著日本暑假檔期的優勢爭取席捲電影市場,提升「巨人」的認知度。到9月19日暑假尾聲時再強勢公映《進擊的巨人 後篇》。但是,形式卻比預想到要嚴峻許多。而且《進擊的巨人》在推出角色劇照立馬引發了粉絲的強烈吐槽,觀影慾望究竟如何其實已經產生疑問,而血腥的「巨人食人」場景更是會嚇跑不少日本女性觀眾,要知道日本電影市場最主要的觀影人群就是「女性觀眾」。 就在這種充滿「疑問」的情況下,「巨人」走進了影院。首週末,《進擊的巨人 前篇》收穫6億日元的票房數字,是今年日本真人電影的第二好開局,僅次於木村拓哉主演的《劇場版 HERO2》。這個數字對於一部事前頗具爭議的漫改作品而言,不可謂是一個糟糕的數字,當確實也低於製作方的預期。他們或許沒有想到同時公映的《小黃人》擁有如此驚人的「票房能量」。事實上,如果不是《小黃人》提前一天至週五開映(日本新片基本都在每週六開映),「巨人」的首週末票房冠軍很有可能失手(《小黃人》首週末5.5億,週五首映1.9億)。當然最終的結果至少還是可以掩蓋掉首週末即遇「尷尬」的窘境,但事實上問題才剛剛開始。

週末雖然奪冠,但是我們可以從一組數據中找出些許問題。首週末《進擊的巨人 前篇》的觀影報告中顯示,本片觀眾的男女比例為62:38,年齡方面則是高中生,大學生以及20歲的年輕人居多。如果是年齡層方面還屬「健康」的話,男女比例註定了其無法票房無法走遠的命運。熟悉日本電影市場的朋友或許都知道,日本的高票房作品基本都是女性觀眾佔據多數,而且這種傾向在日本本土作品中更加明顯,而《進擊的巨人 前篇》超過6層的男性觀眾也間接說明了女性觀眾對於本片「敬而遠之」的態度。此外,本片糟糕的口碑也或許會進一步影響到影片的票房走勢。本片在日本門戶網站yahoo上的評分只有2.12分(滿分5分),雖然這個數字可能存在著惡意刷分的原因,但是本片遭遇惡評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日本觀眾是屬於那種並不在乎「他人意見」的觀眾群,但是對於「選項」眾多的暑期檔電影市場而言,《進擊的巨人 前篇》確實已經出現了頹勢。縱觀「巨人」工作日前三天(8月3日-8月5日)的票房表現也會發現,學生觀眾的「捕捉」並沒有成功,整個工作日白天,「巨人」完全被「小黃人」等動畫作品壓制,到了晚上才出現票房回暖的情況,但這種「回暖」也只是相對的。工作日前三天的票房成績中,「巨人」沒有一次戰勝「小黃人」,而在工作日第三日(8月5日),隨著《侏羅紀世界》的公映,「巨人」的觀眾群被「恐龍們」進一步抓走,兩天後「阿湯哥」的登場相比又將對「巨人」帶去巨大的衝擊波,預計《進擊的巨人 前篇》的最終票房能夠突破30億日元已算成功,低於30億日元也不算意外,其實相比《進擊的巨人 前篇》的數字,製作方現在更應該擔心的是9月19日公映的《進擊的巨人 後篇》票房。


小評:巨人襲來,東寶特攝新始動

其實,這次《進擊的巨人 前篇》會遭到如此惡意刷分,會引起眾多非議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看似拙劣的特效,問題還是出現在劇本方面。日本觀眾都清楚日本的電影公司沒有美國這樣的運作資金去操作一部「超級大作」,所以日本觀眾並不是很在意電影特效,他們更在意的是「超級大作」中的「娛樂元素」。以前日本大作最大的問題都出現在「劇本」,於是這次為了打造最好的「娛樂映畫劇本」,製片方請來了日本最著名的「好萊塢映畫影評人」町山智浩參與劇本編寫,向來對日本娛樂大作嗤之以鼻的町山也流露出了大幹一場的野心。但事與願違,町山的劇本在筆者看來,水準較樋口的大作《日本沉沒》並沒有什麼太大改觀,反而是深深傷害了眾多「原作黨」。對於一部長篇且未完結的漫畫,劇本上做出一定的改編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此次的劇本已經不能用「改編」來形容了,除了保留了些許主線內容之外,無論是主人公的人格,還是各個角色之間的交集,電影版《進擊的巨人》都完全稱得上是一部「原創作品」,特別是「三笠」和「兵長」之間曖昧的互動更是可以把「原作黨」直接氣炸。而且即使完全拋開對「原作」的感情,這次編寫的劇本仍然比較糟糕,連貫性的缺失,「性」元素的唐突登場都會讓觀眾感覺莫名其妙,所以很多觀眾表示,看到真人出現的場景都恨不得「快進」,因為實在太無趣了。

不過,拋開劇本來看,《進擊的巨人》又是一部很出色的「特攝」映畫。上文也提到過,日本電影由於市場規模的緣故,無法像美國那樣拍攝「超級CG大作」,所以「特攝」映畫成為了日本獨有的電影文化,而其最巔峰的時刻自然是東寶的特攝映畫系列。你可以說《進擊的巨人》的特效和美國大片相距甚遠,當他卻足以讓你回到那個屬於「特攝映畫」最好的年代。其實,在《EVA:Q》公映期間,同時公映的短片《巨神兵現身東京》就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短片的導演正是樋口真嗣。作為超級特攝映畫粉絲的樋口真嗣擁有著不輸給任何人的「特攝情懷」,同時對電影新技術的研究他也是日本國內數一數二的特效導演。而《巨神兵現身東京》正是「新時代特攝」的產物,只不過作為一部短片,樋口只是小試牛刀一把,真正的挑戰還是留給了本片《進擊的巨人》。逼真的模型製作延續了《巨神兵現身東京》的高水準,更重要的是作為「新時代東寶特攝作品」,樋口給「舊東寶」送上了最好的致敬禮物。看到本片「巨人食人」的場景,特攝飯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那部經典作品《科學怪人的怪獸 山達對蓋拉》,這部影響《環太平洋》導演德·托羅導演人生的特攝映畫中有一段極為震撼的場景----羽田機場食人場景。以現在的科技眼光來看,這部作品或許早已過時,但他給人帶去的「恐懼感」卻是如今很多CG大作所無法比擬的。而此次《進擊的巨人》也達到了如此的效果,「巨壁」所造成的閉塞感,巨人登場時所散發出的恐懼以及給人帶去的無力感(IMAX效果頗佳),令人窒息的巨人吼叫都是本片的成功元素。這種巨大格差營造的氛圍貫穿全片,「絕望」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此外,巨人的表情也是本片的亮點之一,由於使用真人表情的緣故,影片中的「巨人」比漫畫中看上去更富有「情感」,而日本B級作品中酷愛的「口水」「體液」元素的登場也讓巨人相較於「怪獸」而言,更接近「生物」屬性,上文提到的「性」元素原本之於「巨人」身上是很好的展開,只可惜被「莫名其妙」的片段給毀了。

真人版《進擊的巨人》就這樣轟轟烈烈的「開映」了,就如很多影評人所說的那樣,原作漫畫改編的真人作品,無論怎麼拍都逃不了「罵聲」,所以我們可以不妨試試以看一部普通娛樂電影的心態去接受這部略有殘缺的「巨人」。

原載於騰訊,謝絕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