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七武士--Seven Samurai

七武士/七侠四义(港)/TheSevenSamurai

8.6 / 371,752人    207分鐘 | 160分鐘 (international version) | Argentina:163分鐘 | Sweden:202分鐘 (2002 re-release) | UK:150分

導演: 黑澤明
編劇: 黑澤明 橋本忍 小國英雄
演員: Keiko Tsushima Takashi Shimura 三船敏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睡一夜就餿星人

2015-08-27 22:10:02

大師作品的金線——耐心與節奏


要說大師的作品與普通的作品有什麼分別?我以為就是超乎尋常的耐心,以及用此耐心創造出來的節奏美。無論什麼藝術形式,總有其特殊的節奏美。

這個認識是怎麼來的呢?是我觀看今年金熊獎最佳影片《白日煙火》得來的。看完《白日煙火》,我寫過一條部落格:

「吳志貞愛上張自力這件事情鋪墊太少,讓人不敢相信。愛需要信任和冒險,不肯冒險就得不到愛。從影片來看,吳志貞確實愛上了張自力,可是吳為什麼愛張?相比於《色戒》里李安為王佳芝愛上易先生所作的層層鋪墊,《白日煙火》裡的愛太過遜色:張在利用吳,吳自己也知道,倆人交往有限,我看不到愛在哪裡。」

李安的《色戒》,咳咳,老實說,我當年就是當黃片看的,那時候年輕嘛。看完《白日煙火》之後,我一直覺得哪兒不對勁,但就是說不出來,鬼使神差,電光火石之間,我想起了《色戒》這部片子。三場床戲為經,幾場文戲做緯,仔細琢磨,嘿,李安為王佳芝愛上易先生這件事做足了戲碼,而且節奏分明,不著痕跡。頓時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直呼大師就是大師。這是我第一次模模糊糊地感覺到大師的「金線」存在,而這條「金線」又在我觀看過黑澤明的電影以後被強烈地感知和確認。

我看的第一部黑澤明的電影是《踩虎尾的男人》,這部片子是黑澤明很早期的作品,即使只有短短的59分鐘,從中也能看出大師的耐心與節奏:

「人物的心情經歷了進入關卡前的焦慮、在關卡中的緊張、準備離開的焦急、再次被截住的震驚、離開後的如釋重負、再次被趕上的懷疑,可謂驚心動魄。——豆瓣王小妞」

看完《踩虎尾的男人》以後,我就找來《七武士》看。可以說,正是電影《七武士》將我這個僅能欣賞好萊塢大片的偽影迷帶入了欣賞藝術電影的殿堂。這部電影呈現給我的遠遠超過了預期。我能想到的,它都有。我想不到的,它也有。它給我的影響,可能是我現在所不能預料的。今試舉一例:

電影開頭,村民們商量如何應對山賊搶奪麥子。有主戰派,也有主和派。主和派的村民認為,應該獻上麥子,祈求山賊留下一點兒。主戰派的一人,名叫利吉質問:「山賊會答應嗎?你們不記得現在的米怎麼來的?」村民集體沉默,利吉跳出人群,蹲在地上悲苦萬分。(鋪墊一)後來農民進城,尋找武士很不順利。村民利吉與村民萬造發生爭執,萬造指責利吉想和山賊談判,利吉先是否認,後來卻又說:「好,我同意。不過,我們用什麼談判?獻出你的女兒嗎?他漂亮,用得著。」看到這裡,回應了電影的開頭,現在的米原來是用女人換來的。(鋪墊二)聰明的也許會在這裡知道,是用利吉的女人換的,但是我不聰明,還不知道,直到下一個鋪墊出現。

武士進入村莊,住進了村民利吉的家。利吉安排武士臥室裡,自己睡在馬房裡。菊千代到處亂翻,翻出了一件和服。菊千代笑話利吉:「跟老婆睡,馬房也不錯。」結果利吉深受刺激,哭喊著:「我沒有老婆。」搶奪走和服,抹著眼淚去舂米了。(鋪墊三)到這個時候,作為觀眾,我才明白,電影開頭利吉為什麼會跳出人群,獨自一人默默難受了,因為用來與馬賊交換的女人裡,有他的老婆!只是開頭的一個鏡頭,卻在兩個不同的段落分別回應,並且將事實交代清楚。我以為會到此為止,可見我確實是個偽影迷。

雖然作為觀眾,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但是片中的武士並不知道。收割小麥的時候,夫妻搭檔幹活不累,收穫也多,於是林田平八笑著勸利吉娶一個老婆,結果利吉大為惱火,並且將村子附近的竹林砍得跟熊的床鋪似的。此時武士才知道利吉有難言之隱,但利吉的嘴就像門閂一樣不肯打開。(鋪墊四)當夜,林田平八就試著去打開利吉的心扉。他去找利吉談天,試圖讓利吉將痛苦釋放出來。(鋪墊五)要知道,武士和農民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這個行為對於武士來說是非常屈尊的。倘若我是導演,此時就會安排利吉嚎啕大哭,將老婆被用來與山賊談判的事實統統講述出來,但是黑澤明沒有這麼做。黑澤明的安排是,武士們決定偷襲山賊的老巢,讓利吉帶路。在山賊的老巢里利吉與他妻子重逢,但重逢的一剎那悲劇發生,這個悲劇黑澤明也拍得很細膩,在此不再細表,最後林田平八為了救利吉而中槍。這一槍三鳥:1、利吉的悲劇這條支線完全結束;2、七武士之一壯烈犧牲,拉開了武士悲劇的序幕;3、知道了山賊武裝強大,擁有三支火槍。

這裡黑澤明只是講述了一個小小的背景故事,卻極有耐心地設置了五層鋪墊,運用鏡頭讓這個故事有層次地慢慢揭開自己的面紗,直到呼應完電影開頭的所有疑問。讚嘆!

從此,我將帶著「金線」的眼光看電影。

註:
馮唐金線,最早源於作家馮唐關於韓寒代筆門寫的文章《大是》。他在文中寫道:「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於門外人,若隱若現,對於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之心』。雖然知道這條金線的人不多,但是還沒死絕。這條金線和銷量沒有直接正相關的關係,在某些時代,甚至負相關,這改變不了這條金線存在的事實。君子可以和而不同,我的這些想法,長時間放在肚子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