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尋找新方向--Sideways

杯酒人生/酒佬日记/寻找新方向

7.5 / 205,454人    126分鐘

導演: 亞歷山大潘恩
編劇: 亞歷山大潘恩
演員: 保羅賈麥提 湯馬斯海登喬許 薇吉妮亞麥德森 吳珊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虢人

2015-08-30 22:14:04

《杯酒人生》中的葡萄酒及其他


《杯酒人生》中的酒及其他

Byron 1992
Miles對Jack說,這瓶酒很珍貴,是1992年的Byron。
我第一反應就去找珍貴的起泡酒——香檳,在Google、Ws打入Champagne Byron,什麼都沒找到;打入Byron 1992,發現一堆都是美國加州的餐酒——Table wine,而且都是靜態酒。回過頭仔細再看電影,原來說這是美國加州單一園的黑皮諾,而且在電影拍攝的2004年已經多年不產起泡酒了,加之起泡酒多數並不陳年,於是也無怪乎找不到起泡酒的痕跡了。我並不甘心,又找到了Byron酒莊的官網,裡面多是2011以後的酒,簡介裡面也只是提到Santa Barbara County的Pinot Noirs(黑皮諾)和Chardonnays(霞多麗)很好,並沒有再進一步提到用這兩款葡萄釀造起泡酒的歷史;事實上,在法國這兩款葡萄正是釀造香檳的主要原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官網簡介裡面沒怎麼提到自己酒莊的酒的特色及在Ws搜到的價位,這家酒莊現在的酒應該算不上名貴。
回過頭來看看這隻起泡酒,因為已經停產多年,電影中Miles也沒有對口味進行描述,因此口味無從考據,不過,十分奇怪的是,對於不會品酒的人——Jack,常溫的Byron居然不感到酸度太高,這是值得玩味的,因此,我有點懷疑這是一款甜型或半乾的起泡酒。因為黑皮諾的酸度本來就高,如果是干型起泡,而且是那麼高泡,Jack可能受不了。
說完了這隻酒本身,就得來說說葡萄,事實上,黑皮諾是電影中的主角,不僅在這裡被提到,後面也多次提到,特別是還有特別值得玩味的Miles和Maya的關於黑皮諾的對話,後文再詳說。

不知道什麼的起泡酒&Carlo Rossi(加州樂事)
Miles路過家門,說老母親恰好生日,於是和Jack一起去看老母親,手上就拎了一瓶酒。從外形可以明顯知道,這是一瓶起泡酒,由於電影太模糊了,看不清酒標,所以無攷。既然不是特意買的生日禮物,只是順路經過,極有可能是打算帶去Happy的聚會碰杯酒,檔次應該不高,推測應該仍然是加州本地的起泡酒。
Miles、Jack和Miles的老母親一起吃晚飯,開的是加州樂事,1.5L的瓶子特色太鮮明,排除掉白的、桃紅的,我猜測可能是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或Syrah(西拉),原因有二:一是顏色,如果是黑皮諾,邊緣的顏色可能會淺一點;二是如果是Merlot(梅洛),Miles應該會拒絕,而這裡他喝得津津有味,因為後面有一次他就明確表明拒絕梅洛。

Stanford Winery & Vineyards
葡萄之旅的第一站他們去了Stanford酒莊,網上查了一下,有這樣一家酒莊「Stanford Winery & Vineyards」,地點也對得上,估計就是這裡。這家酒莊的地點和Byron相近,都在Santa Barbara County,主推酒款也類似,是單一品種釀造的黑皮諾或霞多麗,由於Miles說他不太喜歡加州處理霞多麗的方式,因此也埋下了後面電影裡面基本沒有提到霞多麗的伏筆。
Miles和Jack到了酒莊,然後Miles教Jack品酒,喝的應該是桃紅,雖然裡面有說到,通過酒的邊緣看紅酒的陳年程度,而我認為那個主要是教學作用,而不是針對這款酒本身,因為即使是比較淺色的黑皮諾也不至於這麼淺。而且,後面賣酒的證實了這款酒很新,干紅不太可能那麼快上市。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近年來,有釀酒師在白葡萄酒中刻意加入葡萄皮釀造,追求一點點的單寧,並導致顏色變得有點像桃紅,但是這種做法即便在現在也是十分非主流,2004年則應該還沒有。具體釀造的品種不清楚,對香氣不熟,加之黑皮諾有百變的氣味,有可能依然是黑皮諾。

各種酒莊和各種酒吧裡的酒
離開了Stanford之後,Miles和Jack到了風車假日旅店,後面就是去了各種酒吧、各種酒莊;一是太多了考證太花心思,而水平有限,估計多數考證不出來;一是網上已有人藉此制定了旅遊線路,看了地圖便一目瞭然(同時看圖羨慕不已),也毋庸贅述。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出現的酒絕大多數仍然是黑皮諾,少數的是西拉、Cabernet Franc(品麗珠),令人奇怪的是,在酒吧及酒莊中,赤霞珠幾乎沒有被提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Stephanie的酒吧裡面,Miles提到兩款他不喜歡的葡萄,一是梅洛,一是品麗珠。當Stephanie想拿出梅洛的時候,直接被謝絕了,而當品嚐品麗珠的時候,Miles說,他從來就沒有能夠接受品麗珠,這次也毫不例外。為什麼要專門提到這個細節,後面再說。

Andrew Murray 2001
Miles和Jack第一次去Stephanie家的時候,Stephanie說家裡的酒隨便開,除了那隻Richebourg,這只是土豪級別的,下文再說。當Miles在驚歎居然有這種土豪酒的時候,Maya卻說,Andrew Murray 2001這款可能更適合。
Andrew Murray是加州本地的酒,用的卻是Shiraz,澳洲對西拉的稱呼。這款酒的開山釀酒師即是Andrew Murray,他在法國隆河待過,又在澳洲學過釀酒,後來回了美國加州,依然用沙拉子釀酒。Maya說了,Stephanie喜歡黑皮諾和沙拉子。Maya又說,這款酒看來更適合。Maya又說:這款酒做的有點過了,酒精度太過。一般來說,相較於赤霞珠,沙拉子是比較高酸度的葡萄,同時帶有辛辣和粗獷,由於做的太過而有損平衡;當然,整體來推測,這款酒應該還是比較優秀的,畢竟Miles在剛喝下去的時候仍覺得是好酒。我覺得,Maya的意思,同樣是高酸度,更加粗獷而不矜貴的沙拉子更適合Miles——而不一定要去追求驕傲的黑皮諾。
這又涉及另一項推測,事實上Miles可能較少或沒有喝過太優秀的酒,他和他曾經的Victoria在野餐Opus One 1995可能是比較好的了。當然,Opus One應該可以算得上土豪級別的酒了,後面再說。

幾款土豪級別的酒
值得注意的起碼有這三款比較土豪的酒,Richebourg N/A(年份不清楚的李其堡), Chateau Cheveal Blanc 1961(白馬莊園 1961), Opus One 1995(作品一號 1995),此外還有略土豪的是Sassicaia 1988(西施佳雅 1988)。
Richebourg產地位於勃艮第的夜坡的沃恩-羅曼尼,正是勃艮第的黃金地帶。電影鏡頭比較模糊,年份不詳,但是無論哪個年份的Richebourg都是昂貴的,如果是恰好是出自Henri Jayer之手,那就更是天價了。這款酒是用黑皮諾,無論葡萄還是產地還是酒莊,都是Miles欽羨不已的。然而Maya說了,這並不合適。
Chateau Cheveal Blanc 1961,始見於Miles和Maya的聊天,總結於漢堡王的可樂杯。首先,白馬莊的酒是比較土豪的;其次,1961年是法國的世紀好年份,雖然不一定比得上好年份的Richebourg,但價值依然不菲。白馬莊的干紅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細節,釀造的主要葡萄品種就是品麗珠和梅洛。於是問題出現了,為什麼Miles這麼討厭梅洛,並號稱和品麗珠從來就沒有過好的體驗,為什麼鎮館之寶竟然選了用這兩款葡萄釀造的白馬莊干紅?當然,完全不排除在卓越的釀酒師手中,這兩款葡萄也可以讓Miles接受,但是我個人推測是Victoria喜歡這口味,或者說以前的他們喜歡這口味。關於白馬莊的干紅,一般被認為是豐潤柔順,香氣飽滿順滑——不管是新酒還是二三十年的陳釀,都一樣順滑,擁有近乎完美的均衡口感。回憶起品酒之路Miles的喜好,就發現是略有不同的,黑皮諾、西拉都是相對高酸度的。也許正是心境的轉變,也由於物是人非,Miles痛恨了那兩款葡萄,而心中仍唸唸不忘的一絲希望,則係在這一瓶多年的白馬之中了。直到最後,在漢堡王終於喝掉了這一瓶白馬,我覺得還是有點可惜的,畢竟是一瓶陳年的好酒,然而與沉甸甸的往事相比,如果能夠就此喝掉舴艋舟都載不動的心上秋,那也是值得的。再說了,正如Maya說的,酒和人相似,都有生命,都有枯榮,陳釀了的往事不喝掉,留著也只是進一步枯萎罷了。
Opus One 1995,這是一款追憶的酒,據Miles說,是和Victoria在葡萄園野餐的時候喝的。Opus One,或譯為作品一號,或譯為一號樂章,曾創下加州干紅的拍賣紀錄。主要葡萄品種是赤霞珠。電影裡面也有意無意地沒提赤霞珠,我猜測原因也與梅洛和品麗珠相似。
綜上,三款土豪級別的酒各有特色,或代表高不可及的完美,或代表過往的美好,或代表聯繫過往美好的風箏線。另外,這三款我都沒喝過。
Sassicaia 1988,相較於前面幾款,可能相對低價少許。這同樣是一款追憶的酒,7年前Maya喝過,中文一般譯為西施佳雅,為義大利四大「雅」之一,有副牌西施小教堂,西施賽馬等,曾經有一次差點買了賽馬,後來去忙了點其他事回來就下架了。義大利酒相較於法國,不同地區使用的葡萄眾多,釀造工藝也不盡相同,Miles形容Victoria甚至能夠分辨各種義大利酒的味道,可見義大利酒的複雜。義大利酒我只喝過Lambrusco的幾種起泡酒,還有西施西裡的西拉,因為Lambrusco本身是一個集合名詞,有時竟能低價喝到性價比驚艷的起泡酒,而西施西裡的西拉,無論在價格或質量,都無法達到一般餐酒的水平,質量尤其如此,也許等什麼時候買一瓶副牌的西施佳雅,再來談談這款酒。

黑皮諾
如果這部電影以葡萄為敘事主體,那麼,黑皮諾,應該就是這部電影裡面的主角了。從一開頭的Byron 1992就是黑皮諾,到後面在酒吧有喝黑皮諾,到第一次在Stephanie家裡,Miles向Maya 專門解釋了他為什麼喜歡黑皮諾。正如Maya對Miles說的:「我感覺黑皮諾就是像你的特徵一樣。」
誠然,黑皮諾是一種比較神奇的葡萄,它分別在全球各地,卻因為風土的些許不同而風味各異;它可以釀造干紅,也可以釀造干白,還可以釀造香檳;它又十分傲嬌,容易感染病蟲害,環境稍微惡劣就不能很好生長。筆者曾經喝過勃艮第Domaine Jean-Baptiste Ponsot的黑皮諾干白,口舌生津,十分難忘。據說那些土豪級及超土豪級的黑皮諾,更是風味飽滿而複雜,書裡面是這樣說的。
Miles正與黑皮諾相似。正如Miles自己反覆強調的,它很難生存。很難生存是因為特殊,也是因為不願意改變,不願意如赤霞珠一樣到處「平凡」的生長;很難生存因此需要有人長久的呵護和關心,而世界上只有極少數有耐心的人才能將它引入全盛階段;正如Miles的閃光點——那本一直說不清楚的書,卻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發現,何況發現的人也不一定願意耐心地去培植他的閃光點。Miles是悲觀的,因為他的希望總是渺茫的;Miles又是樂觀的,即使希望渺茫他仍然掙扎希望。

酒的生命
幾乎所有關於葡萄酒的書都會提到葡萄酒的適飲期問題,這大概可以對應Maya所說的葡萄酒的生命。葡萄酒並非越是陳年越好,適飲期大概呈拋物線,未到頂點固然沒有足夠的風味,過了頂點滑落下去也會風味消散,甚至有說法認為:錯過了適飲期,味道就有天壤之別。
但是,Maya要說的又遠不僅如此。她首先從葡萄說起,從葡萄本身的成熟的歷程,從葡萄生長、採摘、釀造的過程,直到陳釀多年,如1961年白馬一樣被打開,這是一個不斷有人注入心血的過程,也是一個葡萄不斷進化的過程,還是一個時光雕琢的過程,而並不僅僅是一個人對葡萄酒享受的過程。因此,在葡萄酒自身合適的時候打開這瓶酒,就不僅僅是飲酒者自身的享受,也是對葡萄酒及葡萄酒生命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的尊重。我又想起了以前看過一個關於羅曼尼-康帝的故事。一瓶陳年的羅曼尼從酒窖的灰塵中被拿出來了,然後重新裝瓶、貼標,裝進精雕細琢的酒盒裡,這就是這瓶酒最輝煌的外貌,但這外貌又如這瓶酒的壽衣,意味著這瓶酒將臨近死亡。其實,或許用花來表述更加妥當,或許是無聲地凋謝,或許是絢爛地綻放;即是如人,是在壯年做出一番事業,還是默默地隱姓埋名。
此外,Maya這段話也是和Miles關於黑皮諾的對話,黑皮諾要等待各種各樣的條件,而除了黑皮諾的其他葡萄並非就非常平凡,它們也在不斷進化,也凝聚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似乎言下之意,又是不必一直唸唸不忘過往的是是非非。於是,在此之後,Miles也回應了——其實也不是只喜歡黑皮諾,還喜歡Reisling呢。——其實,Miles有點偷換話題了,畢竟雷司令主要是用於釀白葡萄酒的,不過,雷司令和黑皮諾有點像的地方,就是依然特色鮮明,酸度都比較高。

其他的題外話
    一個想要掙扎的靈魂可能是最痛苦的,因為想要掙扎,但是又不敢掙扎。若放棄掙紮了,若已經掙紮了,都不會這麼痛苦吧。電影最後的敲門,也許是開始掙紮了,但是也許只是一個方面而已;也許會因為一個方面改變而牽一髮動全身,也許一個方面的改變就僅僅是一個方面的改變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