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

刺客聂隐娘/聂隐娘/

6.3 / 15,834人    105分鐘

導演: 侯孝賢
編劇: 朱天文
演員: 舒淇 張震 謝欣穎 妻夫木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婦女柴斯卡

2015-09-04 05:07:49

磨鏡人磨的是什麼


先說這個電影講的是什麼呢?

就是講比較能打的女青年,來砍渣男。下山一看渣男好弱啊,懶得砍了,塵世之無聊無聊入骨髓,和一個磨眼鏡片的世外高人遁隱江湖了。有的電影像小說,有的電影像散文,有的電影像詩歌,而與《聶隱娘》最接近的,是遊戲流程視訊。所以請大家和我一起加tag #砍渣男#

1、 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說服自己,這是一部好作品。甚至無法說服自己,這不是一部炫技的作品——換了六百個體位思考,仍然感到,沒有這個視覺風格,我一定中途離場。侯導肯定是有很大的野心和很高的追求,但是電影製作是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在這個到處取景、苦心孤詣、集結各路菁英的過程中,《聶隱娘》成了一場玩脫了的實驗藝術……

2、 長鏡頭、固定鏡頭、紀實美學什麼的,唸書的時候背名詞解釋真是背噁心了,噁心到如今一旦感到有人要和我扯這個,我的第一反應基本就是拔腿就跑。《悲情城市》、《戀戀風塵》、《童年往事》等作,我都非常喜歡,但是非要和《聶隱娘》共鳴,還是挺難的。就算換八百個體位去看,也改變不了故事層次很一般的事實:比較能打的女青年來追殺渣男,一看渣男怎麼變得這麼弱了,弱到懶得砍他,既掃興又傷感,塵世之無聊無聊入骨髓,於是和一個磨眼鏡片的世外高人細軟跑了……

3、 如果說「視覺」真的不是它的優點,那我可要委屈死了。以前我做過一個大概還算先鋒的學生作業,我真的挺喜歡那個故事的,我覺得那個故事起碼算是言之有物,直到今天我仍在試圖將之重寫。因為要打工、考證以及我技術水平未夠班等等原因,這個片子呈現出來的效果比較cult。問題出在我用其他影片的段落混剪的那個部份。播映的時候老師批評我:你為什麼拿個半成品出來?不把它弄完?

4、 當時我真是羞愧得想跳樓了——雖然這個片子很cult,但真的不是半成品啊,是我有意識地設計啊,我要是自己去拍肯定比這弄得快多了好嗎?你再給我點時間修一修畫面,一定比這好看很多的好嗎?我就試圖解釋。我說那是我的手法。我連「的手法」三個字都沒說出去就被老師打斷了:解釋什麼!解釋有什麼用!你的作品交出去了,解釋就是沒用的!有哪個導演在交出作品後仍然解釋來解釋去的!解釋權要全部交給觀眾!我於是明白了,真名士,不解釋,頂多只證明。證明不了灰飛煙滅,既要強硬就得高冷到底。

5、 那麼《聶隱娘》就成了個營銷問題,它甚至不是藝術問題。我現在在做營銷,感到它開創了一種嶄新的形式叫「留白營銷」,非常非常地奢侈高雅。它成功地讓觀眾們拼命地替它解釋,彷彿高貴冷艷的綠茶。如果之前沒看任何分析,我無法從中悟出任何意境來。若說這是在呈現古詩,那最起碼的,應該講究個格律與節奏吧?看了分析以後,我變得很糾結:我是不是也得從中悟出點什麼,比如古典,比如文化,比如大唐,比如遁隱,比如孤獨——但這種思維模式實在是太粗暴了,粗暴到讓我難為情。

6、 面對據說是「留白」的大片空白,我發覺,只要我想解讀,我就能自由地解讀,我可以從中解讀出我的整個人生;但假若這就是導演的藝術手法高超,恕我難以認同。作者當然可以不顧及觀眾,可以不告訴觀眾眼睛該往哪裡看,可以讓觀眾從一大堆空白裡面找自己想要的,但最起碼的,作者本身應該言之有物吧?大師勝在思想與意識,不是莫名其妙。很多看起來不明覺厲的作品,未必是真的那麼厲,純粹只是裡面有很多東西並不是寫給你的,作者的心中沒有你,不care你;只有真正尊重你的作者,才會小心翼翼、痛下決心地,刪去所有你可能無感的段落,生怕你在這茫茫黑夜漫遊中擔驚受怕——這並不是什麼向商業妥協,純粹是個care與不care的問題。當然,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就是擔驚受怕。

7、 問題是,只要抱著「我要解讀出什麼」的心態,我們可以從大多數成色不錯的電影中解讀出很多東西來。「創作者」是種非常用心的生物,他們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反覆修改一字一句、一筆一畫,只希望精心的設計能被讀懂。他們真的是太有熱情了。文藝青年們最看不上的商業傻片,恰恰是在設計上最尊重觀眾的,他們付出的心血並不比《聶隱娘》少,也是在努力塑造某種「意境」,反映的東西可能也比《聶隱娘》深刻。要知《聶隱娘》中的那幾場動作戲,特別是輕功上房的那段,連物理上都沒法讓人信服……我覺得這也是蠻不尊重觀眾的。當然,人都是賤骨頭,照顧你的你往往不受用,非得「作」得你要死要活你才舒服。

8、 因為侯孝賢、坎城等等響亮名頭,《聶隱娘》變成了一道詩歌鑑賞題。這題就是:「作者使用了怎樣的手法,去表現海報上的『一個人,沒有同類?』」這題我零分了。解讀這樣的題目簡直是侮辱我的智力:聽說聶隱娘被負了,但,凡能「負」我者,必為我同類,因為異類根本談不上負我,同類負我的剎那,也便證明了(我臆想中的)「同類」實為異類,那麼這僅僅是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這有什麼值得拍的嗎?「孤獨無人懂」,有夠幼稚,少女那點心思,情愛那點門道,有什麼難懂,有什麼想不通,少女自己對此也很清楚,所以高層次的處理本來就不是「孤獨無人懂」——這無異於孩童的哭鬧——而是自己怎麼處理自己的孤獨。

9、 若非說這個電影是講孤獨,講無慾無求,那換一個心態去看其他影片,絕對會發現很多乍看之下很爛俗的故事,說到骨子裡,都是孤獨。說到「孤獨」,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帖子:《哪些遊戲會讓人有深深的孤獨感?》(http://www.zhihu.com/question/33944400/answer/61378433)這個叫《Elite: Dangerous 》的遊戲講的是,你乘坐宇宙飛船在太空裡遨遊,突破一條無人能突破的路,身為一條曾經嚴肅考慮投身天文學的裝逼狗,我得說,這可真是全息式孤獨,交互式孤獨,4D式孤獨,孤獨得我淚流滿面。

原作者alienbat老師寫道:「想像一下,如果你真的飛出10萬光年,飛到了銀河系的中心乃至對面的旋臂。在ED的伺服器上,有幾萬個在線玩家(註:通過steam數據估算),但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知道你的確切位置。你停泊在銀河系的千億顆恆星中一顆的軌道上,你是唯一的到訪者,並且極有可能是ED整個遊戲生命週期內的唯一到訪者。這是屬於你一人的恆星系。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

10、 然後我想到了《浪客劍心追憶篇》。若說劍道,上山,下山,入世,出世,被世上唯一的同類背叛,糾結的愛,隱忍的情緒,克制的表演,面癱的演員,這不是個很好的範本嗎?《聶隱娘》中有高喊出來的「她用雞血偽裝月事」,相對的,《追憶篇》中則有雪代巴沉默地水洗沾血的內衣。我懷疑侯孝賢團隊是想一如既往地刪去一切「戲劇」衝突,但是他們刪的真的不好,就像倒水時倒掉了孩子一樣,把最有意義的部份也刪掉了,且因墨太濃彩太重而凸顯不了什麼虛無。它沒說的、想說的,全部都在《追憶篇》的那些狗血台詞里。

11、後來我又聽說聶隱娘在官方設定里是個孤獨症患者。設得我簡直要仰天大笑。孤獨症那波瀾壯闊、堪稱永恆的孤獨,豈是這兩下花拳繡腿所能承載得了的?不如下次看《生活大爆炸》時,改換一顆慈悲之心。你會發現孤獨症患者的典型代表,偉大天才Sheldon 古柏博士,比聶隱娘孤獨太多太多了,可憐太多太多了,簡直能看得你樂極生悲。換個角度重新拍攝Sheldon,就是那些自閉症紀錄片中的患兒,簡直能看得你痛哭流涕:我的天啊,怎麼會有這麼恆久的黑暗,這麼銅牆鐵壁的孤獨?

12、 鑒於萬物與萬物的相逢皆因一個「緣」字,所以我大概不是《聶隱娘》的觀眾。它許是有些妙處,只是當下的我體會不到,那麼我與這部影片便是無緣——再多的解讀都無法將我說服,一如再多的解釋都無法消除與我無緣的人對我的「誤讀」。我總感覺個中原理是這樣的:如果你近來感到孤獨寂寞、無慾無求,那麼你從這一堆散亂的鏡頭中所能收穫到的就是孤獨寂寞與無慾無求;如果你像我一樣深深地愛著舒淇,那你只會覺得舒淇好性感啊,哪怕我是妹子也想上她啊!侯孝賢想說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看到什麼;抑或說,他什麼都不想說,乃至什麼都不會說,只是你,拼命地調動著自己,想去填補他未曾說出口的空缺,然後擊節讚嘆:高明!懂我!只是太想被懂了。

13、 不對的感覺永遠是不對的,一如要說錯的話註定會說錯。看電影,歸根結底是在別人的世界裡,流自己的眼淚。什麼都沒說的《刺客聶隱娘》,因什麼都沒說而成為了你的鏡子,此時此刻我們都成了一場大型交互藝術的參與者。這大概就是磨鏡人為什麼要磨鏡吧。他磨的不是鏡。甚至不是寂寞。

THE END

PS,對柴斯卡的作品感興趣,也歡迎關注她的影評集《一條迷影狗的自拍》,
https://read.douban.com/ebook/880357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