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倒帶人生--Mr. Nobody

无姓之人/小国民尼谟(港)/倒帶人生(台)

7.7 / 246,700人    141分鐘 | Canada:138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157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賈柯凡多梅爾
編劇: 賈柯凡多梅爾
演員: 傑瑞德雷托 莎拉波利 黛安克魯格 萊斯伊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xinAn

2015-09-08 06:51:18

「鴿子的迷信」與「蝴蝶效應」,人生的自我解釋和選擇困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Everything could have been anything else and would have just this much meaning. --田納西 威廉斯

    Nemo Nobody,一位似乎罹患奧滋海默症候群的百歲老人,面對著觀眾娓娓道來他的人生。可是他說的都太荒誕了,觀眾一頭霧水。
    「你說的一切都自相矛盾。你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這麼多生活經歷里,哪個才是正確的?」
    「每一個經歷都是真的。每一條路都是正確的路。……你太年輕,聽不懂。」

    這部電影初看劇情混亂無章,毫無邏輯,慢慢還是能看出是多個故事相互交織;再看之後察覺創作者敘述自如,紋絲不亂,用心細緻,仔細得毫毛翕張、臉色潮紅都準確刻畫,實在令人折服;三看時又看見各處細節指引,更顯突兀而又自圓其說,更加感嘆創作者幾乎是窮盡了人生的可能,看過一遍就好像過了一輩子一樣。經過三遍或粗或細的觀看,我提煉出以下一些內容,在此分享,交流互助,共同欣賞。

    劇透過巨,尊請先觀影后看文。

一、片頭兩把解釋Nemo心理邏輯的「鑰匙」:鴿子的迷信和蝴蝶效應
    基本上能堅持看到影片中段的觀眾都明白這片子是講一個人的不同人生可能了,但是創作者如何在這些紛亂情節中抓住劇情主線,如何把握故事不跑偏,如何控制主角的心理變化呢?我覺得片頭給出片名前就有明顯的兩處提示,這兩個內容可以說是人物Nemo在全篇中的主要心理動因,也是創作者講述的故事中透露出來深層邏輯,也恰恰可能是每一個人在自己人生思考、選擇等時候所存的顧慮、擔憂。這兩個內容一是「鴿子的迷信」,一是「蝴蝶效應」。
    鴿子的迷信,影片解釋地很清晰了。鴿子錯誤地把木板的開合歸因為自己是否扇翅膀。在影片中的含義應該是:人為自己的選擇等行為尋找內在支撐時候可能會出現錯誤歸因,但是我們又對自己的判斷堅信不疑。其中有一個很科學的錯誤歸因就是「蝴蝶效應」,本來是一種旨在說明小變量影響疊加而產生巨大變化的氣象學猜想,在我們大部份普通人這裡成為了一個不起眼的因素改變了一切,然後藉以說明其他問題,比如細節決定成敗,又比如本片中微不足道的選擇影響了人生的軌跡。男主人解釋那場沖壞紙上寫的電話號碼,兩週前一個巴西人因為失業沒有去上班而在家裡煮雞蛋,形成一個小氣候影響了大氣候,導致紐約州的一場大雨,大雨沖毀了他失而復得的愛情;而這個巴西人的失業卻又是因為主人公自己幾個月前比較牛仔褲的價格選擇了更加便宜的那條,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家製衣廠倒閉,在其內工作的巴西工人下崗。這樣的解釋既荒謬又振振有詞。
    這兩者恰恰是主人公Nemo骨子裡深信不疑的選擇論的成因。太關注於選擇的結果,考慮太多選擇的後果,反而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你把馬鈴薯泥和沙司攪拌起來,就沒有辦法把他們分開,永遠不能;煙霧從爸爸的香菸里冒出來,但它沒有辦法再縮回去。你沒有辦法重頭來過。所以,選擇是很困難的,你必須做一個正確的選擇。」(注意,開頭的煙霧狀蝴蝶是往回縮的,這和老年Nemo回憶的故事線是一致的。這種倒縮也是影片渴望講述的另外一層含義,人生能不能重來。重來一次的問題仍然是個選擇問題,但是能夠重來一次總歸是要更加欣慰的。)
    可是,鑒於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實在太過困難,也充滿風險。「只要你不選擇,一切都保持著可能性。」Nemo面對蛋糕時是猶豫的,面對三位鄰居少女時候是猶豫的,面對即將分別的父母,面對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時他仍然是猶豫的。這就是所有故事的起點。
    不得不說,這思路本身沒有太過人之處,但是加上這兩個意象、寓言就讓故事顯得更加撲朔迷離和生動了。


二、劇情大致劃分和幾條故事線
    主體劇情可以看成少年Nemo月台選擇困難前面所有、由月台選擇產生的幾種相互交織的人生和月台選擇的最終結果三個部份。原來還是總分總結構啊,但是為什麼可以那麼複雜。
    月台選擇前也有幾個小部份。第一是給出淹死,槍擊死,飛船事故死,車油罐車爆炸,年老待死等幾個故事的結局(倒敘,引發懸念,上過中學都懂),通過醫生的催眠給出第一條主線,老年Nemo記憶恢復線。第二是從天堂降生開始講,展示少年Nemo古靈精怪,聰明善思,給出第二條敘事線,少年Nemo的成長線。第三是記者闖入,Nemo開始正式口述回憶人生的口述線,這似乎是和第一條是重合的,但是創作者才不管,越豐富花樣越多。第四是Nemo的成長,選擇的困難,對Anna的偷看與差點喪命的跳水模仿,意外撞見母親出軌,馬上就切到月台選擇。總體時間是半個小時,情節也有一定的起伏,節奏很明確,各種跳躍的場景切換毫不費力。
    而後是月台選擇的結果,這裡直接給出我總結的各種結果,真是歧路中又有歧路焉。
(一)選擇和媽媽一起
* 見後爸(當然了,還不早點結婚等什麼),與之發生衝突,母子不和。
a. 說Anna的朋友是idiots,多年後的車站相遇,悔不當初。(「卒」)
b. 說自己不能游泳,得美人同情芳心。
    b1. 不知道什麼時候和Anna結婚,從事科技節目主持。吵嘴式秀恩愛。
        b1-1. 麻雀撞車玻璃上,Nemo出車禍,卒。(這個水下鏡頭被用了不知道多少次)
        b1-2. 出車禍的是工作拍檔,追悼會發現死者老婆是Anna,此時Nemo剛剛失去Elise,想要和Anna一起生活,Anna被嚇跑。
        (完全不對是吧,因為這個場景是Nemo想到Elise會這樣那樣地離去,自己受不了而掰出來的,把第一個設想的車禍溺死給強行改了。誰讓我愛Anna一萬年呢。)
    b2. 唯一有好結尾的
    發現成了兄妹(略狗血),多次同房,終於父母再次離異,兩人不得不分開(此時都是15歲)。
    Nemo在紐約做著游泳池維護的工作,因為長期幫助的乞討者死去,照顧死人的時間差終於見到了天天擦肩而過的Anna(也是狗血劇情),一發不可收拾。
    Anna給了號碼,立下約定,號碼被雨水淋花(還不夠狗血嗎)。燈塔守候,心電感應,再次見到Anna。
    (這裡要說明一下,電影的地理位置關係。Nemo是英國人,三位女主也是英國人。父母離異後Nemo和Anna都在加拿大生活,再次離異後分別來到紐約。Anna約定兩天後在燈塔見面,不知道為什麼就沒有見到,後來Nemo等得鬍子一大把了終於見到,這時候是回到了加拿大他們生活過娛樂過的那個燈塔。至於片尾看到的德國拍攝部份,我不知道是那個部份在德國拍的了)

(二)留下和爸爸一起
(鞋帶斷了)照顧生病的爸爸,生活有壓力,很壓抑,騎著摩托車大聲吼叫。硬幣選擇是否去夜店,見到竭斯底裡的Elise,可能是因為Elise各方面像母親,喜歡上了她(弗洛伊德給我滾開!)。
a. 看見情敵,沒有膽量求愛,騎著摩托車放聲大號,出車禍。(半卒)
    aa. 插入火星小說線
    昏迷中還在寫火星小說(你猜猜為什麼是火星?),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把這條線里還好好沒死的Elise的骨灰送達火星,然後返程時候見到Anna,兩人說了一些話。Anna是個研究時間的,保證事情不會同時發生(什麼意思?Anna是真愛,是真正的主線)。Anna告訴他活到2092年就可以看到坍縮(最後老年Nemo又和中年Nemo說了)。兩人親投意合,Nemo以為有戲,回到「現實」中,就是(一)b1-2線去追求Anna(男人啊!)最後飛船失事。(卒)
b. 主動求愛,但是失敗。發大宏願,要發大財,娶Jenna,生兩個孩子,有個大游泳池。諾言全部兌現,錢多的無聊的想死,投游泳池被Jenna救活,最後離家出走被槍殺死在浴缸里。(卒)
c. 求愛成功,和Elise結婚
    c1. 剛剛婚禮結束出教堂,油罐車爆炸,Elise死,Nemo不想死所以就活了下來,然後又變成科幻節目主持,最後去見到並嚇跑Anna。(半卒)
    c2. Elise抑鬱症,發現自己是因為還愛著前男友,實在無法忍受便選擇離開。Elise開了理髮店,看見前男友,兩個人卻是誰也不認識誰。Nemo沒有結局。

    以上是所有的故事線,不過還有一條,就是老年Nemo如何成為老年Nemo的線,應該是對應上面的哪一條呢?(二)c2看起來最有可能。
    我覺得那條都不是,這時候還要想找到故事的來龍去脈是不現實的,就和說要去野外捕捉活恐龍一樣可笑。這一切既然都是Nemo的相像,那就無所謂來無所謂去。有趣的是,這位老年Nemo的確就是一位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的人,「他的過去是一個謎」,「至今沒法在國家檔案里查到」,的確是沒有過去;而他死後便有旋即復活,時光倒流,就是沒有未來了。這是單獨的一個敘述空間,一位老人回憶自己的一生,這種敘事方式我們很熟悉吧,但是這樣使用卻是很新奇的。而且一口氣來了一條記憶恢復線,一條採訪回憶線,而實際上又是一樣的,似乎創作者生怕敘事的工具不夠多,能用的都拿來用了。
    不得不都說的是,如果沒有這樣的倒著說話,影片的色彩又會失去多少呢?沒有這種老人的滄桑感又如何支撐全篇說透人生選擇,展示所有的可能性來講明白人生千路一路的野心呢。影片不單單只是講了人生的可能性這麼簡單,如果單純如此何必如此費力地切來切去,就和以往的影片一樣,來個畫面分屏,或者分開敘述就好。各條故事線之間切來切去,又不時得更換增加劇情線,甚至出現一條線前後不相符的奇觀。這完全是因為這一切都是意識流的畫面展示啊,只有漫天遐想的思維才會如此跳躍,既連貫有互相衝突,不斷變化。
    至於這種思維的展示,一是通過畫面的通感來實現鏡頭的切換,比如在各種溺水畫面中切換,在各種類似的情緒下切換,切不下去了就和說書一樣找個記者來說「你這樣不對啊」,然後避重就輕地換個話題。不斷地從一種可能性換到另外一種可能性,處處碰壁又渾身解數,反覆掙脫又重入泥淖,最後看到所有的可能,Nemo仍然還是轉身朝另外一個方向跑去,仍然不做出選擇,懸而未決。另外還有一些方法,主要是各類細節前後指代,互相證明,比如下面Nemo的死法和幾處細節的分析。
    (認為最後Nemo選擇了(一)b2這條線的,很有可能是看到這條線的結局是在Nemo跑開之後才得到的。但是這條線上Anna選擇來到燈塔市因為前面的心電感應式的一激,Nemo只是在這裡把它完成了而已。或許Nemo最後選擇了這種雖然痛苦但是終歸是有好結局的路,但是認為這是創作者對痛苦的觀眾的一種慰藉,和一種美好願望吧。)

    最後部份就是戲唱完了拆台。少年Nemo跑開,老年Nemo復活。因為沒有做出選擇,因為死而復活,所以什麼都沒有改變,什麼都不算數。

三、Nemo的死法
    看起來Nemo是花樣作死,但是其實都有其源泉,而各類死法也都明顯與之有關。
    Nemo幼年階段一共經歷過兩次生死危機,一次是爸爸的車禍害了路過的婦人,一次是Nemo偷窺Anna模仿其跳水險些淹死又被游泳教練救起。
    縱觀Nemo各類死法,的確可以分為兩類,和水有關的與和車禍有關的。

與車有關的,(一)b1-1、b1-2. (二)a 、aa、c1
與水有關的, (一)b1-1、b1-2. (二)b.中兩次

四、幾處細節
1. sun is hurting my eyes。 開頭段落Jenna和Elise都對Nemo說過。電影中是月台上的陽光很刺眼。
2. 多次出現重重疊疊的火車軌道,象徵選擇的多樣和人生的撲朔迷離,而很多時候這樣的場景的背景里是有台詞的。
3. 去火星的飛船,爸爸告訴Nemo我們可以準確預測出火星的軌跡,Nemo說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兩分鐘後會發生什麼。
4. 各種車禍與爸爸車禍的指代。
5. 各類淹死與水下鏡頭與Nemo溺水的指代。



當然,這部片子仔細看是很容易懂的,我寫著點分析顯得十分多餘。但是如此用意高遠,手法細緻的影片,怎麼看都不為過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