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類

2015-09-09 01:09:38

細思不恐非懸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劇情梗概有參考 木杉大人 的評論,稍微加了一些我還記得的細節)

看過的德國電影不多,不過《who am i》確實符合腦海中對德國的印象。導演和編劇把精力集中在構築一個嚴謹和精準的故事框架上,故事的核心是要驗證「人們往往只看他們想看到的」這句話,從而指出「人」(或者說「人性」)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漏洞。

但這似乎是一本為了證明而證明,卻缺乏了矛盾和思考的電影。如果導演的目的是贏得票房,我想應該可以成功。但是,與《致命ID》、《禁閉島》、《一級恐懼》、《搏擊俱樂部》這些同樣是懸疑驚悚、精分反轉的偉大電影相比,即使《who am i》頗為用心地反轉了兩次,也絕對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影片一開始便交代了男主班傑明非常一般的家庭背景和從小對蝙蝠俠、超人的崇拜之情,雖然看起來是個三次元世界的loser,但他卻擁有非常厲害的駭客技術。這揭示了當下許多屌絲男士的生存現狀:沉迷於網路世界,在那裡他們才有可能突破財富、家庭等現實社會的評價標準,而只憑藉自己的遊戲技能或者駭客技術混成的老大、首領,擁有眾多粉絲,成為英雄。

為了給暗戀的女孩偷試卷,班傑明入侵了學校的電腦系統,卻被當場抓包。在被判做社會公益勞動的時候,他結識了馬克思、史蒂芬和保羅三個混跡於駭客圈的同伴,成立了一個名叫CLAY駭客團體,專注於用駭客技術「戲弄」愚蠢的政客、金融機構和醫藥公司(讓動物保護主義者爽了一把)。這些不痛不癢的case宣告了CLAY的能力,同時也是為了引起駭客界的大佬MRX的注意,卻沒料到受到了MRX的嘲諷,認為CLAY玩的只是「過家家」的把戲。

俗話說得好,衝動是魔鬼。特別是這麼一群年輕人。被MRX這麼一激,CLAY決定要干票大的案子。他們成功地攻陷了德國聯邦調查局(BND),本來的計劃只是讓BND的印表機全部列印出「CLAY到此一遊」而已,可班傑明缺趁機竊取了BND的機密資料。這份資料里有德國警方安插在各個駭客組織中的線人名單。

俗話又說得好,衝動是魔鬼。在CLAY的慶功宴上,班傑明居然目睹了馬克思和自己暗戀的女生(就是為了她偷試卷的那個)在kiss。而馬克思的一句「沒有我們,你什麼都不是」再次激發了班傑明的怒火。於是他把竊取的秘密資料獻給了MRX。沒想到MRX這個渣男轉手就把資料賣給了俄羅斯的駭客團隊FRIEND,而FRIEND當中就有BND安插的線人。BINGO,線人被殺了。駭客的遊戲終於導致了現實社會的殺戮。  
由於所有人都知道CLAY在BND的「到此一遊」,於是所有線索都指向了CLAY,認為是CLAY將資訊提供給了FRIEND。

為了洗脫嫌疑,CLAY設計想引誘MRX獻身,揭開其神秘面紗,沒想到「木馬套木馬」的設計早被MRX識破。MRX還拍到了班傑明的照片。警方在虛擬世界的追捕立馬延伸到了現實世界。

班傑明只能配合警方,轉為證人,貢獻駭客技術。而前文所有的劇情就是電影開場的時候班傑明向警方負責人漢娜供述的情況。在班傑明的配合下,警方利用MRX的自負(印證了「人」是漏洞)抓獲了MRX。可漢娜發現了班傑明供述中的種種破綻,認定班傑明精神分裂,臆想出CLAY的其他成員。而精神病患者是不能參與「證人保護計劃」的。到這裡為止是本片的第一次反轉。

漢娜出於同情,讓班傑明進入機房黑了證人保護計劃的程序,並開車送班傑明離開此是非之地。在車子裡,班傑明向漢娜展示了「四個方糖變成一個方糖」魔術的手法,總結為「人們只想看到他們想看到的一面」。漢娜終於意識到,之前班傑明在供述中暴露的破綻都是故意為之,目的就是引誘漢娜認定他有多重人格,然後利用漢娜的同情心,黑掉證人保護計劃的程序,徹底洗刷自己在警方系統裡的記錄。這是第二次反轉。

其實要做二次反轉,還是很難完全消除邏輯上的BUG。比如「不設計自己是多重人格不是就可以參與證人保護計劃,受到保護了嗎?」和「如果漢娜沒有讓班傑明進入機房篡改程序呢?這個冒險豈不是更大?」

看得出導演還是努力在鋪漢娜的心理線,通過一些小的橋段說明漢娜是一個以工作為重的女人,甚至拒絕了前男友的示好,可是由於抓捕駭客不力被貶職,又通過CLAY這起案件重回職業巔峰。所以漢娜和班傑明大概也有惺惺相惜的成份吧,或者說是某種意義上的利益共同體。要是拍續集,可以考慮埋一根漢娜跟CLAY一夥的暗線......

這麼費盡心思設計的雙反轉,為毛我看完之後的反應只有「哦,原來如此」?作為一本懸疑驚悚篇,似乎少了些什麼啊!細細回想了一下那些曾虐過我心臟、攝過我魂魄、甚至需要抽根煙來壓壓驚的懸疑電影,其恐懼的成份要多的多。

《禁閉島》里,由於戰爭創傷導致精神分裂的萊蒂斯,通過醫生精心設計的「精神分析治療方案」(整個故事也即描繪了此次治療的過程)清醒過來,卻突然又記憶清零,不得不接受殘忍的「腦葉白質切除術」。細思之下,你卻會發現萊蒂斯很有可能是因為無法面對過去的回憶而偽裝成治療失敗的樣子,切除大腦的一部份,成為沒有思想、沒有回憶的軀殼。活著的野獸亦或是死去的好人,對自己的絕望、對過往的絕望是《禁閉島》震撼人心的恐怖之處。

《一級恐懼》中,當我們以為並且似乎見證了主角艾倫的雙重人格,以及母愛缺失、遭父虐待,被教會收留卻和女友淪為滿足主教畸形慾望的工具的悲慘遭遇之後,我們對艾倫充滿了憐憫,認為是這種種的不幸導致和激發了他對主教的謀殺。我們似乎堅信人性中的惡與本我是分離的,那頭「惡」的野獸,要不就是分裂出來的一個人格(甚至是我們的肌體為了保護太過於脆弱和懦弱的本我而主動分裂出來的一個人格),要不就是遭遇了這個社會的種種磨難和不平之後的應激反應。我們感謝電影中的律師,執正義的火把,用其智慧設計了一場法庭辯論,讓陪審團親眼看到了艾倫人格分裂的一幕,成功為艾倫開脫了罪名。可當一切看似塵埃落定的時候,艾倫一個邪魅的微笑擊穿了一切,原來這都是他布的局,我們都被真正的邪惡狠狠地戲弄了一把。

相比較感官刺激,我覺得所謂的恐懼,更多的可能是對人性黑暗面的殘忍見證、對病態社會的絕望無助。而《who am i》恰恰是一本缺乏人性與制度的衝擊、善與惡的衝擊的電影。這裡似乎只有故事,沒有人物。如果今天導演只是要論證說「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BUG」,那麼然後呢?是想要我們下次設計制度或者系統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如果只是這個論點,那還不如《金蟬脫殼》的越獄技巧更帶感呢。

四顆星送給雙反轉都沒把自己轉暈的導演和編劇。
最後,這電影名字是個什麼鬼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