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無相

2015-09-16 22:28:17

一個雜記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觀看Howards End這部片子的時候,我完全沒有關注階級、習俗和性別,而是集中的思考著如下的問題:
我們在恐懼什麼?
我們在迴避什麼
我們在慾求什麼?

這三個問題可以說是古老哲學三問的變體。
我們是誰?
我們從哪裡來?
我們往哪裡去?

影片開場就動人,年邁的威爾克斯太太走在田野中,步伐緩慢,端莊,卻不沉重。她輕鬆而自在地走著,walks in beauty。裙子或過於冗贅,卻越發顯出身體裡面的力量。鏡頭追隨威爾克斯太太,走過田野,回到莊園,鏡頭越過她,穿過窗口攝入全家人。影片的基調或許已然設定:是田野的,還是社會的?是個體的,還是社區的?是浪漫的,還是現實的?

接下來的情節進行的乾淨利索,面相熱情肉感的Helen戀愛失敗,引起了兩個家庭的尷尬,鬧劇匆匆收場。也是同樣心不在焉的海倫誤拿了Lenoard的雨傘,後者對前者的窮追不捨直到分別那一刻才顯露原因——他實在是窮得連一把傘也丟不起的。

Lenoard面相高貴堅毅,有著德國人一般筆挺的鼻子和簡潔的下顎,絕不是個下等人的長相。在他回家之後與未來妻子對話的那個畫面,他始終無法忘懷與這對姐妹相遇的場景,這場相遇又以一場名為「Music and Meaning」的講座為因,浪漫的起源帶來浪漫的走向,但這並不是一個適合浪漫情懷生長的年代。

接下來並行的兩條線是兩段友情漸篤,一是大姐Meg與威爾克斯太太的,一是Schlegel兩姐妹與Leoard的。前者的友情讓Mrs. Wilcoxes在臨終前把霍華德莊園遺贈給Margaret,而後者的友情則讓Schlegel兩姐妹因關心Leoard,誤信Mr. Wilcoxes的消息使Lenoard丟了工作。

從此矛盾正式開始激化。是否要遵照Mrs. Wilcoxes的意願轉讓亡妻的產業?丟掉工作對於一個社會底層青年又代表什麼?兩條線的矛盾繼續推進,Mr. Wilcoxes謹慎的接近Margaret並向她求婚,而Helen卻因為同情Lenoard的境遇與整個上流社會決裂,不惜帶著Lenoard與妻子一起來到Mr. Wilcoxes女兒的婚禮,這揭發了一個更深層的矛盾,Lenoard的充滿肉慾的、絕不文雅的妻子十年前曾是Mr. Wilcoxes的情婦。到此為止,三個階級就這樣相遇了,三個階級就這樣糾纏在一起了,三個階級的慾望和恐懼都得以呈現。對於他們各自慾望和恐懼的揭示將界定他們各自的人格。

在相遇的那一瞬間,比起Lenaord的妻子,Mr. Wilcoxes流露出更大的恐懼,他拔腿就走,頭也不敢回。在下一場戲中,他不斷跟Margaret懺悔著這段情史,導演很簡潔地用了三個片段來表現他的絮絮叨叨,每次Margaret都說「我原諒你」,一個鏡頭結束,另一個鏡頭開始,他又開始講述。Mr. Wilcoxes恐懼的是面對十年前被自己拋棄的情婦,或更抽像一點,他恐懼的是面對那段不為主流社會接受的歷史,恐懼的更是自己不願意面對的陰暗面人格。Mr. Wilcoxes面對恐懼的反應是表現得像個孩子,傾訴,求得原諒,即便Margaret已經數次說「我原諒你」也依然無法停止懺悔。他所慾求的是他所行為的,他慾求被傾聽,被接納,被原諒。之後他便可對這一段歷史結案陳詞,把它當做已被清理過的人格。

在當場,另一個表現出極大恐懼的則是Helen,她狀似瘋狂地將Lenoard與妻子帶到婚禮現場,要為他們求得一個公道。在Lenoard的失業中,Mr. Wilcoxes給出了錯誤的資訊,但選擇將這一資訊傳達給Lenoard並強令其接受的是Helen本人。Helen的慾望一直在她的行動中體現出來。在最初,她有一種女英雄般的慾望,將與她人格相似的Lenoard從貧困的生活中拯救出來。一旦她發現自己的夢想成了噩夢,就開始歸罪於人,把Wilcoxes和Margaret作為錯誤的始源。接下來,她以自身行動證明了她的進一步慾望——要改變Lenoard的生活。

Helen的慾望對應的也正是她的恐懼,她無法見到Leoard失望或失敗,這比她自身的失望或失敗更難以忍受。在與姐姐決裂的日子裡,她一人走到了俄國和德國,與英國相比, 都是更為荒蠻的地方,能夠維持她的浪漫情懷。Helen投射了她自己在Lenoard身上——一個充滿激情,追求美和愛的年輕人必須被好好對待,這是Helen精神世界的絕對命令,凡不服從者必被懲罰。這種好好對待在她自身的行動中體現為與其做愛,以及讓弟弟寄去五千元支票。與Lenoard的行為相匹配的,L不需要憐憫和同情,退回了支票。Helen也不需要同情,她拒絕回到倫敦探望親人。這是一種拜倫式的英雄形象,他的慾望從一開始就導向自毀,他的恐懼是無法實現自毀——凡是與自毀衝突者都是敵人。

Helen和她的愛人Lenoard兩個同為敏感而浪漫的藝術青年,在伴侶的選擇上也具有同樣的特徵。他們都情不自禁地選擇拯救那陷於苦難的,哪怕自己隨之毀滅也在所不惜。Lenoard與自己的妻子不曾真正交流過;Helen與Lenoard也不曾。正如L所言:你根本不懂得我們的生活,在我們而言失敗了就是失敗了。Lenoard與妻子中間是文藝與美的鴻溝,Lenoard與Helen之間是對生活苦難的經歷和理解。

在影片中,另一個表達出強烈慾望的人物,或說人物的組合是Wilcoxes家族的子女們,以其長子Charles為代表人物。Charles與其妻子、姐妹從一開始就積極地反對與Schlegel姐妹來往。在性格上,Charles是個粗魯、沒什麼文化的人。他在父親與Margret的接觸中一再反對,在婚後M把自己的傢俱移入霍華德莊園也頗有微詞。而在得知L是Helen孩子的父親之後,居然在盛怒下用劍砍向對方。這種極度暴烈的行動從何而來?斯賓諾莎把這種由情感導致的過激行動定義為「熾情」。何種熾情是由什麼引起的?這種仇恨從何而來?難道僅僅是因為對財產的在意?Charles之前對Margret弟弟Tipi的輕蔑可以看出他瞧不起這些上大學的人。但真正的瞧不起應是一種輕蔑,而他的攻擊性則說明他恰恰把對方看做重大的敵人。而Helen居然與一個沒有錢卻有文化的人來往,這是不是他的盛怒原因?

《霍華德莊園》給出了一對拜倫式英雄的青年情侶,Helen和Lenoard。充滿激情,追求美和愛的年輕人必須被好好對待,這是Helen精神世界的絕對命令,凡不服從者必被懲罰。但這種善待又絕不允許摻雜施捨和同情,因其所欲即鄙視及打翻世俗所能給予,故絕不接受世俗的任何幫助,不是世俗死就是文藝死。拜倫式的文藝青年必須正視自毀,自毀是他們一直在追求卻從不承認的隱秘快樂。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