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高地戰--The Front Line

高地战/TheFrontLine/BattleofHighlands

7.4 / 5,065人    133分鐘

導演: 張勛
演員: 高洙 申河均 劉勝秀 金玉彬 高昌碩 李在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ris靜

2015-09-24 05:25:22

《高地戰》:戰爭之殤下刻畫的人物群像——By Iris


《高地戰》由張勳導演執導,朴尚淵擔任編劇,聚集了申河均,高修,李帝勛,柳承修,高昌錫,趙鎮雄、李大為一批韓國實力男演員。2010年10月開始拍攝,2011年7月全國上映,這是我2015年看的非常值得被記住的一部電影,人物群像刻畫的戰爭之殤通過大場面的調度和人物表情語言的刻畫表現的很細緻。

電影實戰場面共投入了14000人(其中特技演員500人、槍枝45000部,僅一個爆破場面就動用了真槍61部、模型槍500多部、炸藥240克、雷管24000發。

影片把背景放在1950年南北戰爭停戰協議簽訂前夕,戰爭剛開始時,南北雙方篤定的預測戰爭將在一週之內結束。事實證明,完全不是這樣。

影片一開始是以韓國防諜軍官姜恩彪開場,因在公開場合不滿停戰協議遲遲不能簽定而被派往東部前線去調查一個鱷魚中隊中隊長的死亡,從這個中隊裡竟然寄出了北邊赤色分子給家人的信件,隨行的還有新任命的中隊長和名叫南城植的17歲新兵。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進入這場高地戰。

申日榮:韓國陸軍上尉
一個面無表情,長期靠嗎啡抑制痛苦的年輕軍官,通過自己的戰爭部署多次拯救了中隊士兵兄弟,包括以殘殺同袍的浦項之戰。

楊孝三:韓國陸軍上士
參加了1941年花白山戰鬥的獲得榮譽勳章,成為了他不停炫耀的資本,看上去油腔滑調實際上有著深入骨子名族榮譽感,而對於這場南北戰爭,他不多提及。

吳基英:韓國陸軍中士
這個情緒都寫在臉上的中士,開心就大聲笑,害怕就大聲罵,傷心就大聲哭,因為冷就理直氣壯的穿起北邊士兵的衣服,顯得有點軟弱,但或許這才是戰爭中最多數士兵的肖像。

南城植:韓國陸軍新兵
17歲的新兵,那張什麼都不懂臉、哪個什麼都不明白的孩子,也正是因為這樣,從恐懼上戰場到從死人堆里爬出來和戰友們歡快的喝酒蛻變,似乎也沒有花什麼力氣,因為他還不懂怎麼去思考。從家鄉帶來了《戰線夜曲》,這場被南北兩方軍人傳唱的思念母親的歌曲。最後死在北邊狙擊手的槍下。

狙擊手兩秒:
前半部份的描述看上去這是個沒血沒淚的女人,戰爭已經把她的人性磨的不見人影,對放過自己一馬並贈予巧克力的敵軍,機械化的舉起了槍,而當她聽到停戰協議即將簽訂眼角的淚珠時,人性從眼角的出口瞬間擴散到了全身。

二中隊隊長:
浦項之戰中二中隊全部陣亡,而且很多死於自己人手裡,自己苟活的愧疚感活活把他逼瘋,已經為精神病人一直在尋找自己的二中隊,提醒著所有人在這場戰爭中的苟活。

戰爭 孤兒:
在後方歡樂的跑前跑後的小男孩兒和小女孩,乍一看戰爭似乎和他們沒什麼關係,而從小女孩衝進來理直氣壯的舉起自己被炸斷的手臂問「我的手臂會長出來吧?」的時候,你明白,沒有一個人在戰爭中是置身事外的。

回到姜恩彪和金秀赫這兩個核心人物,戰爭對他們的影響體現在兩個人的蛻變上。1950年金秀赫被北邊帶走的時候還是一臉戰慄,3年後高地兩人再見,已經是一臉平靜。

本來是調查赤色分子薑恩飈開始加入戰爭,戰場對於停戰協議遲遲不能簽訂的不滿情緒開始初露端倪。「都在一個中隊,我卻不知道那傢伙是已經死了還是活著」「只要今天不死,或許就可以活著。」

姜恩飈防諜調查在十四號陣地有了進展:一個南北軍隊秘密的交易地點。這個高地已經在南北韓之間轉換30幾次,戰士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搶回來什麼時候又被搶回去,轉移物資顯得沒那麼必要,於是開始留下了小木箱。從一開始的惡言相向到漸漸成為交換物資:白酒、香菸、火柴、信件、巧克力、歌詞,雙方形成了某種默契。可見交戰的雙方士兵並沒有強烈的民族仇恨和對戰情緒,到底為什麼而戰呢?

轉眼幾個月,停戰依舊遙遙無期,滿臉戰爭痕跡的姜恩飈也開始問「到底什麼時候休戰?」而朋友不斷在死亡,包括「前線夜曲」南城植。

項浦之謎,這場讓所有人苟活在愧疚當中的戰爭也浮出水面,為了生存,同胞們選擇自相殘殺,而申日榮曾經是那個機槍掃射的劊子手。

同一時間的北方陣營,與南方有著雷同的情況,戰士們對長官「艾碌高地的最後一場戰爭」嗤之以鼻,對休戰的期待變成了麻木。

在一次必死的對抗中,金秀赫槍殺不顧戰士死活的中隊長,帶領兄弟突擊,最終死在敵方狙擊手「兩秒」的槍下,「我母親,臉想不起來了。」就在這一秒,淚點爆棚,姜恩飈到撕心嚎哭將且宣洩一絲鬱結。

最讓人無奈的是,被子彈打進身體的金秀赫屍體還是暖著的時候,停戰協議簽署了,你只需要再撐一下而已。

就在所有人歡呼雀躍的時候,故事反轉,死亡最後12小時!在協議生效的12個小時之前,雙方都在謀劃最後的戰線搶奪。戰爭還沒有結束,趁著濃霧,整個戰場兩端吟唱著「前線夜曲」和此起彼伏的哭聲,煽情到極致,在這個時候更像亡魂曲。

戰爭,刀槍、濃煙、死亡,白骨……遍野白骨,故事從一開始似乎就在暗示,這些手上沾滿鮮血的士兵,不可能活著走下戰場!

終於,12小時到了,停戰協議生效!倖存的姜恩飈回到十四號洞穴,「不是說很快就休戰嗎?你不是知道為什麼而戰嗎?」「我以前知道,時間太久了,不清楚了。」前線士兵的無助、無力和無奈噴湧而出。

戰爭的結果沒有人關心,戰爭的殘酷烙印在觀眾心裡。

Iris影評:
1、電影中出現眾多恢宏的大場面,遠距近景細節上的人物流動都很順暢,非常考驗導演的調度;
2、對於人物的刻畫依舊著重大鏡頭細膩的表情捕捉,個人非常喜歡導演從一個斜角度切入反應整個場景、人物結構的方式,畫面語言以小見大!
3、戰爭場面的震動,除了大場面的宏大,導演多處用從下往上腳步的角度配合鏡頭的旋轉,觀影代入感極強。
4、故事風格節奏上,雖然有觀眾提及多處過於煽情,個人卻非常喜歡。不是個人的英雄主義,也不是過度小人物的無奈,群像的刻畫將戰爭百態細膩表現。
5、明明是一部反戰的電影,卻讓我更深刻的體驗名族情感,那些為了我們的今天如此奮鬥過的最可愛的人。
6、同類電影《向著炮火》

作者:Iris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