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听说//听说

7.4 / 3,398人    109分鐘

導演: 鄭芬芬
演員: 彭于晏 陳意涵 陳妍希 林美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umou0123

2015-09-25 22:02:07

轉:你說我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請原諒我用拙劣的筆觸來評論這部如此感人的電影,很久沒有正式寫影評了,也很久沒有接觸如此讓我感動的電影了。原諒我這未及細想便已寫下的拙作。文章雖然文筆拙劣,但感情真誠。
——愧致
     作為海角時代與後海角時代之間的「真空時代」①,《聽說》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海角時代的餘溫與後海角時代的前奏,他貫徹了《海角七號》純愛的主題,同時也燃點了《翻滾吧!阿信》的勵志。甚至在後海角時代的其他電影中依然能看到這部片子的影子,如《那些年》中的陳妍希,《翻滾吧!阿信》中的彭於晏,都是《聽說》這部電影的扛鼎人物。而勵志的主題又是台灣小清新電影的獨特魅力,甚至是獨樹一幟的風格,但這其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那真摯的情感流露。
關於勵志
     要說起該片在台海地區的影響,恐怕就像是這部電影的語言一樣,「無需聽,無須說,但能感受到」。彭於晏和陳妍希在2011年的電影中早已為人熟知, 而這兩部電影一部是純愛片,另一部是勵志片,彷彿就像《聽說》這部電影的兩個孩子,各自傳承著台灣電影的血脈(其實早先看《翻滾吧!阿信》以為是一部愛情+勵志的模式,但看到最後才知是真正的勵志,所以十分感動)。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就是彭於晏與桂綸鎂的益達廣告,在上摩托車時雙手所懷抱的位置,在影片中也有明顯橋段,足以見得這部電影是如此深的人心。
     而另一方面,也體現的是台灣電影對弱勢群體的一種獨特關注,無論是《翻滾吧!阿信》里坐輪椅的接線員,還是《聽說》裡的聾啞朋友,都沒有賺人熱淚的去通過苦難生活的直觀體現來博取人的同情,相反,他們都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現,也是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他們只是和別人生活的方式不太一樣,比如臨近結尾處彭於晏帶著陳意涵去見父母,一切都解釋清楚,彭於晏對自己被誤以為是聾啞人感到很奇怪,但後來感覺不奇怪的時候所發出的疑問「沒什麼關係」一樣,正常人可以幹的事所謂的弱勢群體為什麼不能幹,就像正常人可以理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為什麼就認同不了弱勢群體的生活方式呢?這種心理就和富人對窮人同情一樣,影片裡麵館的那場戲,彭於晏不等陳意涵數完硬幣就搶先付錢給陳意涵所帶來的傷害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影片讓人物用一種向自我挑戰的方式來超越自己,最直觀也是最極致的便是奧運會的選拔,這就不僅是展現自己的頑強了,而是昇華到了與命運抗爭的針鋒相對。也因此,《聽說》與阿信這兩部電影雖然都是弱勢群體為主角,但達到的效果卻不是同情,而是感動,真正的為他們精神的感動,而不是對其遭遇所表達的可憐,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可憐,而往往人表達同情的方式就是可憐。所以,在情感上電影是如此的清新,以致於讓人忘記了「可憐」,正如片中陳妍希對陳意涵的手語告白,自己不需要別人照顧,別人對自己的照顧其實加重的是自己作為「別人負擔」的這種負罪感。這使得影片相較於普通國產的制式電影顯得更為真誠。
玩笑中的愛情
     愛情是該片貫穿始終的線索,而作為愛情這條主線的延伸《那些年》著實是帶人重溫了一把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高中時期的共同理想就是考大學),可以說是把愛情的純粹帶向了另一個高度,《聽說》中的愛情是跨越生理障礙的愛,這種愛與讀書時充滿幻想的愛是同樣純潔的,甚至前者還比後者更讓人感動,就如《神鵰俠侶》里楊過和小龍女,楊過是斷臂的,小龍女又是被人姦污過的,要是以現在的價值觀那就是屌絲配女吊,誰都看不上誰,之所以讓人感動就是這種跨越了生理障礙所沉澱下的愛情的那種超俗的境界。從古至今最讓人感動的莫過於灰姑娘的故事,也正是因為對這種愛情的相信,才會有人願意去愛,捨身去愛,而這種愛便流淌在了這部影片中,拋開陳意涵漂亮的外表不談(陳意涵除在父母見面中穿著時如此清新驚艷外,其他時候都是著工作裝,根本談不上有多麼的漂亮)彭於晏所扮演的人物喜歡的就是她的那種善良,努力,勤奮等一系列的品質,這種品質在當代是很容易被外表取代的,人們往往看到了外表的光鮮卻忽略了背後的骯髒。因此因愛而結婚成了一種風險投資,可就是這種因愛結合的愛情故事,才使得這種愛情也達到了一種很高的境界,相比較《那些年》裡的惋惜與不捨,《聽說》中的勇敢去愛明顯是高了半個層次,愛情不再是佔有而是真正的相互鼓勵,互相扶持,比較隱喻的就是彭於晏所飾角色的父母,一對胖子是那麼的般配,生活又是如此的可愛,共同經營家庭與事業,這樣的愛情才是真正被昇華到極致變成親情的愛情。雖然在處理上略顯幼稚,甚至在表達愛情的技法上過於直白帶來了一定的虛假感,但是瑕不掩瑜,換成是其他電影,也未必就做的比這部好,也因此讓人感覺,愛情是如此讓人神往,正如影片中彭於晏所飾角色對愛情的執著與樂觀所付出的努力,即使是現實的羈絆也願意盡力一試。
關於聽,關於說,關於愛
     要說起本片最感人的地方要數陳意涵與陳妍希的那段手語對話了,除了雙手碰撞的脆響,原聲配樂貫穿始終,沒有一句對白,只靠字幕與流淚的雙眼觀眾就已經被帶入了他們的世界,此時說話已是累贅, 無聲的語言伴隨音樂慢慢的滲入了觀眾的心,那麼的簡單與質樸,彷彿世間所有的人都屏息的聽,靜默的看,唯恐打擾他們的話。這真的是一段十分美妙的視聽體驗,讓這份愛不需要言語反而表達得更為真誠與樸實,尤其是那句「你不是我的負擔,你是我的姐姐」,「如果還有下輩子你還做我姐姐好嗎?」手語表達字幕傳遞,不在舌頭與嘴唇間而就在真實的雙手中,愛就是這麼真實可觸,既不偉大也不光榮,沒有生離死別,沒有病故意外,就是這麼平常,點滴感動匯成江河湖海,人的感情在那一刻得到釋放。可見影片對於愛的把握是如此的寬泛已經不僅侷限於男女之戀,也因此,在愛的主題這一表達上所體現的情感也更為真誠,成為該片最大的亮色。
其他細節
     整個影片行雲流水,情節安排恰當簡潔明了,但在臨近結尾卻略顯拖沓,尤其是特寫陳意涵對彭於晏說出「我喜歡你」時,過於直白反而與整個影片風格相悖,如果此話改為手語表達,其實在視聽上是更加含蓄的,也更加內斂,與整體風格也比較匹配。另一方面則是影片的結構問題,顯然是受西化的影響,採用了好萊塢的戲劇化結構,美女與帥哥克服艱難險阻終於在一起了,這其實也給觀眾帶來了一定的審美疲勞。畢竟當故事結局已經猜到時觀眾也就不會關心下面的時間了,所以在懸念設置上不如把陳妍希的奧運夢想事先鋪墊一下,從而平衡一下觀眾已經審美疲勞的心。不過也正是這些不完美,也才讓今後的電影有了更多的進步空間。
     《聽說》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平實而感人,人文關懷氣息也十分濃厚,在今後發展與完善中也必然會有更多的成長
①:鄙人拙見,以《海角七號》誕生的2008年算是海角時代,2011年《賽德克巴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翻滾吧!阿信》等電影的井噴所創造的本土票房奇蹟之後的年代 則是後海角時代,因為《海角七號》之後的漫長時間裡,評論界普遍認為除了《聽說》外再無其他驚艷之作。因此2011年後,鄙人認為被稱為後海角時代更為貼切。
(文/e t』aim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