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Evita

贝隆夫人/艾维塔/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6.3 / 35,837人    135分鐘

導演: 艾倫帕克
編劇: Tim Rice 艾倫帕克
演員: 瑪丹娜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強納森普萊斯 Jimmy Nai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uexing

2015-09-26 21:59:30

難以逾越的鴻溝


電影打分三星半。其中一星給韋伯,一星半給我摯愛的蒂姆·萊斯。
Evita是萊斯和韋伯合作的第三部作品,一出來掃掉了七項東尼獎。但這部劇目前幾乎不能找到清晰的視訊資源,無奈之下只得來看96年的電影了解劇情。
音樂劇改電影的結果通常是兩頭不討好。音樂劇本就重於形式,蒂姆·萊斯的劇又往往採用政治題材,意識重於內容。當中情節最為豐富連貫、適合拍成電影的其實是冷戰背景的《Chess》,然而這部劇的知名度並不太高,略顯遺憾。而改出來的電影,也就像《萬世巨星耶穌基督》的所謂電影一樣,從頭到尾沒有成形的劇情,完全是一盤流水帳。若當作傳記片來看,觀眾甚至難以從電影中看出人物的清晰形象,刻畫流於表面,平淡無奇。
劇情單薄是傳記式音樂劇(甚至絕大多數音樂劇)的硬傷,直到如今仍然普遍沒有得到解決。不過,音樂劇天生受限於形式,而觀眾們走進劇院,更多是為了聽覺上的享受。演員們只要擁有出眾的嗓音和歌技,加上無與倫比的音樂就已經足夠。劇情和故事結構只是點綴而已。《歌劇魅影》那種三流奇情小說的故事(對,我知道它的原作者是卡斯頓·勒魯),被韋伯妙手點成了金;《貓》的劇情更是兒童文學般簡單的一條直線,並不妨礙它在世界範圍內收穫巨大讚譽。相比之下,萊斯的劇本已經很有思想了。
但電影觀眾是欣賞目的截然不同的另一個群體,他們走進電影院,是為了收穫一段完整而有意義的故事。他們當中的絕大部份人甚至不在乎音樂,這與音樂劇的創作初衷背道而馳。當他們發現這部電影的劇情沒有預想中豐富、鏡頭運用和拍攝手法也並不驚艷時,欣賞慾望得不到滿足,從而很容易對整部電影失去興趣。無法解決劇情這一致命傷,音樂劇改編電影只能吸引極小的一部份觀眾,也就是,本來就會因這部劇而走進劇院的人。
隨便舉一個例子,《貝隆夫人》中Che這個角色,是戲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定位——這類角色往往抽離於大部份關鍵劇情,其作用是講述、引導和評價故事的發展,有時也會借他們的口抒一抒主角的情。歐陸音樂劇中的近似例子不勝枚舉,Sisi中的盧凱尼,歌夏特作品《茱麗葉與羅密歐》中的默丘西奧,NDDP中的格蘭古瓦一定程度上都屬於這類定位。但是,這樣的角色一旦出現在電影中,只能令人感到電影導演的失敗,因為他居然無法有效利用必要角色,來將一個故事表述清楚。
回頭來說這部電影,我認為麥當娜唱得算是不錯,只是演技差一些。雖然我並不了解歷史上真實的貝隆夫人,卻感到電影中麥當娜飾演的艾薇塔身上缺乏一種沉穩的霸氣。她的氣質確實更像一位女演員,而不是一位政客或政治家。
其他也就不強求了,畢竟你不能用音樂劇標準去要求它的歌唱,也不能用電影標準去要求它歌唱之外的部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