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螻蟻

2015-09-27 23:24:33

中國版十二怒漢


    先說說電影給我的整體印象吧,電影產生的大環境是前有十二怒漢的經典,又有全民目擊展開的司法話題的討論,從整個故事來看,導演的創作意圖(至少表現出來是這樣)是想借一個案子引起人們小到司法制度,大到民族文化的思考,影片中檢察官不斷地說「我就是想討論討論」,就代表著導演的觀點,目的是想要引起人們的思考,於是導演找到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質的代表人物:賣保險的,警衛,房東,老頭,檢察官,小商販,急診科醫生,背景不太光明的人,房地產富商,計程車司機,數學老師,大學生。導演對角色的處理應該是花了很大的功夫的,包括戲份的取捨,演員的特質及造型應該是經過精心的設計,比如計程車司機的黃色襯衫,地產商的紅色手絹,偏分男的紋身,但這一切細節猶如舞台化的特寫表達反而在電影中顯得人物被過份的符號化,導演在人物設計的過程中犯了一個中國導演常犯的錯誤,就是劇中人物都帶著他們的文化屬性,但是並沒有其職業屬性,其職業也僅僅是在台詞中進行了帶過式的表述,使他們雖然存在,但不真實。
    這部電影對自己的定位是頗具野心的,因為他的高度在世界來對「中國式」的東西進行一個探討,所以在意識形態上來說他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卻又沒有給出足夠好,足夠多的資訊來引導觀眾思考,所以給人一種膚淺,或者看不明白的感覺。而且案件本身並不復雜,人物思考邏輯性不夠強,討論的進展隨著證人被一個個質疑發展是比較緩慢的,由於劇中人物趨於感性,給人一種索然無味的感覺。
    再來說說場面調度,這是此片最值得改進的地方,導演是舞台導演出身,對場面的控制還停留在舞台劇的層面上,演員基本上都在靠台詞和極大幅度的動作推動故事發展和闡述自己的想法,這是非常舞台化的表達方式,另外在檢察官發現線索時一個環繞鏡頭打光風格一下由陽光普照變為冷靜地低光,隨後打雷開始下雨,再到計程車司機開悟天晴,包括最後那個所有人找到自己的兒子那個特別裝逼的長鏡頭,這些東西都說明導演對場面調度還是有一定的想法,但表達方式還比較幼稚,不太熟悉電影的語法規則。這樣我來系統的說一下把:
1.燈光風格:整體風格是區域高調和高反差的,因為場景設置在室內,燈光從窗戶外面打進來,難免會有些硬,這也對刻畫衝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導演在這方面做的還算不錯。
2.鏡頭角度:多為平視和俯視,代表的是一種冷靜,客觀的視野,強調了導演「讓你們想想」的態度。
3.色彩:色彩變化比較多變,但是風格較為舞台化,傾向於形式主義,個人感覺,太過花哨。
4.密度:影片中提供資訊的媒介幾乎都在演員,在電腦,刀,水等道具出現的事後均為特寫,畫面傳達的資訊是比較簡單的。
5.構圖:這方面沒什麼可說的,在陪審員之間的關係的表達中還是用到了一些構圖技巧,包括在陪審團意見傾向於無罪的時候計程車司機的手搭在說話的房地產商的座椅靠背上,這些細節還是有的,但是這個時候手的對比度過高,反而轉移的觀眾的注意力,這種表現方式有些刻意,和道具呈現時會給特寫是一個道理。
6.形式:故事發生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但是攝影風格是開放式的。
7.景框:大部份設置還是比較松,中全景居多導演很少對人用特寫估計是對表演之間的流動性比較在意而不注重個體刻畫。
8.景深:全劇的景深設計都為了把觀眾的目光吸引到演員身上,沒有過多的被使用。
9.演員的位置,表演位置,距離關係:這三者我放到一起說,可以說導演在這方面的表現比較突出,演員位置關係是經過精心編排的,比如說持幾個觀點的人分散在人群中,發言順序和爆點人物,包括幾個小高潮和兩個大高潮在時間線上的安排,導演一定是十分注意的,但有時又有點拘與這種形式,比如說動刀子那場戲,其實本身是不具備成為高潮的條件的,但時間到了,導演生生用音樂和表演造出一個高潮,就讓人覺得有些扭捏。
以上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電影舞台化痕跡太重,導演對電影語言不熟悉導致的。
    再來說回劇本。
    這是一個不怎麼新鮮的故事,十二怒漢因其製作成本低,衝突點多,涵蓋面廣等特點可能是史上被翻盤的最多的電影,所以故事本身不具備獨特性,案情很簡單,容易讓人猜到結局。
    劇情上講,「鉤子」就是有罪和無罪的比例,強烈的節奏控制在時間上把握得還是比較好,但在內容和程度上欠佳。
人物的目標性(比如房東和小販都想快點結束)和對抗性刻畫是用足了力氣,甚至有些過頭,人物的目標變化戲劇性也很強,這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輔助人物提升故事的總體價值,這一點並沒有體現,中場唯一出現的老師,似乎只是來打醬油的。
主人公都有明顯的缺陷和不同的價值觀,應該說他們的價值觀在中國人中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他們背後的故事海還不夠豐富。
故事的主線推動力太弱,故事價值取向是越來越模糊,這對單線敘事的故事來說簡直是硬傷。
鋪墊還是有的,但是調色和目的沒有按照鋪墊走,至少沒有走得很好。
並不是每一場戲都有支持劇情發展的功能,場與場之間的切換都是用上廁所,人們散開等硬切的方式,很不成熟。
影片大高潮並沒有讓人覺得很期待,反而有種早就料到的感覺。
激勵事件有為故事提供驅動力,人們由不關心到關心,再到認真思考,這是很好的。
視覺的張力的建立和釋放是有的。
人物不符合早今晚出的原則。
不具有視覺上抓人的開篇,且全篇不具備視覺驚艷的空間和可能。
    以上為我從演員,場面調度,劇本三個角度進行的影片分析,請多多指教。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