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徐一一

2015-09-28 22:02:46

人心如濾鏡——十二張因掙扎而扭曲的臉


第一、一切證據都是支撐我們成見的藉口,這就是我們判斷的無窮迴圈。

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無論是跑出租的單親爸爸、幹校園小買賣來陪審團幫忙的小黃馬褂、西裝革履抽菸斗的建築師乾爹,甚至一臉正氣的檢察院8號先生,都有一張扭曲的臉。在平常壓抑了太久幾乎要破壁而出的委屈和不甘,一邊小心翼翼維護自己脆弱不甘的自尊,一邊忍不住要咆哮出自己困惑而無解的人生。
究竟什麼樣的社會才會引起所有人的不滿意?答案也許就是現在這樣急劇變革後趨於穩定的社會。大家親眼目睹了真正麻雀變鳳凰的絕佳範例,又親眼目睹了鳳凰重又跌回深淵的可怕面孔。周邊時時刻刻發生的American Dream,發生在自己身上卻都是無法言說的一點一滴。基本上所有人對自己生活的評價都是入不敷出,付出的遠大於得到,但就是這樣一點點得到,也是戰戰兢兢的心虛。這顯然不能簡單歸咎於社會保障不完善。
我很想做個調查,在央視去年漫天遍野的「你幸福嗎」的提問後頭,加一句,「你踏實嗎?」或者更尖銳一點的,「你心虛嗎?」不管你認真的對待每一秒鐘還是渾渾噩噩度日,總感覺人生是不安穩的。不知道何時何地一個飛來橫禍,你的一切就那麼歸零。讀者或者青年文摘從小告訴我們,要擁抱人生的變化。等我們長大以後才知道,雞湯說得好,雞湯不管飽啊。

第二、人只能感受自己的感受,卻可以判斷別人的得失。這種評判的權力,因為太廉價直接所以常被濫用。從《搜索》開始,這種題材逐漸活躍。人的大腦,就是濾鏡,只要有濾鏡,就無法顯示事情的原本色彩。濾鏡可以儘量自然,但無法消除影響。

第三、之前扯太遠,回到電影本身。
這電影感覺真省錢。大部份鏡頭在簡陋破舊的教室(倉庫?)里完成,沒什麼大牌演員,認得的就是何冰、李開復。計程車司機倒也是熟臉,一直覺得這位演技相當浮誇,在這個電影裡倒還是挺走心的。
12位基本都是些鮮明但不飽滿的形象。鮮明是因為非常明顯的招牌化和標識化:外來務工的河南警衛,敦厚,有點傻乎乎,被本地人們歧視著;黑練功服的中年人,萬事歸結於出身;文革歷史的老頭,感同身受的是屈辱和壓迫;8號先生,捍衛真相的艱難和憤怒;小黃馬褂先生,為了蠅頭小利到處裝孫子……這讓故事顯得鮮活而真實。然而人太多了,細節的刻畫多少有點吃力,這是顯而易見的缺陷。

第四……最後的結局太和諧了,頗有點虎頭蛇尾。沒意思。如果能停留在最後一次舉手的12比12那一剎那,這個電影看得就太舒服了。

手機里有崔健的《一塊紅布》,下載的版本前面有一段的介紹詞,寫在這裡結束我的第一篇影評。
「很多時候我覺得我是個搖滾女青年。因為搖滾是一種清貧的、銳利的情感調調,在當中你能保持心靈的敏感和刺痛,不會庸俗到胸有成竹,一切盡在掌握的樣子。所以喜歡搖滾就像回到青春,因為青春時我們覺得自己,什麼也抓不住。」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