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aoysir

2015-10-01 00:31:30

走向公民覺悟——人情和人性與道義和法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十二公民》改編自美國《十二怒漢》的故事核心,借用日本《所羅門的偽證後篇:審判》那樣學校模擬法庭的形式,嫁接入中國的國情和現實問題,儘管結局檢察官身份披露方式不自然妥當,但不可苛責求全,全片做的很成功,獲得了不少獎項就是明證,可惜的就是宣傳跟影院排片沒跟上群眾需求,十堰城區現在有六七家影院,愣是沒看到哪天給一場排片。
        雖然我工作職能也有普法宣傳教育一項,可是毫不客氣說,一個「六五」普法,比不上花錢請全國10%的人來完整看過此片。故事有兩個主要衝突:傳統地域人情理念與人性和現代法治思辨。特別穩定固化的社會結構和人們共同的經歷,使得人情和小地方族群圈子共同規則、利益維繫有深厚土壤,社會演進城市化公共化市民化自由化個體化,則變遷中思維與實際社會生活衝突全面蔓延。本片衝突跟和解一整個過程中,從根本上引出兩個議題:自我經歷和體悟對理性思辨、人情與非黑即白對法治和人性。道德里最重要的是正直和良知、和諧以及包容;法治最重要的價值是公正、秩序,也有寬恕。法治不能包治百病,它有巨大的侷限性,它也是種處處關係和利益的妥協,可是聯繫近期社會熱點事件,我們更能很清晰地看到,法治是道德的保障,不說壞制度壞環境逼迫人去做一個壞人,至少不能安心做好人,不能排除合理懷疑定為有罪無罪、做一個不用擔驚受怕的合格公民。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合法、合乎情理權益——這就是法治的意義和功能!
        而且,在形式上,利用虛擬法庭,比《所羅門的偽證》學生們自己審理好的一點是,家屬作為陪審員來決定有罪無罪,他們不同意見和社會身份、階層最終激烈激烈交鋒中能達成一致,更為孩子們樹立了好的榜樣。而對觀眾來說,他們同樣也是陪審團成員,卻又可以作為旁觀者不必因自己的地位、身份和利益而當局者迷,可以對照自己旁觀者清,因而能夠拋棄一己之私和固有偏見,真正看清自己也讀懂人情、人性和法治的區別異同與關聯,這是一堂最好的法治課!
         對於結尾通過撿回自己證件給觀眾透露其檢察官身份這樣的揭示、很不自然很生硬的遺憾,我的建議是,結局教授出面表示非常讚賞他們的負責表現,並且表明陪審團討論爭吵的一整個過程已全程錄像,事先未經允許,看他們是否同意留下作為之後的教學留存檔案資料,然後孩子們表示為自己的親屬驕傲,這樣就顯得充實自然了許多!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