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紅色小提琴--The Red Violin

红色小提琴/红提琴/

7.7 / 29,109人    130分鐘 | France:140分鐘

導演: 佛朗科斯吉哈德
編劇: Don McKellar and 佛朗科斯吉哈德
演員: 卡勒洛謝奇 Irene Grazioli Anita Laurenzi Tommaso Puntell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戎馬書生

2015-10-02 06:51:21

悽美的紅提琴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五張牌,五個故事。奇妙的敘事方式,每一個都盪氣迴腸。
    第一個故事,小提琴的製造者尼古拉-巴索蒂,悽美。妻子難產而死,難抑悲傷的他,把愛人的血塗在小提琴上,從此,傳說中的「紅色小提琴」誕生了,這裡紅色的小提琴只是一條主線。
    第二個故事,天才琴童卡斯帕-威斯。純淨得讓人心碎。孤兒好像生就為了音樂,他與音樂同生死,且決不向權貴妥協。為音樂而殉道似乎是唯一歸宿。摧殘美似乎是藝術的永恆魅力,這把紅色小提琴卻被盜墓者攫取。
    第三個故事,吉普賽作曲家福雷德里克-波普。激情得讓人窒息。波普的愛情就是音樂,音樂亦是愛情。然而自從小提琴走進他的生活中後,波普的整個生命彷彿被它所佔據。女友最終意識到正是這把琴成為她的情敵,它就像女人一樣把波普牢牢控制在手中,滿懷妒火的她朝小提琴開了槍,然後決然離去。失去愛人的波普自殺身亡。正像愛人只是精神物化的形式一樣,紅色小提琴也不過是音樂的物化形式。
    第四個故事,文革時期的音樂老師項蓓。骯髒的政治讓人痛心疾首。雖然那把象徵精神世界的小提琴保留下來了,我們又該痛心於多少精神世界被摧毀。
    第五個故事,紐約鑑別專家查爾斯-莫里斯,道德與良知的衝突。莫里斯瞞天過海,偷梁換柱。然,這才是紅色小提琴的真正歸宿。虛榮的演奏家和嗜血的商人是社會的毒瘤,道德與藝術的衝突,不正預示著人類精神的回歸嗎?
   不得不承認,配樂的優美,但僅僅斬獲奧斯卡音樂獎,只能算是那些評委的世俗了。
    詞不達意,一部好影片如果還能讓你說出什麼來,說明理解太過膚淺。它要表達的遠非我們這些俗人所能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