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迎風的風箏

2015-10-03 03:56:55

這只是12人,尚且如此費勁,何況16億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到前面不少評者提到,12XX這個經典劇本,有四個版本,而我只看了中國版的,畢竟符合我的胃口,先點個讚。
      先說點不重要的,影片的開頭是法學院的學生一次模擬法庭,有趣的是用的是現實的案子,這多少會引起轟動,是個看點。全片場景單一,然而又不是那麼簡單的背景,比如從下午到黃昏,期間還下了一場大雨,整個基調很平靜,雖然大夥兒更多的時候看起來像在吵嘴,但鏡頭裡的環境不失嚴肅的味道,特別是從天花板俯瞰的鏡頭,很有蘊義。我還沒二刷,整部劇的背景音樂不多,但有些插入的恰到好處,仔細回味一下,那時那景,音樂就是在調動我們的情緒,同時也在表達他們的情緒。真美妙!
      接下來說說覺得重要的東西。打從一開始我就猜到8號絕對身份特殊,但我看不明白,為什麼他的思路總會摻雜一些法理的東西進去,這樣反而不好理解實際中的案情(我是這麼認為),他表達出來的東西,更多的是讓我覺得他自己也在摸索,想讓別人覺得他也不是一個受過法律系統訓練過的人。影片中每號人的設置真的也是費盡心思,可以明顯看得出來作者想把中國社會塞進這12個人的意圖,但不巧,社會很大,還有一些人上不了檯面。我看的時候很詫異,假如就這麼12個人在這裡,真的能說上那麼長時間嗎?因為在我印象里,辯論更像是大家已經認定好自己的前提和立場,堅守到底的一場鬥爭,而真相卻往往不知所蹤,特別是我遇到的,大多是拿有爭議的題目來爭辯,到最後也得不出個結論,時間啊精力啊這些阻礙因素,導致最後不了了之,或者來個不那麼能讓人信服的結論草草了事。所以我挺佩服這台上的12個人都願意配合到最後的,才圓滿了這場證明會。
       如果我現在把1號到12號挨個分析一遍,那就像在說中國人而不是法律相關的東西了,所以這個工作留給想要知道這些答案和喜歡這麼去分析的各位。那我想說的是,學過法律的人,這麼一個案子,這麼少資訊量的證據,誰會馬上得出有罪的結論的人,他自己已經是個罪人,白讀了法律專業,哦,對,我們叫法學專業。8號打從一開始,頭腦就是清醒的,這點我們看到結局的暗示也就知道了,但他不能直接表露出來,不能說把證件直接拍桌子上,那麼大家或多或少就被權威唬住了,他要的是大家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來的出無罪的結論,要說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自己說服自己。(當然這裡不是為了純粹的說服,同時也是在引導其他人去意識到法律為何物,從而走上法律思維的軌道)大家都是演員,戲演得不錯,特別是戲中戲這點,我很佩服,拋開這劇本,大家也完全有可能這麼去進行這次證明會議,但大家都給自己設置了一個檯面上的身份,正如8號,會議開始他就不是檢察官,而是一個普通公民,硬是把自己的已有的法律體系擱置,而跟著大家從頭尋找法律的蹤跡。
       故事中的案子本身沒什麼亮點,畢竟現實中辦案的是經過法律正統訓練的專業人員(有些東西這裡就不說了,太累),通過證據主義這把刀來切開我國法律事業發展中輿論壓力的包裹,其實這裡說輿論反而是縮小了我想表達的東西的範圍,畢竟還有我們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這些東西才是真正阻礙法律進步的因素。
        大家有沒有發覺,在中國社會這張桌上,在這部戲裡,只有8號的思維一直是保持在客觀的立場,沒有感情困擾,(確實有,難以抑制的爆發了幾次,但是我要指的是辯論中,跟辯論內容有關的話語),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要講述一段自己的經歷,為什麼?因為我們都是人,是人,就避免不了這種情感上的干擾,你以為那11人最後得出無罪的結論就是法律的勝利?哦不,是中國法律的勝利?可笑,12號到最後都不知道到底是有罪無罪呢,3號也不知道是不是哭累了不想再「抗爭」下去呢,7號是不是還在配合整個局勢而不是他獨立判斷的結果呢,10號聲大還打斷別人說話甚至到後來那「妙語連珠」都其他人都聽不下去了這叫什麼邏輯...
         中國法律的道路還很長,什麼時候是個頭我也不曉得,這部影片算是不錯了,從一個會議來反映目前中國法律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是讓大家拍拍腦袋見識點關於法律的東西,但畢竟是部電影,能給大家的啟發就這麼些,真正的案子,我們不行就承認不行,好好的給專業人員去處理,別瞎摻和,影響中國法律的獨立性。
          筆者四年法學讀完確實學到一些東西,但走出學校來到中國社會,又是另一番心情。雖然這些話沒必要說出來,正如影片最後的字幕說什麼真兇落網,一點都不重要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