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流離者之歌--Dheepan

流浪的迪潘/流离者之歌(港)/边境战魂(台)

7.2 / 16,821人    115分鐘

導演: 賈克歐狄亞
編劇: 賈克歐狄亞 湯瑪斯畢德坎 Noe Debre
演員: 安東尼泰森 卡莉絲沃里斯里瓦桑 克勞蒂維納斯汗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雞頭井。

2015-10-05 04:54:44

此處並非天堂




今年坎城電影節,法國本土導演雅克·歐迪亞憑藉一部《流浪的迪潘》奪得金棕櫚最佳影片獎,讓此前呼聲頗高的侯孝賢屈居第二、這個結果,雖使華語媒體們耿耿於懷,但也在情理之中。今年主競賽單元的五部法國片,被指責普遍質量低下,從電影節一開始就被各路影評人口誅筆伐。《流浪的迪潘》在電影節末段登場,來勢匆匆,還不等人們回過味來就迅速奪金雖然頗具戲劇色彩,不過細想起來,電影紮實的劇本,緊張的槍戰,再加上充滿社會關懷的現實題材,每一個環節絲絲入扣,代表法國成熟電影工業的水準,兼具藝術性和商業性,將大獎頒給他是最保險的選擇。更何況,新主席上任的電影節,總是有意無意地提攜著本土作戰的法國導演,擔任今年評委會主席的科恩兄弟又是犯罪類型電影的擁躉,《流浪的迪潘》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出生於電影世家的雅克·歐迪亞近幾年儼然法國最成功的類型片導演。在《流浪的迪潘》之前,他還算風光的履歷表中就已有過三次入圍坎城金棕櫚的戰績。2006年,講述被音樂感化的房地產小混混的《我心遺忘的節奏》更是連奪凱撒獎八座獎盃,成為當年最大贏家。在電影創作中,歐迪亞不時顯露出直指法國政治與社會現實問題的野心,並將其包裹在犯罪電影的外殼下,一邊祭出扣人心懸的類型片段落,一邊又通過日常生活的營造,提請觀眾那些看似遙遠的不安因素其實近在咫尺。2009年,其講述法國黑幫糾葛的《預言者》便是一例。到了《流浪的迪潘》,他大膽放棄法國明星演員梯隊,啟用三位毫無電影表演經驗的斯里蘭卡演員,用一部純泰米爾語電影,勾劃了一場發生在巴黎郊區的生活戰爭。

無論是密閉空間,還是開放地帶,雅克·歐迪亞都非常擅長在電影中製造緊張氣氛。《流浪的迪潘》開頭,泰米爾猛虎組織在斯里蘭卡內戰中燃起的熊熊火焰,一下就將生死一線的殘酷呈現於螢幕之上。此後,當一位名叫雅麗尼的女人和素昧平生的迪潘在風中等待船隻時,故事這才從絕地求生的窒息感中緩緩顯示出一絲生機。為了渡洋避難,雅麗尼和迪潘偽裝夫婦取得了護照,加入到他們這個臨時家庭中的還有一名叫做伊萊雅的孤女。空間的變化為電影注入了不一樣的氣質,《流浪的迪潘》好似一部製作精良的紀錄片,亦步亦趨地跟隨著三位難民,拍攝他們試圖融入法國主流社會的掙扎與無奈。當戰火歸於平靜,黑暗中忽明忽現的燈光向觀眾逼近,不安的感覺籠罩全身。這微弱的亮光,其實只是迪潘販賣的閃光頭飾,它們彷彿微弱的希望之光,蘊藏著千般心酸,卻支撐著迪潘卑下的生活。同時,電影仍沒有忘記處理更為複雜的主題:難民間的情感培養。在這裡,雅克·歐迪亞結合了社會劇和愛情劇的拍攝方式,一面向外探索移民朝不保夕的工作與生存,一面向內探索著臨時家庭成員間的漫長的認同與磨合。雖然生存條件惡劣,同是天涯淪落入的悲憫消解了個體的對峙,不時出現的幽默亮點也讓故事逐漸擁有了更多溫暖的底色。

電影時刻關注難民融於主流社會的艱辛是目前法國電影一大流行主題,從《觸不可及》到《桑巴》,種族、宗教矛盾日益尖銳的當下,這一議題無疑彰顯了法國電影界的現實關切。隨著歐洲政治難民危機的日益加劇,《流浪的迪潘》更現實出了其介入現實的政治野心。

作為一名千辛萬苦來到歐洲的政治難民,迪潘無法逃脫對過去的記憶,彼時,作為游擊隊員的他就好像熱帶雨林中脆弱的動物,只能無奈地將自己龐大的身軀掩藏在樹葉之後。歐迪亞兩次重複使用「大象」的意向,無疑表明了這一點。然而,法國也並非安居樂業的天堂,逃離戰爭的迪潘不過是從一片叢林來到了另一片森林,幫派叢生的郊區廉租房裡,火拼和對抗仍舊是生活的主旋律。以處理暴力聞名的雅克·歐迪亞在故事的開頭就埋下了令人不安的暗線。這條閃爍著火光的導火索引向敘事的爆炸,迷失無助的移民,將最終成為混亂社會的受害者。此處與彼處,並未見得有多少不同。

和《預言家》一樣,《流浪的迪潘》的黑色暴力離日常生活僅一步之遙,雅麗尼為了賺錢補貼家用,在小區的一家黑幫老大家做護工,平日裡與她和善有加的混混們,下一秒就有可能拿著衝鋒鎗衝出房門上街火拼。影片小心翼翼地保持著敘事節奏的不溫不火,營造出一種家長里短的氣氛,歐迪亞慢條斯理地積累情緒,直到最後的絕望爆發。通過《流浪的迪潘》,雅克·歐迪亞完成了對斯里蘭卡政治衝突及歐洲經濟動亂的雙重批判,他並沒有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試圖拯救第三世界人民,而是充滿同情地為他們設計暴力反抗的唯一出路。電影包含了對於戰爭的細緻描摹,也著重刻畫了法國貧民窟街區的慘澹現狀。如果說,電影中難民之間,甚至難民與小混混之間培養起的細微情感給人以短暫的希望,那麼電影后半段的急轉直下則表達了導演的絕望。然而在這裡,歐迪亞卻顯示出了自己的短板,或者說,在對現實題材的處理中,看似漂亮的類型電影捉襟見肘,甚至將電影原本濃郁的社會訴求推向了虛無——也許是出於商業發行的考量,雅克·歐迪亞畫蛇添足地為電影設計了一段大團圓尾聲,這也被認為是電影唯一的敗筆,這顆撫慰人心的糖衣炮彈,不僅削弱了電影黑色暴力的狠勁,更降低了通篇的批判力度。除此之外,滴水不漏的劇本已是難得,素人演員真切感人的表演,又為電影增添諸多光彩。

《21世紀經濟報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