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你主閒

2015-10-08 00:10:16

漂洋過海的孤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整部電影的基調比較暗黑,幾乎所有的人物、動物都是醜陋,殘缺的。醜陋的瑪麗媽,瑪麗醜陋的胎記和雀斑,瑪麗丈夫說話口齒不清,鄰居的空曠恐懼,馬克思的獨眼貓......太多太多,我想這也剛好印證了馬克思最後一封信說的話,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那就是自己的一部份。
    故事情節的細節有很多令人覺得很有深意,也許導演的初衷並非如此,但是我有我的解讀罷。
    兩個孤獨的心在機緣巧合下成為筆友,雖然我還是沒看懂他們之間是否有了愛情的因素。從瑪麗8歲多一直到上大學結婚,這期間十多年的筆友,我相信在兩顆想要得到依靠的心裡,是真的把對方當做了最信賴的人。在最後一封信中,他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唯一的朋友。可是我有些想不通,馬克思的鄰居應該也算他朋友吧,難道是因為心靈走得不近,所以不算?
    馬克思收藏了所有瑪麗寄過來的東西,那個毛絨球,紅紅的顏色,被馬克思粘在自己的猶太帽子上,在周圍灰黑的環境對比下,是鮮明的,有一些滑稽,卻又感覺壓抑的生活多了些許活潑。還有瑪麗第一封信的自畫像,一直放在鏡子前。馬克思第一次收到來信,說,感覺你是個快樂的人。也許把瑪麗的自畫像放在鏡子前是想讓自己也變得快樂一點,是啊,馬克思說過,他的面部不會笑,但是他的大腦是在笑著的。
    雙方都是用自己的習慣改變著對方,瑪麗愛上吃了巧克力熱狗,馬克思死前都還在喝煉乳。各自懷著忐忑的心把信和物品寄出去,又懷著期待的心情想要收到對方的來信。
    馬克思始終還是年齡比較大的原因,很多事情雖然有精神困擾,卻能夠給瑪麗很多建議和解答。瑪麗出書的那段時間,結婚,上台演講,變得自信。我相信馬克思的功勞占很大。卻也同樣是因為馬克思,讓瑪麗變得像曾經自己的母親那般頹廢、絕望。
    還有最後發生在瑪麗絕望時候的希望,那孩子跟母親以前一模一樣的胎記。可能我的理解是:瑪麗的不自信源自胎記,後來本來是攢錢去看筆友的錢去做了修容手術去掉了胎記和雀斑,但是這種缺陷還是延續了下去,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並且這種方式還暗示了在瑪麗最絕望時候的希望。
    最後的結局,令人惋惜,卻又覺得合情合理。如果馬克思沒死,那又是什麼樣的情形呢?也許會趕她走?也許她留下來了?還是她去的時候早已人去樓空?這樣的結局,也許是最好的結束,有著遺憾,卻又帶著希望和緬懷。有時候,想做的事情就要堅定吧,別錯過了,讓自己後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