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③②℃ⒸⒸ

2015-10-10 08:57:09

難得的對於別人家的陪審制度思考的電影 不劇透


不管是十二開頭的那部片子,以前都沒有去看過。
但看過十二公民之後,對原作的嚮往是有的,只是依舊不會刻章去找來看。

低迷票房,正反映了觀眾對被殖民思維的自覺抵制!反正片中表達的什麼都好,和咱們扯不上半毛錢關係。

對於十二公民來說,個人覺得是一部鏡頭感十足,劇本在國內來講中層偏上,腳本,分鏡一塌糊塗的電影。
編劇在本土化的過程中,著實是功力不夠,主線設定太過牽強,牽強到最後作為檢察員的男一撿起證,我依舊覺得缺失了些什麼。
假使,在改編一部優秀的作品,並且本土化的過程中實在找不到好的勾子,其實架空,或者以描寫歷史的背景設定,不是比更在這個牽強的虛擬陪審團制度要強得多嗎?
眾所周知,我天朝體制沒有陪審制度,所以這在本土化的過程中,編劇的功力就顯然很是重要。
比如,不要強行拉入陪審團的制度,仍以這十二職業構成,人物背景,還是以大學聽證為主線發展,加入學生們的辯論,從而激化這十二個參與到討論中,這樣的主線發展會否比更在更好呢?
又比如,乾脆不需要所謂的陪審機智,將男主設定為一明公安人員,發覺了其實這案子中的富二代是冤枉的,媒本開了一檔節目,但在輿論都認為富二代是有罪的情況下,男主參加節目,並自圓其說,從而引發司法思考,這樣的主軸又是否合理呢?
當然假使歸於假使,就十二公民呈現出來的觀感來說,是偏中下的,我將這種不算太好的觀感體驗歸類到導演的不成熟上面。

鏡頭感分分鐘讓我齣戲,也是使本來就不具代入感的劇本,於一些生硬的演員來講,不像是在戲中,更像是尋著鏡頭,在表演,費力的去想讓觀眾理解每個人的職業,背景,人物小傳。

攝影讓我感覺是一個很年輕的新手,對焦,虛焦完全是在亂玩,很有幾個鏡頭構圖明明很好,結果下一秒立馬又到了一個便扭的機位。

比如,很有幾個鏡頭,比如男主在北京人嘩嘩叨的時候,忍不住離席,就算不給特寫,你給個半身也好吧……
說到特寫鏡頭,既然要體現紋身男的過去,開頭逼都裝得那麼逗了,劇情難得到了他的時候,卻沒有一個眼部特寫,這就好比你拍舌尖上的中國,從選材到製作你都拍完了,臨門一腳,解說就兩個字,好吃。

肢體衝突發生在男主與計程車兩個角色身上簡直就是編劇拍屁股想出來的,就現在的劇本而言,其他幾對衝突體發生肢體衝突的可能性更合理。

甚至於對於那個質疑,刀是向上還是向下,男主走上向去,在這之前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來計程車男是不會捅的。

而且那個段鏡頭,簡直讓人覺得浪費劇情,導演,攝影,劇本,都不知道是如何去想的。

假使用這樣的劇本: 紋身男在之前的劇情中,堅持富二代有罪觀點,男主幾次與之有言語上的站突,我要殺了你,也是出自紋身男之口。到了這個試刀的環節,眼中寒光一閃,也產生懷疑,伸手拿起了刀,嘴角勾起了一抹彎刀,挑畔地望著男主……
這裡來個大特寫,」你來試試刀。「

這不是顯得很有戲劇張力。

最後是結尾,撿證我就不想說了,過審嘛,我偉大男家公務員必須陽光強大,但那一個長鏡頭,調色都調崩了,又沒有小日本電視劇那般的觀感,配上這又一個鏡頭感十足的長鏡頭,我也是醉了。

總的來說吧,十二公民,在今年國內電影中,不管從商業片角度,或者從藝術片的角度來看,都只能打不及格,想來一沒有大場面,二不夠走心,三,本土化失敗,四,演員表演生硬,五,很多極奇不合理設定,六,編劇,導演,攝影全渣到一了。
有這六條,想來要出一部好片,也是不能,當然相比什麼小時代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畢竟是難得的對於他國陪審制度的思考,雖說和咱們的制度沒有半毛錢關係,但總歸會有點思考……

嗯……嗯。。就這麼多,沒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