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夢傳奇:奧森威爾斯與我--Me and Orson Welles

我和奥逊·威尔斯/奥森·威尔斯与我/星梦传奇:奧森威尔斯与我(台)

6.7 / 11,558人    114分鐘 | Canada:107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李察林克雷特
編劇: 荷莉潔特帕莫
演員: 柴克艾弗隆 克萊兒丹妮絲 克里斯汀麥凱 班卓別林 柔依卡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來自…

2015-10-13 19:23:35

被低估的「我和奧遜·威爾斯」


浮光掠影之下,這部《我和奧遜·威爾斯》的傳記片和其他傳記片沒有太大差別,浮華的時代背景,記敘天才的不平凡人生中某個激動人心的故事,彷彿是好萊塢流水線上的標準產品,它有自己的花活,比如戲中戲的結構,比如旁觀者的敘事角度,然而似乎也僅是如此。

實際上,《我和奧遜·威爾斯》是很特別的,戲中戲不是指電影天才威爾斯的導演經歷,而是他進入好萊塢之前的百老匯之路,這樣的用意可以揣摩(有意思的是,電影主要在「說戲」,「戲」之外卻到處是電影,《安倍遜大族》的旁白,《第三人》的「亮相」,《法外之徒》的狂奔,《贗品》的肖像……)。而旁觀者的角度也值得嘴嚼,不像《莫扎特傳》裡的薩里埃利或者《我與夢露的一週》裡的科林,他們是虛化的敘述者,這部電影裡,扎克·埃夫隆扮演的這個敘述者,可是真正的主角,威爾斯的氣息雖然在電影裡無處不在,但主角的遷移(之前戲劇背景的選擇,似乎正是在暗示這一點),卻透露出了「我和奧遜·威爾斯」之間真正的用意。

某種程度上,影片遠離了威爾斯,卻也讓自己變得更加完整。

在埃夫隆的視角里,他和威爾斯相遇的同時,也和很多其他人相遇,比如同在劇院工作的桑尼婭,比如在唱片店認識的格麗塔。這個角色的特點,在和這些人的交集裡逐漸多層次地展現出來(與此同時,威爾斯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刻板印象之中,控制欲強,自我中心,蠻不講理……)。不過這些特點,和一般的主角光環有著明顯的區別。在和桑尼婭的交往中,他是天真幼稚的。露水情緣在他眼裡是一生所愛,而對桑尼婭而言只是一次不錯的交往。桑尼婭雖然善良,但深諳處事之道,步步為營,為進入好萊塢做著自己的妥協和算計。兩者之間並沒有如埃夫隆所說的那樣呈現出道德原則和自甘墮落的對比,恰恰相反,只是凸顯了愣頭青的可笑。這番可笑在埃夫隆和格麗塔的關係里,變成了一絲憐憫。兩人第一次見面在唱片店,第二次是在博物館。格麗塔是一個真正熱愛藝術的文藝女青年,聽的了理察·羅傑斯,念的了濟慈,想的了馬塞爾·普魯斯特,在她的通曉面前,準備成為藝術家的埃夫隆,只有支支吾吾的份,他所謂的藝術細胞在與格麗塔的對照之下,更像是一種只為約會而準備的附庸風雅。

至於他和威爾斯,在這部《我和奧遜·威爾斯》里,埃夫隆是想要和威爾斯爭女人的(實話實說這是挺狗血的),既沒有才也沒有錢更無多少權的他當然是以大敗收場。傳記片裡,天才是混蛋,傳奇是奇葩的不少,但旁人,敘述者也好,局內人也好,總是或多或少和他們達到一定程度的和諧,但是這部沒有。埃夫隆和威爾斯以決裂收場,他和喬(詹姆斯·塔珀神似約瑟夫·科頓)的聯繫,也要比威爾斯來的多。諷刺的是,到頭來,埃夫隆還只能以威爾斯的言行來裝點自己,拿威爾斯的口頭禪來安慰女演員,拿威爾斯對莎翁的理解博得老師學生的讚嘆(這一點電影沒有明說可也顯而易見)

對了,埃夫隆的角色,叫理察,和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是一個名。一個沒成名的18歲的理察看著沒影史留名的威爾斯,這些澀澀酸酸又無知自得的東西,使電影變得更加微妙了。

所以,《我和奧遜·威爾斯》最後其實拋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它並沒有回答奧遜·威爾斯是誰,而是在問,理察是誰?進一步說,在威爾斯們這些天才面前,我們是誰?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