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福爾摩斯先生--Mr. Holmes

福尔摩斯先生/福尔摩斯的最后奇案(港)/思维的轻颤

6.8 / 67,922人    104分鐘

導演: 比爾坎登
編劇: Arthur Conan Doyle
演員: 伊恩麥克連 蘿拉琳妮 派崔克甘迺迪 真田廣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簡單陽光

2015-10-16 17:10:39

生命不能承受之孤獨


今天情緒非常不好,總是有種無法排遣的孤獨感徘徊不去,不可戰勝。
昨天晚上才看過老福,末尾有淚目,淚點低,不說明什麼問題。
只是那些徘徊不肯去的孤獨,總會彙集起來,告知人性的脆弱。

人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生孩子?
最大的一個原因,其實是為了對抗一個人獨處時無法承受的孤獨感吧——排除傳宗接代的生理衝動以外的內在精神動力。

人類的社會性在於人無法獨自地,自個兒生活?人一定是群體的動物,單只的人類無法承受孤獨而會趨向選擇自我滅亡。

所以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那些真正聰明的人,總有一種衝動要自我毀滅——這個世界若只有自己一個人無邊無盡的孤寂,存在有什麼意義?又如何堅持與延續這種存在?

朋友還有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偵探總是單身沒有結婚的?
我覺得吧,以智力為存在基礎與樂趣的偵探們,要破除孤獨感的難度超過一般人,與其他人在智力、觀察力、洞察力與判斷力的距離導致他們無法與世俗安然共存,不是不想,是不能。

朋友並不喜歡這個雞湯般的日本故事橋段,比起善意的謊言來,殘酷的真相更有價值。

只是,我想,真實、自由以及孤獨只有年輕的人們才有足夠資本承擔吧,因為年輕,才有足夠的體力、精力與意志對抗人性的弱點與本能的社會性需求,從而體會到真實與自由的樂趣,雖然有些殘酷,但有種另類的犀利與哥德的美。
只是當年華老去,我們在逐漸喪失這種對抗的能力,所以會變成溫和與妥協,以及智慧——以使自我存在下去的智慧。

某種程度而言,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向孤獨投降,就會在多大程度上溶入世俗,若能成功結婚生子,沉溺於恩怨情仇之間或者柴米油鹽之間,就是勝利。

那些求而不得的失敗者,不得不日日承擔這不能承受的孤獨感,無法排遣,無法對抗,只能任由其腐蝕,且不可預計未來。而對於這種負面情緒的體驗,與智力成正比,若越敏銳,則越徹骨,不可救贖。

當年,我是個獨身主義者,總是自信足以對抗所有的孤獨,以及以孤獨為樂。那個時候,有人和我說,你20歲時當然有人陪你玩,不會覺得獨身不好,反而享受,到了40歲時,誰陪你玩?我那時模擬了一個人孤獨終老的悲劇樣,把自己嚇到,於是,向著他屈服。

而現在,我已知道我無力對抗這種人性的弱點與頑疾。然後,不由人選擇地成為了一個獨身者,也就只能與這無可排遣與解脫的孤獨感為伍了。

不可知的未來,我們無能為力。
強大如老福,也會有衰老到無法對抗孤獨,不得不做雞湯的時候,我們的人生又有多少可能對抗?到時的不堪之狀,大約如此罷。
然而,無能為力。

所以,波羅最後為什麼要自殺?雖然可能直接的原因是他殺了人,但或者,只是無法承受這因為天賦而變得格外敏銳的感受孤獨的能力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