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武狀元蘇乞兒--King of Beggars

武状元苏乞儿/

6.8 / 3,966人    Taiwan:96分鐘 | Hong Kong:101分鐘 | UK:93分鐘


演員: 周星馳 監製: 袁和平 導演: 袁和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鐵心

2015-10-17 02:07:55

對於電影的歧視與誤解


    一
    「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洪日新念著這個話出場的時候,蘇燦還沒記起他。也難怪,誰能記得自己富貴時,隨手施捨過的一個乞兒呢?
    蘇燦認出洪日新時先是問他要回錢。可後來洪日新問蘇燦你要什麼,我成全你。蘇燦答,我想做回個人。洪日新:難道你覺得你不像個人嗎?蘇燦道,一直以來都不算是。他說的是,一直以來。無論之前作廣州將軍的兒子,大富大貴,地位顯赫的時候;還是戰勝考場的不公考上武狀元的時候;還是街頭乞討被打斷手腳之後;一直以來都不算個人。
    那麼問題是,他為什麼覺得自己不算是個人呢?我們可以把這段當作蘇燦人生的轉折點,在這之前,蘇燦做事儘是圖自己開心,嫖妓花錢,追女仔,考武狀元。包括失意之後躲在乞兒窩裡睡大覺來躲避現實。在這之後他知道要承擔責任,幫助別人,面對生活而不是躲避。此刻他後悔前事,於是覺得自己不算是人。洪日新道:非常好,非常好。
    於是託夢蘇燦,道蘇燦「享盡人間福貴,亦嘗遍人間苦楚,如今大徹大悟。」

   
    二
    周星馳有時喜歡賦予角色這種「天生」的潛質。如《食神》里食神下凡,《大話》里悟空轉世,蘇燦是睡夢羅漢,以及後來的《功夫》裡的萬中無一的武學奇才。
    與其說這是導演與編劇的夢幻,不如說這是世人的夢幻。想像著向蘇燦一樣在外面睡睡大覺,就會有人來搭救你。這份邏輯彷彿是,因為你受了那些苦難,所以你就會一定「苦盡甘來」。所以以前的苦難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會過去的,在堅持一下。
     人們常喜歡把自己生活的意義,加注於某一事件之上。會說「XX」是我平凡生活的唯一解藥。XX可以是音樂、藝術、文學,也可以是電影。電影作為我們生活的慰借,是要滿足於我們的幻想,我們需要被解救,總有一天會有那麼一個人或一件事,來拯救我,帶我離開著「無涯苦海」。也是因此,這樣的電影被大眾所喜歡所接受。
      
   
   
    三
    我這兩天在想,若是如《蘇乞兒》這樣的電影裡。雖然蘇燦富貴時和後來落魄之後重新振作起來時(躲在廟裡學寫字),電影裡分配的時間差不多。但是人在痛苦時感知的時間的感受要遠遠比幸福輕鬆時要來的漫長。然而電影裡蘇燦學寫字的過程就只有一閃而過的一個鏡頭。
    並不能怪電影不夠反映現實,只是對於一個故事來說,這之中的痛苦只是故事的一部份而已。就像給你畫了一幅山水畫,寫意不寫實。若是想看到山水紋理,就要那放大鏡來看了。所以電影本身是無罪的,他還是反映著我們的生活,作為藝術,滿足藝術家自我表達的需要。
    那麼《蘇乞兒》這樣的電影講的是什麼呢?講的就是一個故事,三分假七分真的故事。
    
   
    四
    粵語文化圈和國語文化圈是不一樣的。(我不知道怎麼準確用這個詞。)
    比如《國產零零七》里有個老梗,阿七總是叫達文西,文西。而達文西希望阿七叫他全名。其實這個梗原來的笑點是,香港人聽大陸粵語或者潮汕話裡面(他們認為不標準的粵語,方言粵語),「文西」和「聞屎」是同音字。在國語版本里,因為國語就無法理解這個笑點,於是被誤以為是無厘頭的廢話,反而覺得好好笑。因為誤解,反而成了風格。
    很多人愛周星馳國語配音的獨特的聲音,和周星馳無厘頭的風格完全結合在了一起。所以看周的電影就是鬧劇、搞笑、無厘頭。
    然而粵語版本的電影,就非常的接近粵語地區的市井生活,日常用語、粗口、黃段子。
    所以洪日新與蘇燦對話那一段,是用很平常很放鬆時的粵語對白。然而國語版本卻依然是「癲狂」的對話語氣。讓人無法接受其中的內容,無法受到感動。
    

   五
   即使是粵語區、香港,其受儒釋道的影響還是和國語區域是一樣的。所以對於人生的想像和對於人怎麼與他人、社會相處的解釋也是一樣的。
   因此,我們看到「你享盡人間富貴,亦嘗遍人間苦楚」,「如今大徹大悟」。這樣的邏輯或者句子,並不感到驚訝或者陌生。讓我們驚訝的只是這樣的句子,盡然是出現周星馳的這樣一部「無厘頭」的「市井」故事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