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福爾摩斯先生--Mr. Holmes

福尔摩斯先生/福尔摩斯的最后奇案(港)/思维的轻颤

6.8 / 67,818人    104分鐘

導演: 比爾坎登
編劇: Arthur Conan Doyle
演員: 伊恩麥克連 蘿拉琳妮 派崔克甘迺迪 真田廣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ecycross

2015-10-18 04:49:54

少年陳跡今遲暮


強烈懷疑這部電影的險惡用心:拍出來就是讓人心疼的。

爵士演老年偵探演得太真實,以致於我覺得那些神馬生死哲思、人性幡悟,都是附屬品;整個片子的核心目的只是為神壇上的舊日英雄描摹一場真實的衰老。

原著裡面對於福爾摩斯的退場是早有交代的:與老友華生笑對東風,指點江山,且共從容。頗有俠氣的尾聲倒是十分配得上福爾摩斯這一生傳奇。

然而導演大大顯然並不滿足於這種濃濃『小說家』味道的結尾,他要用一場殘酷而詳實的風燭殘年,來把福爾摩斯這個人坐實。這樣,偉大的偵探就像真的有血有肉地存在過,而不只是風裡飄散的故事。

所以我猜導演一定是個superfanboy。因為在所有關於福爾摩斯的衍生作品裡,多半還是在用緊張刺激的演繹推理為偵探再續盛年輝煌;而這部只為遲暮的電影,對福爾摩斯的愛有夠深沉了。

講真,片子殺傷力蠻大。進度條剛剛到六分鐘左右的時候,我一把老淚就掉到鍵盤上。雖然前面老態龍鐘的偵探已然在鋪墊心酸情緒,但下面這個鏡頭實在讓我崩不住:

福爾摩斯拄著枴杖,扶著把手顫巍巍地上樓,忽然停下來,費力地彎下腰,蒼老的手指探向地上一小撮白色碎片,小心地拈起一片搓了搓,鏡頭給目光一個特寫,然後看向頭頂老舊的牆壁。

他手指枯槁,眼神渾濁,但一舉一動間,當年的風采仍然可辨。

可是那已不是奪命的毒粉,不是沾了血跡的靴底泥土,不是殺手無意間留下的菸灰,不是引線上遺落的火藥。

身處之地也已不是一八九五年風雲詭譎的倫敦貝克街,而是半個世紀後蘇塞克斯孤伶伶的海邊別墅。

被他小心翼翼捻在指尖端詳的,只是家裡昏暗樓梯上的,最常見的,一小片剝落的牆皮。

關於衰老的一切,在這一刻淋漓盡致。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鏡頭已經夠我哭一下午,剩下的九十分鐘不用看了。

這部電影裡的老年福爾摩斯是感性而脆弱的。一個陳年舊案貫穿始末,他終於能像普通人一樣討論孤獨和死亡,終於學會了普通人善意的假話,並且為當年的直白言辭懺悔。導演這樣安排,是想把福爾摩斯更徹底地拉下神壇。但對我而言,這似乎沒有太大的必要,甚至略有違和。比起看他在時間的打磨下變得柔順易感,我更願意相信偉大的夏洛克福爾摩斯始終偏執而驕傲,歲月刻深皺紋,磨不去稜角。至於他的心靈,原本就溫厚善良。

電影的案情較弱,遠不及探案集裡的經典案子。然而誰又在乎呢。鏡頭裡每一處細節都像染了夕陽昏黃的柔光,節奏也如耄耋老人一般遲緩而溢滿恍惚的回憶,背景音里也彷彿會有舊樓梯吱呀之聲的幻聽。滿屏是一個大寫的英雄遲暮,觀者心裡是一個大寫的愴然涕下。

最後一個鏡頭是福爾摩斯用已逝故人的名字為石頭命名,裡面有華生,也有哈德森太太。他將石頭擺在身體四週,用日本的祭祀方法,面朝大海合十而拜。鏡頭拉遠,萋萋芳草,遼闊海峽,天地間只餘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朝聖般虔誠祝禱。

『往生者們其實並不遠,他們只是在牆的另一邊。』
『The dead are not so very far away. They are jus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Mr. Holmes,致敬所有孤獨而偉大的靈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