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福爾摩斯先生--Mr. Holmes

福尔摩斯先生/福尔摩斯的最后奇案(港)/思维的轻颤

6.8 / 67,922人    104分鐘

導演: 比爾坎登
編劇: Arthur Conan Doyle
演員: 伊恩麥克連 蘿拉琳妮 派崔克甘迺迪 真田廣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能多益

2015-10-20 10:40:10

Logic, Humanity and Loneliness


《福爾摩斯先生》可說是頗為成功在觀眾的潛意識裡埋下了一顆種子,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誤以為歇洛克·福爾摩斯是曾經真實存在過的人。

在這樣的印象之下,電影中探討的所有的一切都會格外直擊人心。而對於最核心的兩個主題,片子裡都出現了耐人尋味的前後對比。

其一是關於情感與邏輯的矛盾。電影開頭的時候,福爾摩斯就對羅傑說過:
「死亡、哀悼、悲傷……都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唯有邏輯是難得而珍貴。」("Death, mourning, grief... they are all commonplace. Logic is rare.")
這句話不止一次地出現,是他前半生的信條。
然而後來和小男孩爭執的時候,福爾摩斯卻承認,最後一個案子的失敗導致了他三十五年的自我放逐。最令人唏噓的是,當他的人生已近末年的時候,他已經記不起來當時錯在了什麼地方,也只剩下痛苦、內疚這些無足輕重的感情罷了。

電影的另外一個主題是孤獨。片中出現了太多關於孤獨的意象,直接的、間接的。
比如令人陷入抑鬱、不安和沮喪的玻璃琴(glass harmonica),比如福爾摩斯說自己是個「愛好學家(hobbyist)」,比如麥克羅夫特的第歐根尼俱樂部——一個成員之間禁止相互交談的地方,比如福爾摩斯和安之間的對話:
「死去的人們離我們並不遙遠,他們只是在牆的另一側罷了。而我們,在這一側的所有人,才是……」「孤獨的。」
還有福爾摩斯對華生的評價:"After all those years, John didn't know me at all."

邏輯是他一生引以為傲的東西,卻也讓他囿於孤獨。可是到了耄耋之年,當邏輯隨著記憶力一同消散而失去了助益,福爾摩斯還是陷入了他曾經不屑一顧的無用的人性當中,希求著陪伴與理解。

其實這種前後對比就足以使人動容,以致於安的案子的真相為何、是什麼導致了福爾摩斯的放逐,已經並不那麼重要。而福爾摩斯和管家夫人在醫院長椅上的那一段對話,在我看來則過於直白而顯得多餘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