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间谍之桥/间谍桥(台)/换谍者(港)

7.6 / 327,184人    142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馬特沙曼 伊森柯恩
演員: 馬克勞倫斯 Domenick Lombardozzi Victor Verhaeghe Mark Ficher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笑書

2015-10-27 17:27:28

「我是作為一個人,而不是敵人」 ---- Powers


昨天去看了 Bridge of Spies,影院裡坐的人不多,幾乎都是白髮蒼蒼的老人。看完後,全場都在抹眼淚。

電影是根據冷戰時期的一個著名的真實事件改編。一個美國保險律師詹姆士被法院指定為一個被CIA抓獲的蘇聯間諜Rudolf進行辯護。不久,美國一架U-2間諜偵查機在蘇聯被飛彈擊落,飛行員Powers 被俘。詹姆士受CIA之託,隻身一人赴東德以私人名義與蘇聯和當時的東德政府進行交換間諜俘虜的談判,並最終達成目的,Rudolf 得以與家人團聚,Powers也回到了美國。影片中再現了60年代初修建柏林圍牆時的悽慘場景。一堵並不算高的牆,隔絕了家人、朋友,也隔絕了生,隔絕了死。

從表面上看,電影裡兩個間諜在美國和在蘇聯坐牢受審的待遇差別明顯。在蘇聯,美國飛行員直接被法庭宣判有罪並判服苦役。可在美國,法庭居然給蘇聯間諜還找了個辯護律師,因為法律規定每個人都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可實際上,法官本意只是走個過場,無論是 CIA,還是美國民眾,都萬眾一心期待著這個蘇聯間諜儘快被判死刑,這也是為什麼找到詹姆士這樣一個從沒接觸過間諜案件的律師來為他辯護。因為,在所有人的心裡,人權和人道主義其實只是在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僅針對美國人而言,對於一個外國人、外國間諜,還需要給他人道主義嗎? 規則的制定或許只是一種理想,而規則的執行則是完全為著國家機器而服務。從這一點來看,這兩個國家兩種體制其實沒有誰比誰來的更高尚。

可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這個認真的律師詹姆士竟然不畏威脅不懼公憤,盡職負責的履行自己的辯護義務,最終 Rudolf免除死刑,被判30年監禁。他在法庭上的辯護詞挺有意思:撇開間諜這個工作性質,他只是在履行他的工作職責—為蘇聯政府工作,他被抓後沒有出賣背叛、並始終維持自己的尊嚴,他是一個好士兵。他的罪在於他在為美國的敵人工作。可潛台詞是:冷戰中的這兩個大國誰又比誰更能代表正義?

好萊塢的電影從來都不吝嗇於刻畫某一個敵人的偉大,這部片也不例外。Rudolf 的鎮定睿智在他與詹姆士的對話所給出的三次同樣的回答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You don't seem alarmed.
Would it help?

Aren't you worried?
Would it help?

Don't you ever worry?
Would it help?

影片借主角詹姆士的視角,故意地無視了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在他的眼裡,只有每一個獨立的個人,包括美國人,也包括敵人,還有那些素不相識的死在柏林圍牆下的東德人。正如他在劇中的台詞—「Every person matter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