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喜宴/TheWeddingBanquet

7.6 / 17,306人    106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馮光遠
演員: 郎雄 趙文瑄 金素梅 歸亞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由八

2015-10-31 21:22:25

帶有小瑕疵的話劇式電影


  喜歡九十年代港台電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那個年代文藝作品裡反映的濃濃的60後70後青年時代的率真。

   《喜宴》是李安的青澀之作,除了褒讚是那個年代題材前衛,角色定位精準的電影,我倒覺得這更像是一部話劇式作品。90年代台灣電影的表現手法有一種印記就是,動作要一次到位,吐字有些播音腔,帶點倔味,眼神的表達不是利索,就是思索,和現在一些內斂的表現相比是誇張了許多。
   同樣是將文學作品通過視聽形式表現出來,話劇著重於演員聲色的演繹,而電影更側重光影道具細節的場景烘托。我想,演員的表現還是有其角色代表性的張力,而整體渲染效果實在是太過單一。
   不過,從核心價值觀來看,你能感受到偉同所代表的美國人權自由在與中國傳統保守矛盾堆砌的節點和模式,以及對一些傳統文化糟粕核心的拿捏,那至少是對文藝形象塑造的一種還不錯的完成。

   鬧洞房、換成父母的字畫,李安努力通過讓形婚這件事儘可能最大化地反映並批判中國婚戀觀。「你還沒感受到中國五千年的性壓抑的可怕」「屁股大,好生養」。二十桌宴席的表象所遮蓋的,是以繁殖戀為主旋律的婚姻價值觀。這樣的婚姻不關乎偉同的私人空間界限,不關乎匹配葳葳對前途的努力,不關乎鬧洞房時新人特寫眼裡深深的疲倦和無奈,只關乎父母的香火,師長的面子,以及硬性條件,在媽媽與葳葳關於生孩子裡的爭執之後,葳葳到底做了個「終究是女人」的母性決定。真是可悲可嘆。

  葳葳和賽門的妥協我終於是勉強勉強接受了,畢竟都是感性向上的青年人,為了愛為了一時腦熱最終勉強圓回那個三人同行的似乎喜劇收場。而現實生活中,不該有那麼多葳葳,為了一場不愛和謊言而承擔一生的負擔。也不該有這樣的賽門,永遠賢惠而沉默地付出一切卻沒得過偉同的什麼。

  父親的英文實在是邏輯漏洞。我並不讚成父親是同性戀的說法,總覺得未免是牽強了一些。我只是覺得,兩個人相愛不相愛,自己的兒子到底有沒有認真,細枝末節的不上心都是看的出來的。只要用心,倉促的婚禮,只親了臉頰的敷衍,兩個男人激烈親熱的聲音,過來人怎麼會感覺不出來呢?

  強行解釋反而少了留白的味道。那時的李安拍父親知道一切只是和賽門坐海邊,以賽門的震驚來反襯。或許現在的李安再拍,能以更內斂的手法來體現父母盡在不言中的睿智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