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生于七月四日/七月四日诞生/生逢月日

7.2 / 116,684人    145分鐘

導演: 奧立佛史東
編劇: 奧立佛史東 Ron Kovic
演員: 湯姆克魯斯 Raymond J. Barry Caroline Kav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發不沾霓

2015-11-02 04:24:32

翻盤的三大法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自由的代價就是你有選擇一切的自由,但你必須承擔你的所作所為。

上一回來看奧利弗·斯通的電影還是《野戰排》,對那個混沌交錯危機四伏的戰場至今記憶猶新。也正是看完《野戰排》我才開始佩服那些於亂軍中殺紅眼卻仍能分清敵我的戰士們。

《生於七月四日》被稱為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二部,但其實它所講述的故事與主戰場沒多大關係,湯姆·克魯斯所扮演的愛國青年Ron將報效祖國視為人生最大的抱負,在電影的前半部份較多地展示了他的青少年時期:從開頭同小夥伴們玩的戰爭角色扮演一直到參加各種比賽(棒球、摔跤),他對勝利的渴望也是與日俱增。在摔跤隊訓練的場景里,電影裡迴蕩著教練的咆哮——要贏就要學會犧牲。所以當Ron與一眾兄弟談論有關三軍打仗的偉大志向時,我看到的不是一群背後刻著「精忠報國」的勇士,而是一幫執於求勝的莽夫。

「要做贏家」——這是Ron所真正崇尚的。正是「國家需要贏,國家需要我們獻身來贏」這樣的思想灌輸令Ron們看見了為成為勝利者的階梯。而這樣想來,報效祖國也就成了不折不扣笑話:政府用它來當激昂澎湃的宣傳,青年用它作冠冕堂皇的藉口。

上了戰場後的Ron發現這裡離自己夢中的勝利太遠太遠,先是錯殺了婦孺平民又是誤殺自己的戰友,而後自己更是中彈導致半身不遂。戰場上的士兵往往更能真切感受到自身的渺小,這經歷與Ron之前參加的摔跤不同,後者是僅憑一己之力便可力挽狂瀾的競技運動,而戰爭卻是一個千百萬人一起拼命的行為。

回到家鄉的Ron無論外表還是內心都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起初他沒有表現出任何崩潰的徵兆,直到越來越多的新聞報導、反戰遊行甚至他自己的弟弟也公然向他提出戰爭的荒謬,Ron終於迎來了的一次爆發。他頭一回正視現實——在那個爛醉如泥的夜晚他把積壓已久的一切都釋放了出來。失敗——這是Ron一生最為畏懼的東西,他的出師未捷身先死、被罵到無言以對的政府……都讓他受盡挫敗,而最令Ron懊喪不已的地方正如那名酒吧裡的老兵所說: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Ron在自己的前半生輸掉了一切包括信仰,但所幸他沒有迷失在墨西哥,他還能問出「我們該怎麼辦」這樣的問題。他也沒有輸掉他所具備的堅毅、忠誠和勇氣。而這三樣東西就能創造一次翻盤,為他爭取到下一個作出自由選擇的機會——一定會有第一場的慘敗,但永遠沒有最後一場的失利——斯通給了所有內心強大的人一個翻盤的希望。


2013.06
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63267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