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山河故人--Mountains May Depart

山河故人/山河恋人/MountainsMayDepart

6.8 / 3,951人    131分鐘

導演: 賈樟柯 副導: Matt Hodgkinson
編劇: 賈樟柯
演員: 趙濤 張譯 梁景東 董子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所有團的團長

2015-11-05 04:47:41


這是第一次在電影院裡看賈樟柯的電影。說實話,《山河故人》的觀影感受並不太好。
    看到飛機墜機、小孩抗刀等片段,以及一如他過往片中大段大段無背影音樂對白之後的大段空白,一度讓我在影院裡的座位上扭動著屁股,坐立不安。
    有一種在一個100吋的大螢幕上被一頁一頁點著看PPT的感覺。一幅10秒20秒,然後問你,看完了嗎?看完了我要翻了。
    他的電影算是特色比較鮮明,但是當坐在大螢幕之前時,在電腦前並不在意的種種缺點反而很容易被放大。

    賈樟柯近幾年的電影,始終有一種想要深刻卻流於表象敘述的質感。
    《山河故人》有點像另一部《天註定》,劇本的分段拼接,人物之間的纏繞,以及背後中國社會的一些問題。但是他比起天註定好像也並無進步,表象敘述看似能讓人琢磨,實則並無深入內裡的探討。題材能做噱頭,但是卻撐不起一部有血有肉的電影。
    而《天註定》能捧回一個坎城最佳劇本獎並在國外獲得不少好評,並不是這部電影有多優秀,我覺得也未必是很多人口中所謂賈的「迎合」,倒像是對國內一些事情的諷刺及情緒釋放。
    這麼多年沒什麼院線片子,賈樟柯堅持下來應該也不容易。但是如果想好了要進院線,或許應該放下那端著的得獎范兒,而拿出點院線的東西來。

    影片整體風格只能形容仍然很賈樟柯。前半段挺讓人齣戲的,無論是鏡頭剪輯還是趙濤的表演。
    鏡頭與剪輯也很賈樟柯。賈的電影裡在刻畫單像時,經常會有人物在沒有背景音樂的情況下目光呆滯的說完話後長時間留白,然後刷的一下就轉向另一個鏡頭。這麼描述起來有點像前段時間的聶隱娘。雖然這是他個人風格,我們去院線也不是要去看娛樂大片,但是這種處理造成的空白和斷裂卻使得觀眾很難進入到電影裡去。

    而趙濤的表演我覺得是賈樟柯調教演員的一種無能。
    在賈的電影人,農村人很多時候是非常之木訥的,對白時大部份時候都是面無表情。無論《小武》裡小武和小勇的對白還是《三峽好人》裡的韓三明。
    賈樟柯或許想用這種皮笑肉不笑的方式來表達農村群體的不善言辭。這個體中人中的確有一部份木訥少言,但是還有很大一部份群體恰恰是面部與肢體語言最為豐富的一個群體。即便最不善言辭的人,也一定有會有情緒的起伏變化,抑或是自己比較鮮明的一個特性。
    但是在《山河故人》裡,趙濤大部份時候都是瞪著眼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在三角戀兩男爭執時如此,在參加婚禮時亦如此。看不出來一個年輕少女或者普通婦人的樣子。而這種木訥則貫穿著賈十餘年來的電影。
    好的導演一定是會調教演員的,但是賈電影裡的農村人,十多年來都沒有變化。他對這個群體的描述,始終是一群沉默寡言的人,最多會有暴力的應對,但是鮮有情緒及面孔的變化。

    象徵性的景像在賈的電影裡也很多。比如《天註定》在看第二遍的時候,我時不時會暫停一下去想想為什麼在影片裡給出這個影像。
    但是在《山河故人》裡,諸如飛機墜機這樣的場景,或許是為了表現情感衝突什麼的,但是趙濤騎著車突然就掉下來個飛機然後她繼續用皮笑肉不笑的表情瞪大眼看著,抱歉我看到這樣的景像只會覺得莫名其妙。你有一萬種方式讓三個演員通過言語與表演來展現衝突,最後卻要選擇一個三毛錢的特效,有什麼意義?
    之如抗刀少年的變化,說實話,我壓根不知道是想表現什麼。或許是時間流逝變和不變什麼的。但是一個鏡頭下去,給我的只是突兀,這種突兀讓我根本不願意坐在電影院裡去想你為什麼要展現他。
    好的電影是願意讓人去不斷回想反問的。但是這個電影和《一代宗師》差了十萬八千里。我根本不想一字一句去斟酌,並反覆猜想為什麼。

    影片後半段主旨慢慢清晰,也算逐漸能讓人有點感觸。影片的時代感很強,但是零零散散拼湊起來的東西,難以衝散這部似電影非電影的影片帶給人的不適的觀影體驗。
    我不認為賈樟柯一定是在迎合什麼。作為一個這麼多年的記錄者,堅持下來也是他的勇氣。在賈樟柯談《小武》的文章里,他也曾說過希望影片能有種文獻性,希望能記錄下時代的印記。
    但是作為一部電影,而且要進院線的電影,請先把故事講好,再去表達或者記錄時代感。若是為了強調而強調,則真的很容易變為一種刻意的迎合。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