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走
2015-11-10 00:04:32
沉重的皇冠
這部電影竟然有將近三十年了?這是個讓我吃驚的認知。然而,也許真是因為時間久遠,才有拍攝條件——現在你很難想像會在故宮實景拍攝,真正的皇宮畢竟比橫店厚重多了,那份歷史的滄桑、宏大不是泡沫磚牆能夠塑造出來的,故宮的一片瓦怕是和橫店明清宮有的拼。你也很難想像在大陸取景拍攝的電影可以不受限制,特別是這麼敏感的政治題材,然而,當時竟然都可以。不過,最終,這部電影還是不能內地公映,除了露點的鏡頭之外,大概主要就是結尾了,因為不算是個偉光正的結局。
我看的是導演剪輯版的,有3個小時38分鐘,專門拿出週末的時間來欣賞。總體感覺還是好的。其實從電影的拍攝角度來看很不像出自外國人之手,電影的畫面、結構的安排、演員的表演都比較符合中國社會,但讓人齣戲的就是故宮裡不管皇上妃子宮女太監都是一張嘴就說英語。不知道外國人看起來有沒有穿越感,反正中國觀眾看起來應該是很分裂的。但我也猜出了部份原因,如果是中國話拍攝,想入圍奧斯卡就只能角逐外語片,外語片獎項含金量少一點不說,這需要當地國家報送吧,而我天朝顯然是不會拿這樣的電影去申奧的。所以雖然清宮裡的人說的是英語,但最後拿了小金人,也算是最大的肯定了。
外國人對這個電影題材感興趣,多少還有好奇心理,溥儀對他們來講大部份還是極為陌生的。而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在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所擁有的命運當然有數不完的故事可以挖掘。中國觀眾對溥儀自然比外國人熟悉得多,因此電影裡對於人物經歷並沒有太多新鮮的內容,對於清朝皇帝的生活我們也不覺得驚奇,所以少了很多初次了解的收穫吧。
總體來講,溥儀真是一個悲劇人物。莫名其妙地做了皇帝,從小離開自己的家,在冷冰冰的皇宮長大,沒幾歲就被推翻了。其實他才幾歲的娃娃,帝制崩塌並不是他個人的責任,卻不得不把這個歷史書寫在他的人生上。從小不能走出紫禁城,因為出了紫禁城他就不再是皇帝了,在這城牆之內,他還是那個高高在上的萬歲爺,所有人都要為他馬首是瞻。電影裡沒有表現他和袁世凱的接觸,只是有一幕他和浦傑爬上牆遠遠看見袁世凱作為大總統在汽車裡威風的樣子。即使在加長版的電影裡,也沒有演張勳復辟的這段歷史,可能還是容量有限吧,不過這在中國和溥儀個人的歷史上都還是蠻重要的一筆。1925年,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開始了在天津為期7年的生活。那個時候,他已經變成了一個融入當時社會的年輕貴族,話說年輕扮相的尊龍真帥啊,比溥儀本人照片看著養眼多了。日本入侵東北之後,溥儀被帶到長春,成為滿洲國的皇帝。他自己希望能夠利用日本重建自己的王朝,然而他還是太不了解當時的形勢,畢竟他看到的只是自己眼前的生活,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他只是日本的棋子,他個人的意願沒有任何意義。日本戰敗後,他被送往蘇聯。內戰結束後,他回到中國,被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經歷了這些,他還是那個連牙膏也不會自己擠、連鞋帶也不會自己系的皇帝,因為清朝不在了,他的僕人還在,總有人在身邊服侍他,他不是不幹,他是不會幹,他已經習慣了做皇帝的生活。當他的僕人不要再做奴才,而要做國家主人的時候,他也談不上失落,他大概從沒在意過吧。溥儀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園藝工人,電影裡沒表現的是,從撫順戰犯管理所出來後,他受毛邀請擔任了全國政協委員。好在他是死於疾病,1967年,如若不然,從英若誠飾演的幹部可以想見,溥儀在十年中十有八九也是熬不過去的。一個人,就這樣完全不自由地被歷史推著捲著走了一輩子,結束了自己傳奇而不幸福的一生,這就是末代皇帝的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