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查泰萊夫人--Lady Chatterley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查泰莱夫人

6.8 / 4,006人    168分鐘 | 220分鐘 (TV version) (2 parts)

導演: 帕斯卡爾費蘭
編劇: Roger Bohbot 帕斯卡爾費蘭
演員: 瑪莉娜漢斯 Jean-Louis Coullo'ch 西波里特吉拉多特 Helene Alexandridi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中老鬼

2015-11-10 03:50:41

回歸原始,與自然的水乳交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部電影改編自英國作家D·H·勞倫斯的文學名篇,它的背景是一戰後的英國。按照慣常印象,我們知道英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紳士國度,處處彰顯著貴族與騎士精神的崇高情操。但在另一層面,帝國文明的背後是一套嚴格的階級與禮法的統治制度。傳統的英國固然孕育著貴族社會的優雅,而在制度嚴苛的對立面是逃脫不掉的肉體與精神的壓抑。因為工業文明的發展,十九世紀時的英國格外的強盛,然而福禍相依,伴隨著自古盛極必衰的自然定律,英國逐漸走向衰落,並在一戰後開始顯現。這部電影的背景就是從這裡著手,像這類繪製情色更充滿道德禁忌的文本在當時並不開放的社會難免受到諸多的誤解與詆毀,然而在今天卻也走過了曾經倍受爭議的遭遇,逐漸正視了這些作品的價值。
      回過頭來,在現代世界以人文主義的眼光思忖人類文明,曾經的帝王尚且是為城牆壁壘之內的囚徒,不僅要權衡宏觀的政治利弊,順受於婚姻聯誼的功利性,侷限性,一度喪失了基本的對自由生活方式的選擇,不得不受制於案牘勞形的制約。由此之下,更何況底層階級的普羅大眾,除了要面向階級制度的三六九等,要承受體制之惡,還要接受社科教條的行為與禮恥的約束,承受身份與情感的多重壓迫。情慾作為這部電影的核心驅動,它將闡述的仍然離不開這些自由的訴求。我們知曉慾望是人性的本源,尤其在封建社會裡,內在的情慾受到傳統價值觀的擠壓,在那些不合時宜的時間,慾望的越位往往造成了諸多悲劇。卻逐漸在今天愈見以人為本的現代社會,性成為了解放人類天性的符號,性是思潮與革命的象徵。
      既然是以名著改編,必然先得考量作品的現實意義。像《包法利夫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紅與黑》這類作品首先在文辭修飾或敘事語言的範疇擁有極高的文學造詣,甚至因為故事的浪漫唯美而廣泛的流傳坊間。期間,最重要的在於文本內容對時代現實的揭示與對理想主義的追逐對人乃至社會都有很大的啟示意義。這些推進社會進步的運動或者文學小說,記錄了人類世界從身份社會進入到契約社會的歷程,這些歷史承載著文明的質變與進階。而這類經典名篇如莎士比亞筆下的四大悲劇,同時具備強大的藝術魅力與情緒渲染,更因其思想的先鋒銳利而醞釀出渾厚的穿透力。
      電影中賦予丈夫官僚與資本家的身份,他是上層建築——權利階級的代表。丈夫雙腿殘疾的現狀同樣是工業文明衰退的預示,也是社會體制的殘疾與周轉不靈。丈夫靠財富資本與階級的優越性壓迫工人階級,以此來維護自身奄奄一息的尊嚴與自信。妻子雖然同為資產階級的身份,卻沒有丈夫的傲慢與階級觀念,面對兩人徒有形式的婚姻,長期與丈夫不盡魚水之歡,不僅晾掛為丈夫的身份依附,更一度束縛住身心的自由。直到與守林人相遇,妻子內心的鬱結隨即被驅散。守林人健壯與自然生機勃勃的形象,滲透出肉體與自由的雙重吸引。兩人經過有意的磨合,相互衝破世俗道德的偏見與階級尊卑的枷鎖,最終見證了兩具胴體天性的結合。
      費蘭版本突出的特點是屬於女性視角的溫情細膩與沁人心脾的森林風光。處處洋溢著自然、清新、樸素、古典的氣息,並從女性的角度抒寫情慾與道德,從而稀釋男權意識。以原始森林為背景的主色彩,將題旨灌輸於空間的情境當中,用真實的體驗深化鞏固影像。從目前的口碑看,這部電影被譽為最貼近原著的版本,尾幕並未給予觀眾一個明確的情感歸屬,只是將所有表達的資訊付諸於整體的過程當中,使之沉浸於每分每刻的包裹中。此外,影片中對自然生態的追逐不僅表現在森林環境的鳥語花香、山青水綠。也是整個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平衡,所謂「自然」是返璞歸真的伊甸園。像雨中的奔跑、纏綿、徜徉象徵著靈慾與肉體的和諧統一,是貼合自然回歸原始,復甦被壓抑的心靈,達成身心與生態的水乳交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