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聖母峰--Everest

绝命海拔/圣母峰(台)/珠峰浩劫(港)

7.1 / 235,202人    121分鐘

導演: 巴塔薩科馬庫
編劇: 賽門鮑弗伊
演員: 傑克葛倫霍 綺拉奈特莉 羅蘋萊特 傑森克拉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oco

2015-11-13 01:05:33

山,就在那裡——觀影《絕命海拔》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短短的1個月內,院線上映了兩部關於攀登珠峰的電影,一部是國內的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一部是剛剛上映的美國影片,根據1996年商業攀登珠峰隊伍發生的真實故事改編的《絕命海拔 Everest》。因為早前看過一本書《喜馬拉雅的守護者》,對於書內所描述的攀登珠峰的艱辛與很多描述很難形象化,所以這兩部電影一上映,我都趕緊跑到電影院去看。

2014年10月,時值藏曆馬年,那一年已經進藏第3次的我終於得以實現轉岡仁波齊神山的願望,並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夜宿一宿,體驗高海拔的寒冷與高反帶來的身體不適,第二天早晨,近距離領略了晨曦中的珠穆朗瑪。這座神山的名字,從小學地理課本中就熟悉她的名字,8848這個數字是對她最早的印象,讀出她的名字,就感覺她應該是一位飄然若仙但是孤傲寒冷女子,讓人無限神往但又難以靠近,能在如此近的距離膜拜她,我已經滿足於藏地之旅完整與圓滿。

很多時候,我們很難解釋這一輩為什麼非要去做一件事。絕命海拔的背景故事發生在1996年,一隻商業登山隊要在尼泊爾境內從珠穆朗瑪的南坡登頂。登頂珠峰在我們看來一直屬於專業探險隊的挑戰,但是在這支商業團隊中,有各種職業和背景的人,也正因為如此,在登頂的過程中會發生一些我們難以預料的事件,當然預期之外之事件往往也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在登頂前團隊碰頭會,有人拋出一個問題,大家來說說我們為什麼來攀登珠峰吧,這種事情不是輕易能挑戰的,除了商業團隊高昂的費用,沒準命都會搭上。團隊中的亞裔日本女隊員康子說我已經登頂了前面的六座高峰,也許登頂第七座是理所當然吧。團隊中的郵差先生已經是第二次來參加,第一次未登頂。他辛苦的打工賺錢,為了是讓他經常拜訪的那座幼稚園的孩子們知道普通人也可以有很偉大的夢想,並且全力以赴去實現。說到這裡,應該讓大多數人很感動了。可是我們普通人又有多少人勇敢的走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呢?其實去做一件事,我們是否要賦予它什麼特別的意義,來之前與經歷之後,所謂的意義往往會發生改變。最真實的情景是因為山,她就在那裡。我們來了,她依然在那裡等我們靠近她,了解她,經歷她,也是了解和經歷自己。大多數人在做一些事情之前並沒有那麼明確的意義,正如一年前,行走在岡仁波齊的轉山路上,我並沒有賦予這次行走任何重大或者明確的意義,但是行走的過程卻是我旅行經歷中最難以忘懷的一次經歷,無論是低頭走路間體會喘息中空氣的新鮮與稀薄,還是忘我的感受回首之間那一抹朝陽照在岡仁波齊山頂的美景。

攀登的過程中,是否願意選擇理智的放棄,還是堅守執著的繼續。這種情況通常並非僅僅會在登山的過程中遇到。哪怕是讀一本書,寫一段文字,學習一種技能,完成一項工作,在過程中,我們不斷的遇到這樣的問題,是放棄,還是堅持!通常情況下,我們是否比較輕易的選擇了放棄。當我們面前是海拔8000米以上的稀薄空氣,凌冽的暴風雪,無法控制的清醒意識,難以突破的自身體能,我們需要做出什麼樣的判斷。因隊員中郵遞員的執意堅持,領隊在時間已經不允許的情況下依然陪同他登頂,最後導致3人在缺乏氧氣,體力耗盡,暴風雪肆虐的8000米海拔殞命。我們應感嘆於郵遞員的執著,還是感嘆於領隊的職業操守,還是感嘆於最後上去救援那一位的勇敢精神。無論我們感嘆什麼,結局是他們三人永遠留在了珠峰上,只有當這些經歷在還原傳頌之後,他們曾經的執著,曾經的堅守,曾經的勇敢作為一種精神給我們一些感動與激勵。此刻觀影,他們只是銀屏上的故事人物,但彼時,留給他們親人的傷痛只有時間與堅強可以慢慢磨平。如果不是這樣的商業隊伍,也許作為普通人無論如何也沒有機會體驗珠穆朗瑪峰之上的風景,普通人的夢想,普通人的執著,普通人的勇敢在這種義無反顧的堅守下應該被尊重。

世界屋脊之上挺立著數座海波8000米以上的雪山高峰,對於世世代代居住在那裡的藏族來說,這些高峰都是神的化身,保佑著這方水土,保佑著這裡的人們。在《喜馬拉雅天梯》那部記錄片中,採訪絨布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喇嘛時,他曾經表述人們為什麼要去征服那座山,他其實也並不非常理解,但是人們要征服,要登頂,就去吧,作為僧人,他會為他們祈福。絨布寺的喇嘛是對的,無論怎樣,人類只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大自然才會善待人類。我們敬畏自然應該像敬畏佛祖和神明一樣。《絕命海拔》的拍攝角度確實不斷的給我們傳遞這這種概念。鏡頭需要大幅度快速的推進,才能從廣袤雄偉的自然景觀聚焦到試圖登頂的登山人身上,人類在這座山的面前,確實太渺小了。

跑進電影院看這部影片恰逢北京的初冬,沒有暖氣,早場的電影院沒有幾個人,珠峰寒冷的空氣從螢幕鋪面而來。整場電影我和朋友都緊緊裹著大衣,手心裡也鑽出了冷汗,整個影片整體上情節構成還是非常緊張的,但是由於劇情中涉及了多個角色,很多人物關係在觀影的過程中也沒弄的太明白。影片並沒有著力在某個點中進行集中渲染,但是撲捉很多細節,仍然能感受到美國人在情感傳遞上的細膩與巧妙。比如大家從各方抵達尼泊爾在車上幾句簡單的閒聊很快的表達出各位的身份與性格特點,郵差貝克先生在出發前向領隊Bob所給予折扣支持表示感謝,高傲的商人在旋梯上失足時的表現以及經歷大半夜的風雪奇蹟般的醒來走回營地,最後遠在家中的妻子聯繫各方渠道營救自己的丈夫,還有領隊Bob在得知自己無法被營救時的堅持並向遠在美國家中懷孕妻子告別的場景。整部電影還是想著力將1996年所發生在珠峰上的故事進行一個全面的還原,所以沒有過份突出某個角色。後來,通過網路搜索的一些內容對影片進行了回憶及補充,對1996年那次登山中的各個角色有一個重新的梳理和認識。影片的最後,將每一個角色對應的真實人物照片展現出來,更讓我們覺得曾經為追求夢想而付出努力的人值得被尊重。

還是很欣慰,有這樣的影片出現在螢屏上。借用電影中的一句話鼓勵那些有夢想並且勇於追逐夢想、堅持追逐夢想的人們:山,就在那裡,重要的不是海拔(altitude),而是態度(attitud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