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

妇女参政论者/女权之声(港)/女权之声:无惧年代(台)

6.9 / 32,016人    106分鐘

導演: 莎拉賈芙蓉
編劇: 艾比摩根
演員: 凱莉墨里根 海倫娜波漢卡特 梅莉史翠普 安瑪莉達芙 班維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參商

2015-11-14 06:13:17

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是去看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的,看完了小清新忽然瞧見Suffragette的宣傳海報,看到梅姨,Mulligan和Helena的三個大腦袋,忍不住又看了這部。本來是想回去寫論文的,呃,deeds,not words!

Suffrage指選舉投票權,或者叫參政權,電影suffragette 譯作婦女參政論者,指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不惜暴力運動爭取婦女參政權的女性。當時致力於婦女參政權運動的團體主要有兩類:一類採取遊說或請願等和平運動方式;而另一類則不惜激進運動和暴力手段爭取權利。後者就是suffragette,尤指當時英國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 (WSPU)的成員,她們的領袖就是電影裡梅姨飾演的Emmeline Pankhurst。打醬油的梅姨來去匆匆地發表了振奮人心演講,高喊「別說,去做」 (Deeds not words),「We don't want to be law breakers, we want to be law makers.」,成員們高舉手臂慷慨激昂,其中之一就是女主Maud Watts。

故事發生在1912年的英國倫敦,在那個女性沒有參政權、聲音受到蔑視、受到不平等對待、不受男性尊重的時代。尤其是底層女性,逆來順受地過著艱辛的生活。電影中,Maud問直男癌丈夫「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將來我們有了女兒,她會過怎樣的生活?」,丈夫不假思索地說:「像你一樣的生活」。這種生活就是沒有自主選擇權的生活,就像她一樣,底層出生,從小在洗衣廠做工,工時長薪水低,被僱主性侵敢怒卻不敢言,嫁給同階層的丈夫,蝸居小宅,工錢上交,履行著女人的天職「洗衣做飯帶孩子」,就這樣過一生當在國會作證被問「投票權對你有何意義?」時,她說「我想也許,在這輩子,生活能有所不同。」是的,她在想「改變生活,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Maud心態的改變是有跡可循的。其實一開始她並非suffragette,遇到暴亂抗爭運動倉惶而逃,偶遇診所里suffragette的集會並未參與,甚至第一次入獄被提審時她也強調 」I』m not a suffragette」。後來,生活所迫,政府所激,領袖鼓舞,同儕激勵,她逐漸覺醒,有了改變的決心和勇氣。當撞見工友Violet才12歲的女兒被僱主性侵,她彷彿看見了過去的自己,屈辱、憤恨,卻無能無力,也許,她該做點什麼。最初的轉變,也許從陰差陽錯地替Violet到國會提供證詞開始。當國會成員承諾考慮修改法案,她無疑是滿腔期待,可後來卻意識到騙局、被捲入抗爭然後被捕。當被釋放回家時,丈夫讓人心寒,他不關心妻子有沒有受苦,只是劈頭蓋臉責怪她棄家庭於不顧,讓自己蒙羞。當她看到同事不懼暴力鎮壓勇敢反抗,當她被領袖的演講激起滿腔熱情,當她協助領袖逃走再一次被捕,當她被丈夫掃地出門、被鄰里和同事冷眼旁觀,當她眼睜睜看著心愛的兒子被收養卻因自己沒有監護權無能無力,當她又一次被僱主打壓……她終於不再沉默,不再膽怯,她反擊僱主、不懼政府威脅、拒絕拉攏。終於,她選擇了勇敢抗爭,投入運動最前線,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suffragette。

她們炸郵筒,破壞電訊系統,炸政要官邸,被捕入獄,飽受折磨,絕食抗議。當時政府擔心她們會在獄中死亡,擔心被抨擊手染獻血,就把食管插入絕食者鼻中,強迫進食。 此外政府還通過了「貓捉老鼠法案」(The Cat and Mouse Act),就是在絕食者瀕臨餓死邊緣,特設她們出獄,待她們身體復元,再加以逮捕。因為貓有先戲弄老鼠再將其殺死的習性,故名如此。suffragette一次次入獄,不斷地抗爭。最終,Emily衝入馬場撞向國王的馬匹,讓國王和全世界震驚而關注她們的抗爭。

Maud寫信給拉攏威脅他的警官時說「我們是平等的,我的價值不比你多,也不比你少」。是呀,如果像法國大革命說的「自由平等是天賦人權」,就應該受到平等對待,享受同等權利。婦女參政、擁有投票權一點兒也不奇怪,就像工人階級的男性也並非一開始就擁有投票權。兒女和妻子也非丈夫的附屬品,父母對兒女應有同等監護權利。法律和制度必須跟上人類思想進步,的確應該做個守法的人,但如果立法有問題,應該先完善立法,然後遵紀守法。有人說,那非要暴力運動嗎?其實她們不是沒用過和平方式,最早是1832年眾議員亨利·亨特(Henry Hunt)代表瑪莉·史密斯(瑪莉 史密斯),向眾議院呈交要求婦女參政權的請願,到影片中的1912年,80年過去了。之後1870-1884年,國會幾乎每年都有就婦女參政權的辯論可是,一次次地和平請願和遊說,政府還是無動於衷。還有人說,不能像甘地老爺子那樣來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嗎?理論上可以,也確實有人批評運動者開始過份集中在國會運動,忽視了動員全國各地群眾支持的機會。但看看電影中當時的環境,新聞媒體受政府控制,所謂的國會聽證是形式主義,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實在是慢慢長路。無論如何,我還是由衷地敬佩那些勇敢的suffragette,「雖千萬人吾往矣」,她們勇於追求和維護應有的權利,不懼暴力壓迫,甚至敢於流血犧牲。而沉默的大多數,不是沒有膽量和魄力,就是麻木不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又有什麼立場去譏誚和奚落呢?

本片卡司十分強大,主演表演很棒,幾個配角也相當出彩。配樂也棒棒噠!整部電影的基調沉重,雖無大起大落,卻不覺冗長枯燥。結局也非運動勝利的大煽情、更改法案的歡呼與喝彩,而是Emily葬禮的黑白與默哀。然後就是黑幕,打出了一行行白字:
1918年年滿30歲女性擁有投票權
1928年女性與男性有平等投票權利(年滿21歲)
然後就是其他國家女性獲得投票權的年份……
    ……
    1949 China
    ……
1949年至今,仍有許多沉痛和代價!需要反思的何其多,需要完善的又何其多……前路慢慢,而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會變得更好!因為總有人秉承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追尋著公平公正、愛與真理,「雖千萬人吾往矣」。


然後來幾個小八卦:
1. 扮演Maud工友Violet的Anne-Marie Duff 是一美詹姆士 McAvoy的太太,姐弟戀哦~
2. 1912年婦女爭取選舉權的運動愈演愈烈,當時的首相H. H. Asquith差點兒讓步,卻在簽署文件前臨時反悔,Edith打破他辦公室的窗戶表示抗議。有意思的是,電影裡Edith 的扮演者Helena Bonham Carter竟然是H. H. Asquith的great-granddaughter。
3. 電影中並未出現首相H. H. Asquith,而出現了當時的內閣大臣勞合喬治 (David Lloyd George), 就是歷史課本裡的那個後來當上英國首相,控制巴黎和會的三巨頭之一,另外兩個是克里蒙梭和威爾遜。對了,會議還是那個五四運動的導火索來著。

rather be a rebel than a slav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