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玻璃偵探--An Inspector Calls

罪恶之家/探长来访/神探驾到

7.7 / 6,085人    87分鐘

導演: Aisling Walsh
原著: J.B. Priestley
編劇: Helen Edmundson
演員: Sophie Rundle Lucy Chappell 米蘭達李察生 肯史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米倉

2015-11-15 05:34:24

上帝不會從水中把你拖起來,但會將手臂伸向你。


首先聲明,以一個生活在2015年的女性視覺看這部背景在1912的電影,一定是無法以當時的年代背景去理解。
所以,這篇觀後感一定是帶著現在這個時代的女性特有的視覺和傾向性。

當我還沒有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就忍不住開始譴責那個艾娃。然後突然覺得自己的心腸好硬,完全沒有按照導演設定的套子鑽進去。
當電影最後又在道白,「我不相信人類,所以相信上帝。因為我必需要相信一樣東西才行,否則就會墮落,萬劫不復。」
她相信上帝,最後還是萬劫不復了。
所以,我覺得這本身就很諷刺。

現在的女性,一定明白,有一種東西可以相信,而且這個東西永遠不會背棄你,那就是相信自己。
人類這個詞,用的到是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等,對於一百多年前工業革命時期的一個女工將這個詞掛在嘴邊,實在有些牽強矯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相信上帝的人會認為上帝不會忘了他,早晚會來拯救他,這是不是會讓人變得懶惰不思進取呢?
而相信自己的人,永遠都不會停下奮鬥的腳步。
於是最終上帝一定會來成人之美,你付出多少汗水,上帝就給你幾分收成。
所以,墮落有時候就是好吃懶做的藉口。
當年我們困頓淒涼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人世間有墮落這條路。

想起一個好朋友,她最早在廣州做紡織廠女工,因為工作做的好,常被同廠的其他女工打。
後來到北京,因為沒學歷,找工作屢屢碰壁。在不知道第多少次面試失敗後,想到馬上連吃飯都有問題的時候,拿著簡歷蹲在地上哭。
她跟我說這些是在多年前的一個傍晚大排檔烤串扎啤的時候,她半醉半醒嘻嘻哈哈邊說邊笑。
說那時候真的絕望,絕望到想可能只有去做壞事才能生存下去。
她說的做壞事,可能就像艾娃去酒吧一樣。
我不知道她到底有沒有去做壞事,我只知道現在的她自己經營一家公司,幾套房產。
初中的學歷,卻英語流利,因為多年來每天堅持看一部英文電影。
人不漂亮,但身姿挺拔、氣質出挑,因為再忙也抽時間就健身房學跳舞。
她每次嘻笑講述她經歷的時候,我都能看到她眼中的淚。

上帝是不是存在,你都要在這個世上走一遭。
上帝如果存在,他對每個人都一樣。
誰一帆風順?誰沒有淚水?誰不是成長在自己的傷痕上?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傷痛。
我想對艾娃說的是,問題的關鍵不是你去沒去酒吧,做沒做壞事,而是你有沒有抓住上帝給你的機會去安排好自己的人生。

艾娃領導女工罷工以及與資本家亞瑟的對話,都表明她是一個勇敢、堅強並且漂亮、能幹的姑娘。
這與她後來默默接受被辭退的事實是不相符的。
好,暫且說她累了煩了看透著了資本家亞瑟的本性心寒了,所以不抗爭離開了。
那麼她做導購的時候,站在希拉背後那一笑,多少是有輕蔑的意味。
如果她是一個專業、用心的導購,也不至於會惹禍上身。
希拉的未婚夫叫什麼來著。艾娃遇到他,也許是上帝給他的一個機會。
那個時代的門當戶對也許不是靠美貌和情商能夠解決的問題。
分開之後雖然難免傷心,但是跑到海邊安靜的地方住兩個月,每天光記日記、回憶美好時光那就無異於等死。
她可以讓他幫忙找份工作為自己以後謀生,再不濟也可以拿著錢換一個地方重新找工作養活自己。
懶惰就是潛藏在體內的毒品,一旦觸發便會上癮。
所以她後面遇到資本家的兒子並且發生後面的一切,不都是艾娃自己提前默許和想要的嗎?
要不為什麼還去酒吧流連、為什麼自己不避孕。

這一切表明,不是上帝不救她,而是艾娃不僅情商低,最致命的是嚴重缺乏對生活的熱情,完全浪費了上帝與生俱來給她的漂亮外形。
 時代你改變不了,資本家的本性你也改變不了,別人的人品你更改變不了。
如果決定用自己的人生和性命去與那個時代抗爭,那歷史的車輪無非多碾死了一隻螞蟻。
如果你想死,一根絲襪都能結束你,用不著一瓶消毒劑。
如果不想死,那麼你用來回憶美好時光、控訴別人、悲哀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如用來提升自己,來應付這個世界,並在其中活下去。

思考一下,幾乎差不多時期,文學作品《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現實中的香奈爾女士,如果把她們倆放在艾娃的處境下,那結果會不會截然不同呢。
你阻止不了別人的罪惡,但你必須對自己負責。
上帝不會從水中把你拖起來,但會將手臂伸向你。

寫到這裡又想起了妮可基德曼主演的一部電影《冷山》,講的是戰爭讓一個女人成熟和強大。
1912年,在二戰之前。艾娃沒有經歷戰爭。
有人也許會說今天的我們不是也沒有經歷過戰爭嗎?為什麼會這個時代的女性會如此強硬與冷靜?
這個時代不是沒有戰火的戰場嗎?我們所有的經歷不也是一場一場的戰役嗎?
我真的不想把這篇影評寫成批評稿。

電影最終的敘述順序,以及象徵上帝的那個古德警官,以及整部電影要敘述的這一切。
讓我不確定導演是不是要表達對上帝的無能為力和對人性的絕望。
但是上帝都改變不了的人品與道德問題,作為一個女工,何必雞蛋碰石頭呢。

得知沒有女孩自殺的時候,竟然舉杯慶祝的那三個人。
那些沒有人性的人,是多麼容易就開心的啊!
可是人性尚未泯滅的,要承擔的無盡的痛苦。
 
在人性缺失的時代談人性,幾乎是死路一條。

 PS:
希拉的未婚夫毫無掩飾的坦誠了一切,那個年代的男人都這樣多情但卻坦蕩嗎?
而希拉說的一句我對你開始敬佩,竟然體現了現代女性冷靜睿智的基因。

題外話:
1、我經常覺得導演深陷在自己的劇本故事裡,無法像旁觀者的觀眾一樣更能清晰、理智的看電影,當然某些腦殘粉除外。
導致某些大導演醞釀幾年後的電影上映後卻遭到觀眾的笑場、唏噓以及各種吐槽。
對一個故事想的太深,或者陷入的太久,會被它催眠,會得失心瘋,失去原有的審美和客觀理性的態度。
就像很多有心理問題或者精神問題的人,多數都是因為固著於某一件事情走不出來。

2、電影的發展歷史像一條拋物線,也像人生。
經歷了大成本、大製作的豪片階段之後,更多的是探討人類靈魂的小成本電影,比如這部《罪惡之家》以及前段時間好評如潮的《十二公民》。
評論